身體缺水就會生病
脫水,會使生命體的內外結構發生改變,人和水果一樣,水果脫水會變成果子干。
人體細胞數目達100萬億之多。在身體缺水最嚴重的部位的細胞開始變皺,其內在機能也會受到影響。身體任何部位缺水,都會通過不同的信號反映出來。到目前為止,身體脫水的信號,并沒有得到充分的認識,它們往往被視為原因不明的疾病。
有三種不同的感覺系統來反映局部或全面的缺水癥狀。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癥狀只要合理補充水份完全可以逆轉,而不會使身體受到更多的傷害。
一、最常見的“感覺":勞累,激動,惱火,焦慮,沮喪,壓抑,睡眠不足,頭昏腦脹,……。
二、第二類反映身體脫水的癥狀,是身體乾渴管理機制涉及的相關脫水癥狀。前五種癥狀,我們只要對身體的生理機制進行調整,它們很容易得到修復。第六種癥狀是由一系列不良反應構成的,我們將其定義為自身免疫性疾病,不過,它們也應被視為身體內部自我摧殘的結果。換言之,身體長時期脫水會使身體的組織系統受到破壞。
1 哮喘癥:
2 過敏癥:
3 上血壓:
4 便秘:
5 Ⅱ型糖尿病:
6 自身免疫性疾病。
三、更強烈的“危機信號"
以細胞內部酸性物質的數量和活動狀況為基礎出現在列病痛,都是身體長期脫水、基因遭到潛在破壞的早期信號:
1 胃灼熱:
2 胃痛;
3 心絞痛:
4 背痛;
5 風濕性關節痛,包括類風濕性脊椎炎;
6 偏頭痛:
7 結腸痛:
8 纖維肌痛:
9 貪食癥;
10 懷孕期的晨吐現象。
B 缺水病癥的進一步說明
1, 哮喘和過敏
什么是哮喘癥?大致說來,它是支氣管發炎和痙攣引起的呼吸道疾病,癥狀是呼吸急促,有時甚至會使人窒息。
哮喘癥和過敏癥是身體需要水的一種“危機信號",證明人體處于脫水狀態,預示著身體正在持續退化,直至脫水引發的其他癥狀逐一出現,最終可能導致人過早死亡。
鹽是天然的抗組胺藥物。過敏癥患者應當增加鹽的攝人量,它可以防止組胺的過度生成。
肺需要水來保持氣流通道的濕潤,防止空氣的出人造成通道乾燥。在脫水狀態下,粘液的分泌可以使空氣通道保持濕潤。在哮喘病初期,粘液可以保護肺部組織。到了一定程度,分泌的粘液會越來越多,滯留并阻塞正常的空氣通道。鈉是天然的粘液化解者,通常,鈉的正常分泌就是為了使粘液“容易咳出"。這就是為什么吐出的痰是咸的。
如果你患有過敏癥和哮喘癥,那你必須從現在開始,堅持長期飲水。應該停止攝取咖啡因和酒精,直到身體恢復正常。那些心臟和腎臟功能正常的人,在每餐前一個半鐘頭左右,應該喝兩杯水,而在飯后,要喝兩杯半水。在增加水量的同時,也需要增加鹽的攝取量,以彌補尿液增加導致鹽分缺失。
但是,飲水不要過量,不要以為幾天功夫就可以消除幾個月甚至幾年的病癥。你需要保持正常的飲水量,用300毫升水杯,喝6到8杯--經過較長時間后身體才能獲得足夠的水。
2,上血壓
在心臟舒張和收縮的雙重作用下,促使血液在心血管系統內流經身體各處的壓力,稱為血壓。在正常情況下,正常的血壓范圍(心臟收縮血壓/心臟舒張血壓)在90/60和130/90之間。這兩組數字的意義非同尋常,它意味著靜脈內血液產生新的流動過程以后,可以防止血液較重的成分在血液停滯區域出現沉積現象。它也意味著可使某些純凈的血清從毛細血管小孔泵射出來,進入腎臟的過濾區域,使血液得到凈化。心臟舒張產生的血壓的作用之一,在于身體所有血管都可被填滿,保證血管不會出現乾枯跡象。
上血壓(原發性上血壓)是身體因為水量不足而進行自我調整的結果。
血管的一大主要功能是適應血液含量周而復始的波動,并為身體組織提供需要的養分。血管壁上有許多小孔或腔體,它們時而張開,時而閉合,以適應內部的血液含量。當身體的水分流失時,即當身體攝取的水分不足時,66%的水分都是從某些細胞內部損失的,26%的流失發生在細胞外部的液體環境中,只有8%發生在血液回圈的過程中。為了適應8%的水分流失,循環系統會自動收縮,起初,周邊的毛細血管開始閉合,最終,更大的血管將血管壁繃緊,以此保證血管內部充滿血液。血管壁的繃緊使靜脈血壓明顯增加,這被稱為上血壓。
當飲水量不能滿足身體的需求時,一部分細胞會脫水,讓水分進入血液循環系統。不活躍部位的毛細血管會首先關閉。如果所有毛細血管都打開,身體就無法保持平衡。水量不足,要么從體外補充,要么從體內其他部位攫取!
診斷上血壓時還有一個檢測問題。血壓與焦慮有關,一個人在體檢時若擔心查出上血壓而感到焦慮,血壓就會受到影響。
水就是最好的天然利尿劑。只要上血壓患者排尿充分,就應該增加飲水量,不需要什么利尿劑。如果長期的“上血壓脫水癥"已經引發了心臟病綜合癥,就得逐漸增加飲水量,以免病人體內積水過多,排不出去。
在這些病人身上,鈉的保存機制是必不可少的。飲水量逐漸增加后,排尿量也會相應增加,水腫液(腫脹),即充滿有毒物質的水腫會被沖洗出去,心臟就能康復。
*鹽和上血壓
科學雜志最近發表的幾篇論文,對這樣一種觀點提出了質疑:鹽對那些上血壓患者是有害的。但是,觀察發現,每天攝取充足的鉀、鈣、鎂和鹽不僅不會使血壓上升,而且實際上會使血壓下降。因為,人體細胞內部和外部的水量,需要處于平衡狀態。記住,鹽可以調節細胞外部的水分含量,鉀、鎂和鈣這些礦物質可以平衡細胞內部的水量。
要避免原發性上血壓,你每天需要喝足夠量的水,這樣,尿液的顏色就會變淡。在你的飲食中,應該包含3~4克的鹽,1克左右的鈣,400-800毫克的鎂,以及2000-4000毫克的鉀。對于鉀,我們更容易從某些鉀元素含量較高的食物中獲取,比如葡萄乾、馬鈴薯、梨、豌豆以及其他豆類食品、蕃茄、花椰菜、香蕉、面包、橘子、葡萄、牛奶、雞蛋和乾酪,但水果中鉀元素含量更高。
如果你不吃海藻、麥麩、麥芽、杏仁等鎂含量較高的乾果,也不吃綠色蔬菜,那么,你每天應該攝取鎂元素較多的保健品。至于鈣,你可以通過進食下列物品,滿足身體的需要,它們是:海藻、乾酪、芝麻、豆腐、糖蜜、扁豆等豆類植物、無花果、杏仁、白菜葉、豆瓣菜、芹菜、優酪乳、小蝦、花椰菜、牛奶、橄欖。那些需要減肥或者無法做到膳食平衡的人,應該通過服用其他營養物,攝取這些礦物質。
碘是液體在體內發揮均衡調節作用的重要元素,它是甲狀腺產生甲狀腺素(甲狀腺的主要荷爾蒙)的關鍵成分,而且似乎正是甲狀腺素這種元素,才能促使細胞產生活性蛋白質,而后者可以調節細胞內部和外部的鈉元素、鉀元素和其他礦物質的平衡,并在此過程中產生能量。隨著鈉和鉀在細胞膜周圍的活動,水可以通過運動來平衡細胞內部和外部的滲透壓力,其他運送礦物質的泵送過程,也會按部就班地調節細胞內部鎂、鉀和鈣的含量。
在鹽被加入碘之前,許多人因為碘元素缺乏,導致甲狀腺腫大。碘元素缺乏引起的主要并發癥是黏液腺瘤,其他主要癥狀是皮膚乾燥、頭發脫落、記憶力降低、容易疲勞、昏昏欲睡以及肌肉組織的功能衰退,因此,碘對于健康和體液的平衡極為重要。
不過,作者還是要給你一個忠告:碘的攝取量不要過度,不然可能導致其他問題。
*高血膽固醇
高血膽固醇意味著細胞的防御機制開始發揮作用,它在抵制血液的滲透力,這種力量能把水吸到細胞膜以外。膽固醇是一種天然的“土塊",它們被填人細胞膜之間的縫隙后,水就無法穿過細胞壁。大量制造膽固醇,并讓它們沉積在細胞膜中,是一個身體自然的防御過程,目的是保護活細胞免受脫水的威脅。
膽固醇是不可或缺的物質。膽固醇太多意味著身體缺水。
如果我們認識到,在食物消化過程中,水是最重要的成分,這場戰役就打贏了一大半。只要吃飯前給身體補充必要的水,我們肯定能打贏抗擊膽固醇形成的戰役。
日常飲水量必須經過較長時間的調整,細胞的水分才會充足。隨著缺水狀態的改善,身體漸漸不再需要這個防御系統,膽固醇的產量就會隨之降低。實驗證明,步行一小時可以啟動對荷爾蒙敏感的、消耗脂肪的?。?能持續活躍12小時。隨著血液中膽固醇的減少,步行啟動了“消耗脂肪的?",沉積的膽固醇就會分解,血液才有可能通過被阻斷的動脈血管。所以,每天步行兩次,每次間隔12小時,這有助于清除動脈血管中過量的脂肪沉積物。
大家都知道,很多疾病與血液回圈中的高膽同醇有關。膽固醇的正常值一直在下降,現在人們認為200毫克/每百立方厘米血液)才屬正常。正常范圍應在100-150之間。自己的膽固醇水平最初是89左右,從來沒有超過130。為什么呢?因為多少年來,作者每天早晨都要喝兩三杯水。1991年3月28日的《英格蘭醫學學學報》發表了一篇報告,后面附了一篇社論。那篇報導說,一個88歲的老翁每天吃25個雞蛋,膽固醇卻很正常。這說明,吃進去的膽固醇恐怕與血液中的高膽固醇并沒有多少關系。
膽固醇過量是脫水癥引起的。許多疾病是脫水癥引起的,而不是血液回圈中的膽固醇引起的。所以,我們應該關注日常飲水量,而不是每天吃什么東西,這才是謹慎、明智的做法。只要酶的活動正常,什么食物都可以消化,包括含有膽固醇的食物。
如果增加飲水量后膽固醇降了下來,但后來出現了反彈,那就要檢查一下你的身體是否缺鹽。
*超重
為什么30%的美國人超重?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什么時候缺水,也不知道“液體"和“水"有什么區別。
有能量,大腦的中央控制系統才能工作,它可以識別能量的多少。能量少,人就產生缺水感和饑餓感。人體調動儲備于脂肪的能量時,需要釋放荷爾蒙。于是,缺水感和饑餓感同時產生了,這是大腦有需求的表像。我們識別不出缺水感,把兩種“信號"混淆在一起,全都視為進食需求。身體需要水,我們卻在進食。那些減肥的人進食前飲水,把兩種感覺分開了。他們沒有為滿足身體對水的需求而過量進食。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