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云曉: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副理事長。
和所有父親一樣,我希望女兒是優秀的,同時我也深深知道,這份優秀一定要根植于和諧的親子關系這片沃土上,它需要我以平靜、平和的心態陪伴女兒成長。
親子關系決定教育成敗
我們家有一個傳統,經常在溫馨放松的狀態下,大家坐在一起聊聊,分享趣事、傾吐難題,增進彼此間的了解。在暢談中,我們也將自己的人生經驗和感悟分享給女兒。
隨著女兒步入青春期,她更愿意與同伴交流,渴望得到同伴的認可,跟父母的交流和溝通漸漸變少了。面對這個青春期的自然現象,我們選擇帶孩子一起旅行,或者邀約兩三個家庭一塊兒旅行。旅行是很便于溝通的。因為在旅途中,家庭成員必須要在一起商量玩的路線和住宿的安排等等。時空的改變,往往會創造出一種交流的氣氛。而且,有同伴一起,孩子們更愿意打開心扉,父母也能更加了解孩子。
我印象中有一次難忘的旅行。那次,我們帶女兒去長江三峽觀光。女兒平時很喜歡上網,不過當時網絡還不發達,在那三天里她根本無法上網,只能和我們一起看風景。夜幕降臨,我們坐在船的甲板上,仰望著星空談天說地。如此近距離又如此放松的交流,是平時根本沒有的機會。女兒上大學后寫文章提及此事,感謝父母在她18歲之前,帶她走過全國十三個省眾多地區,令她受益匪淺。在輕松和諧的氛圍中,既增長了見聞,又增進了親子情感。
歡迎關注瑞敏兒童教育資源,微信號:amttcc
發展優勢潛能比分數更重要
我平時從不以分數、名次論英雄,但很注重發展孩子的興趣和探索精神。從小,我給女兒灌輸的觀點是:學習就是為了獲得知識獲得能力,不是和別人比,更不是和別人競爭,讓孩子把求知的過程看作是充滿快樂的過程。
女兒自小就在社會實踐中發展自己的優勢潛能。從小學到中學,她一直在普通學校讀書,并擔任學生記者,為校內外媒體做各種采訪報道。在這個過程中,她體驗到快樂,認定自己以后適合當記者,夢想著能考上復旦大學。讀高三時,她媽媽特意帶她去復旦大學參觀了一番,但并沒敢奢望她真的能考上。結果,大大出乎我們的意料,女兒不僅考取了復旦大學,而且畢業后如愿成了一名新聞記者,在她喜歡的工作中努力著。
養育女兒的過程,讓我深切體會到親子關系好壞決定著教育的成敗。如果父母以關切的態度去理解孩子,以溫暖的情懷和孩子交流,確實幫助孩子解決問題,教育孩子才可能健康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