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網北京11月14日消息(記者張棉棉)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小肥羊“賣身”終于成功。小肥羊近日發布公告稱,商務部于7號批準了百勝集團收購小肥羊的計劃。“小肥羊”與“百盛”聯姻成功,究竟誰是最后的贏家?
百勝集團收購小肥羊事件從今年5月到現在,終于有了實質性進展。在遭遇商務部反壟斷申報審查延期60天后不足半個月,似乎商務部終于決定要放百盛集團一馬。百勝集團近日發布公告稱,已在本月7號獲準商務部反壟斷審查批復,以協議計劃方式私有化小肥羊。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周思然分析,商務部最開始要對百盛進行反壟斷審查,除了市場占有率的考慮,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的“本土羊”要變成“美國羊”,估計對國人來講,從感情上很難接受,但最終權衡利弊,如果兩者合并成功,并不會對市場占有率帶來很大影響。
周思然:其實是小肥羊加上百勝兩家的這個市場占有率站起來的話也差不多就是市場占有率的2%左右,那這樣的話其實對整個市場是不造成壟斷效果的。
而百勝集團公共事務部在5月遇到商務部的反壟斷調查時,曾做出這樣的表示,“在取得監管批準后,收購的下一步是取得小肥羊協議計劃股東的同意和表決支持。具體實施小肥羊私有化的計劃時間表還有待落實。”現在,百盛的愿望終于成真,在私有化獲得實施后,百勝集團將持有小肥羊已發行股本約93.2%,參與創辦人則持有余下的6.8%。中國烹飪協會的新聞發言人馮恩元分析,其實,對百盛來說,像麥當勞等國外巨頭一樣,他們對中國的餐飲市場早就垂涎已久。
馮恩元:這個都說明國際品牌的餐飲公司看好中國餐飲市場的前景。
話說回來,中國一向有個傳統,自己的事業,哪怕再苦、再窮也要撐下去,但這一次,用了10年時間打造出“中國火鍋第一股”的小肥羊董事長張鋼卻極力促成百盛對小肥羊的收購,甚至勸說管理層賣掉股份。這其中究竟有著怎樣的隱情?馮恩元說,毋庸置疑,收購后,小肥羊的融資渠道將更加寬廣,同時,如果此次私有化小肥羊,百勝將其品牌營銷以及系統標準化管理的經驗深入植入小肥羊,小肥羊也會有更好的發展。但除此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應該與目前整體餐飲行業面臨的發展瓶頸有關。
馮恩元:現在全國餐飲業,就是增速在不斷的減緩,它現在出手,它的品牌還是很值錢的,餐飲行業面臨的壓力包括物價升值帶動了餐飲企業原輔料的巨大壓力,但是餐飲企業價格上漲引起消費者很大的不快。第二個是人力資源成本壓力,企業的負擔明顯加重。
對于小肥羊和百盛的合并,專家們較為一致的看法是,從小肥羊和百盛來說,應該是雙贏的局面,但“中國火鍋第一股”的退市,對市場是否造成沖擊?在凌雁管理咨詢首席咨詢師林岳表示,由于目前餐飲企業整體上市數量并不多,因而現在小肥羊的退市并不會對整個行業帶來過多沖擊。
林岳:整個餐飲企業,投資方或者投資市場本來就不看好餐飲連鎖企業去上市,所以近期什么小南國、俏江南本來想上市但是一直上不了,就是這個原因。投資市場,投資方都不是很看好餐飲企業去上市的,所以它退市實際上體現了整個市場現有的一個問題。
中國烹飪協會的新聞發言人馮恩元認為,或許小肥羊的案例對其他正有著同樣類似尷尬境地的食品企業來說,也是一個發展機遇的借鑒。不過,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周思然則表示,事物都是利弊并存的,對于民族品牌的一些中小企業來說,這或許是一個不好的開頭。
周思然:近年來食品行業外資并購的趨勢比較嚴重,其實這種趨勢就容易導致外資企業可能會掌握行業的壟斷地位。這樣的話就導致整個行業未來的發展可能會處于外資企業壟斷局面下,所以在這方面要警惕外資的惡意并購。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推出新聞熱線4008000088,撥打熱線電話即可將您手中的新聞線索第一時間反饋。我們將第一時間派出記者調查事件、報道事實、揭開真相。)
(本文來源:中國廣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