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大家上午好!
昨日的小雨給京城帶來了涼爽與清新。今天,我們走進美麗而富有朝陽氣息的望京,來到具有濃郁傳統文化底蘊的孔醫堂,參加“愛心傳遞、健康益民”活動啟動儀式暨“傳承、傳統、傳遞”公益文化論壇,這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活動。我謹代表世界孔子后裔聯誼總會向主辦方望京地區社會建設協調委員會、承辦方孔醫堂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及諸位來賓致以誠摯的問候與美好的祝愿!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決定》提出“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與“大力發展公益文化事業”。優秀傳統文化凝聚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追求和歷久彌新的精神財富,是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重要支撐。公益文化是提升全民文化素質的重要途徑。我們今天以公益文化的形式傳承與普及傳統文化,是自覺推動中國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行動。
眾所周知,孔子開創的儒家學說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今天,我們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自然離不開對孔子與儒家思想的傳承。
孔子是春秋戰國之際中國社會轉型期涌現出的文化巨人。概而言之,孔子對中國文化的偉大貢獻是,在一個新舊制度更迭的時代,通過教育把古代文化傳承下來。在孔子之前,只有貴族子弟才有資格接受教育,享有文化帶給人們的尊貴與教養。但在春秋晚期,隨著貴族世襲制度的解體,貴族壟斷文化的局面被打破。孔子正是在這樣一個歷史節點上,開辦了中國第一所私人學校。他以春秋時代貴族學習的詩書禮樂知識來教育不同階層的學生。孔子“有教無類”的教育思想,開中國文化普及之風氣,對于提升全民的文化知識與教養,具有重大的開創意義。
孔子整理的“六經”是夏商周三代的主流文化。“六經”后來成為中國古代核心價值體系的載體,是塑造與維系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民族精神的主要支撐力量。南京夫子廟前面的秦淮河畔,有一個牌坊,上書“天下文樞”四個大字。我認為,用這四個字來概況孔子對中國文化的貢獻是恰如其分的。
孔子的思想以仁為核心。仁者愛人,體現了孔子以人為本,關愛人,體貼人的溫情。以家庭孝悌倫理為起點的仁愛精神,以推己及人的方式施于鄰里、朋友,乃至天下人,既是孔子仁愛思想的內容,亦是仁愛思想的傳遞與傳承的可行之路。孔子以春秋貴族的文化“六經”教育弟子,以此提升弟子的知識教養與尊嚴,這是最大的“仁愛”。
1988年1月,諾貝爾獎金獲得者在巴黎集會時對孔子有過這樣的評論:“人類要在二十一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從兩千五百年前的孔子那里尋找智慧。”在當代社會,孔子的思想,尤其是仁愛精神已經引起了全世界的重視。
孔子以人為本的仁愛思想已經寄予到中國的文化傳統中。中醫,作為世界醫學領域的一個奇葩,蘊含著豐厚的傳統文化內涵,其源遠流長的獨特傳統與魅力,在整個人類文明的長河中具有重要的價值。
中醫秉承厚德載物之民族精神,高尚的醫德是中醫懸壺濟世的根基。醫者仁心,沒有仁愛的精神與厚德的根基,不可能成為一名好中醫。中醫的“天人合一”思想契合當代社會的生態文明建設與可持續發展之路。中醫的養生與保健功能作為解決人類健康之根本途徑,已經越來越受到世人的關注。
望京地區社會建設協調委員會成立以來,團結凝聚望京地區教育、醫療、金融、科技、文化、體育、商業、餐飲、物業、社區建設等諸多領域的精英人士,為推動望京的社會管理與建設發展發揮了卓有成效的作用。孔醫堂(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承辦的此次公益活動,正是傳承孔子仁愛思想,傳遞中醫濟世安民精神的實際舉措。“人能弘道,非道弘人”,通過此次活動,我們對中國傳統文化與寶貴的祖國醫學傳統會更加充滿敬畏與自信,會以高度的文化自覺肩負起中國傳統文化與中醫學復興的偉大重任!在傳承與傳遞中華文化的事業中做出新貢獻。
祝此次活動取得豐碩的成果!祝望京地區的各項事業再上新臺階!祝孔醫堂(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秉承祖國醫學傳承,弘揚孔伯華先生醫德、醫術,使更多的人民群眾共享祖國醫學福祉的社會實踐中做出更大的貢獻!
祝各位朋友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