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者必備的能力:“溝通力”
文交廣企業管理咨詢公司首席專家譚小芳
前言:
作為領導者需要具備的核心能力只有一點:人際溝通能力。這里所講的人際溝通能力是一個綜合能力,不在是單純的意思表達清楚、能激發團隊的活力等問題,而需要具備心理知識、個人誠信、分析能力等的基礎。通過人際溝通有效的傳遞績效理念、團隊理念等等,最終實現目標。
每一位成功的領導者都必須知道如何去博取注意與尊重,否則他對下屬便不具影響力。然而太富侵略性也會留下不良的印象,導致別人不愿意和他溝通。你有統御力嗎?你跋扈嗎?你會像一只獅子般咆哮或像一只老鼠般吱吱叫、或制造任何不適宜的聲音嗎?著名領導力訓練專家譚小芳老師為您提出以下領導者溝通力的測試:
1.你大聲說話嗎?
經常□有時□從不□
2.當會議主席征求意見或評論時,你第一個發言嗎?
總是□偶爾□從不□
3.當發現愚蠢的錯誤時,你會大發脾氣嗎?
經常□有時□從不□
4.關于你的同事或部屬能否勝任的問題,你會表達強烈的意見嗎?
經常□偶爾□從不□
5.你曾經用譏諷的話去批評別人嗎?
經常□偶爾□從不□
6.在平時的談話中,你會使用極不恭敬的話嗎?
經常□偶爾□從不□
7.當你的部屬企圖向你解釋某悠長事情時,你會打斷他嗎?
經常□有時□從不□
8.你曾經利用職位或身份上的優勢去壓迫職位比你低的人嗎?
經常□偶爾□從不□
9.當某一同事做了一件困撓你的事,你曾經沖到他的辦公室將對他的看法告訴他嗎?
經常□偶然□從不□
10.代表身份地位的寬大辦公室、高級轎車等對你的重要性如何?
很重要□重要□不重要□
11.你是否相信“攻擊是最好的防御”——特別是在受到責難時?
是的□偶爾——但我寧可傾聽與保持沉默。□從不——那不是我的風格。□
12.你喜歡對部屬展示你的權威——發號施令、懲戒、考核績效、決定加薪?
是的——那是工作滿足的重要因素。□也不盡然——我可以從良好的工作團隊中獲得更多的滿足。□不——我覺得這種事令人討厭。□
13.當你有困難待解決時,你曾聽取有經驗的同事或干部的忠告嗎?
很少——那是弱者的表現。□
經常——他們常有不錯的策略。□
總是如此——他們的構想常比我的好。□
14.當你在會議中或與人晤談時覺得乏味,你會明顯地表達出來嗎?也就是說不時打哈欠、胡寫亂畫,或者敲擊桌子?
經常——我不高興時間被浪費掉。□
很少□
未曾——我會做白日夢。□
15.你會對人失去耐心嗎?
經常□偶爾□從不□
16.你曾經在與同事爭論后走出房間砰然關門嗎?
經常□很少□從不□
17.你曾經憤然掛電話以終止爭論嗎?
經常□很少□從不□
18.你認為一個表現極差的演說者應該公開受辱嗎?
是的——下次他才會更加注意。□
只有在他故意誤導聽眾時才如此。□
不。□
19.你曾因干部穿了一件你認為不適合的衣服,或者你不能接受他的發型而懲戒他嗎?
經常□很少□從不□
認識自己
回答“是的”、“總是”、“經常”等給3分,而回答“偶爾”“有時”者給2分。
分數51~55分
你極具侵略性而且準備踩別人的肩膀出頭,你這樣無情只會妨礙你的前途——現今的人希望由一個能夠受人信任與尊重的人來領導他們,而不是一個圓滑的老油條。
分數36~50分
有時在嚴重的壓力下,你能夠“超越巔峰”,或者表現出馬上可能會后悔的行為。總體而言,你被認為是一個“堅毅的人”。
分數15~35分
你有點散漫,常常無法在必要時表現出自己的權威與自信。你可以接受一些領導技巧訓練,對你現在一直逃避的那些狀況,說不定有迎刃而解的功勞。
分數15分以下者
你就像是門前的“擦鞋墊”,愿意讓人們踏著你而過,除非你把自己整合起來,開始做出領導者的樣子,否則你的生存希望也是很渺茫。
好的領導者一定是溝通大師。溝通,最首要的就是學會聆聽。認真地聽取別人的陳述,不僅是一種禮貌,也是獲取信息、了解對方真實意圖的有效方式。一名好的領導者必須學會對自己的團隊進行有效的溝通,讓每一個團隊成員都能感覺到他是重要的、特殊的、優秀的。領導者還要學會在公眾場合進行演說,優秀的領導人,如克林頓、奧巴馬,都是天才的演說家。
什么是溝通?溝通是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最重要的內容,通過各種手段讓更多的人認識自己、了解自己,以便得到同事、下屬和其他層面的支持與配合,從而更加有效地開展經營活動,就是溝通。一個領導者要獲得成功,就必須學會與人合作,必須致力于人際溝通。
什么是領導溝通呢?領導溝通是由領導所發出的,建立與一個組織的價值觀念與文化基礎之上的信息所構成,而這些信息對于主要的利益相關者如:員工、顧客、戰略伙伴、股東和媒體具有重大影響。這些信息影響著組織的愿景、使命和改革。領導溝通的目的在于吸引聽眾、獲得支持,并最終在領導者和追隨者之間建立一種信任的紐帶。
領導溝通不僅取決于領導者的價值觀,還取決于組織的文化和價值觀念。領導溝通最終的目標是建立或繼續建立領導者與隨從者之間的聯系。那么怎樣做才能使領導溝通更為成功呢?對于企業領導者來說,要盡可能地與員工們進行交流,使員工能夠及時了解領導者的所思所想,領會員工的所思所想,明確責權賞罰;而平級之間及下屬與上級之間的溝通則消除彼此之間的誤解,或者了解彼此心中的真實意圖,使團隊在工作中發揮出更大的效能。可是,筆者發現,在現實生活中,領導與員工之間相互溝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著名領導力訓練專家譚小芳老師(表示,在企業管理中,善于與人溝通的人,一定是善于與人合作的人;不善于與人溝通的人,也一定是不善于與人合作的人。善于與人溝通的領導者,能用誠意換取下屬的支持與信任,即使管理過于嚴厲,下屬也會諒解而認真地執行;不善于與人溝通的領導者,即使命令再三,下屬也不愿接受,其結果必然怠慢工作。這樣的團隊領導肯定難成大氣候,難有大作為。
兩點之間最短的距離是直線,但在人和人之間,最短的距離是曲線,有些話就是不能直接說,這就是職場溝通的潛規則。譚小芳老師了解到,有一位企業家說過一句話:企業80%的矛盾和誤會都來自于溝通不暢。一家企業的發展20%靠戰略,80%靠執行,執行的80%在于充分的溝通,而企業80%的矛盾和誤會也基本都來自于溝通不暢。我們的領導者怎樣做才能達到一個充分的溝通效果?
比如,你看“悟”字,豎心旁,五個口,那你就經常跟人溝通嘛,用心跟五個人交流,這五個人也用心跟你交流。如果你能找到五個跟你用心溝通的朋友,那你這一輩子真的就能悟到道了。了解對方想聽和不想聽的、喜歡和不喜歡的,以及對方的擔心、顧慮等,如此便打開了人與人之間溝通的大門。高品質的溝通,應把注意力放在結果上,而不是情緒上,溝通從心開始。溝通能力是評價一個人素質高低的重要指標。
在團隊管理中,溝通就好比人的血脈,在生活中也同樣重要。假如溝通不暢,就像血管栓塞,最后導致嚴重的后果。因此,企業領導要學會溝通,掌握溝通的途徑,因為它不只是語言,還包括動作、姿態、眼神、表情等。有時,一個眼神,一句“我來了”,抱一下肩膀,笑一笑……都會有很大的作用,讓你工作開心、事業有成。在當今企業中,領導者良好的溝通能力已經成為激發組織智慧和活力的關鍵因素,甚至關系到企業未來的發展。為了提升我們的領導者溝通技巧,譚老師再與您分享一個故事吧——
陶行知先生任育才學校的校長時,有一天他看到一位男生欲用磚頭砸同學,就將他制止住,并且讓他去校長辦公室。等陶行知回到辦公室時,看到男生已在等他。陶行知掏出一塊糖遞給他:“這是獎勵你的,因為你比我先來了。”接著又掏出第二塊糖給男生:“這也是獎給你的,我不讓你打人,你立刻住手了,說明你很尊重我。”男生將信將疑地接過糖果。陶行知又說:“據我了解,你打同學是因為他欺負女生,說明你有正義感。”陶行知遂掏出第三塊糖給他。這時男生哭了:“校長,我錯了,同學再不對,我也不能采取這種方式對他。”陶先生又拿出第四塊糖說:“你已認錯,再獎你一塊。我的糖分完了,我們的談話也該結束了。”
被譽為“用人之神”的日本松下電器公司前總裁松下幸之助認為,愿不愿與人合作——是一個人具不具備管理能力基本素質的問題,而善不善于與人合作則是領導者的能力水平問題。如果你想領導一個企業朝著明確的目標前進,就需要提供團隊溝通能力,就需要一支高效的團隊作為后盾。
1994年波音公司經營遇到了困難,新總裁康迪一上任,便邀請高級領導們到自己的家中共進晚餐,然后在屋外圍著一個大火坑講述有關波音的故事。康迪請這些領導們把不好的故事寫下來扔到火坑里燒掉,以此埋葬波音歷史上的陰暗面,只保留那些振奮人心的故事,用來鼓舞士氣。
奧田是豐田公司第一位非豐田家族成員的總裁,在長期的職業生涯中,奧田贏得了公司員工的愛戴。他有13的時間在豐田城里度過,經常和公司里的1萬多名工程師聊天,聊最近的工作,聊生活中的困難。另有13時間用來走訪5000名經銷商,聽取他們的意見。愛立信是一家百年老店,公司員工每年都有一次與人力資源領導或其他領導面談的機會,在上級的幫助下制定個人發展計劃,以適應公司業務發展。公司決策者認為,一個企業要保持領先的地位,最關鍵的是要使員工的整體素質保持領先。
國內許多企業的領導也非常注重溝通——比如,萬全藥業是京城一家高科技企業,員工層次高,背景復雜,有的來自國外,有的來自國企。在工作中,公司倡導簡捷的人際關系,鼓勵有建設性、不帶敵意的爭論,以期達到及時有效的溝通。公司總裁既重視外部的溝通,更重視與內部員工的溝通,每周要與1~2名中層以上的員工進行一次談話,通過談話掌握員工的思想動態。公司還充分利用電子網絡進行溝通,開通了自己的局域網,并設立了BBS論壇,各部門領導還設定了自己的郵箱,員工有建議隨時可以提,有不滿情緒可以盡情發泄。良好的人際溝通,使這家企業新品迭出,效益倍增。
為了更好地解決領導者溝通的問題,譚小芳老師建議企業領導建立多種制度化的正規渠道,保證每一名員工能夠直言不諱,保持高效良好的溝通。“廣直言之路”,建立完善的溝通機制,加強團隊員工的溝通,采取開放的溝通政策,員工可以根據個人情況選擇不同的溝通方式發表自己的意見。
上面的部分,我們講了很多外國的案例和故事,但中國企業和中國人的溝通必然是有一定特點和區別的,比如,中國人自古以來就主張“有話直說”。只是我們知道“適時、適地、適人、適事”而“適當調節有話直說的程度”。因此提出“逢人只說三分話”的原則,經由“交淺不言深”的標準來考量,做到“事無不可對人言”的地步。
如果說“傳統”逢人只說三分話,而“現代”不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反正有話就要直說”。那么,傳統與現代的區別,幾乎局限于“成熟”與“淺薄”,根本和進步與否無關,我們怎么能夠盲目地反傳統、崇現代呢?反過來說,“現代”的“有話直說”若是“也要適當地配合情境來掌握分寸”,請問與“傳統”有什么不同?難道“由不懂得傳統道理的人,將自己認為西方有的、我們沒有的翻譯過來,就成為現代”嗎?偏偏現代社會,充滿了“知東不知西”或“知西不知東”的人,又何以溝通東西兩方的文化呢?
全世界的人,都希望有話直說。卻由于各地的風土人情有所差異,因而產生不同的溝通方式,這是民族性的區別使然。中國人喜歡自由自在、不受約束,當然也樂于有話直說。但是太多“先說先死”的案例,使得我們深切體會“禍從口出”的道理;因而主張“慎言”,做到“應該有話直說的時候,當然應該有話直說;不應該有話直說的時候,當然不應該有話直說”的“中道”境界,形成中國人的溝通功夫。總之,譚老師在培訓、咨詢、調研過程中,看到太多因為不會溝通、無效溝通造成的失誤、失敗,心痛之余,真誠建議各位領導者重視團隊溝通,提高團隊溝通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