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企業的三個基本方面!文/交廣企業管理咨詢公司首席專家譚小芳
前言:
幸福企業應該有三個方面最基本的標準,第一個就是傳統的標準,就是高效率、高效益。第二個是創新,包括管理的創新,商業模式的創新,還有產品和技術的創新,創新已經為中國企業越來越重視,而中國的很多企業也都在創新方面有了很成功的實踐。第三個新的標準是綠色增長,這實際上反映了全球企業在新階段的價值觀趨勢,其中包括:環保、低碳、和諧。
著名企管專家譚小芳老師 表示,影響幸福的七宗罪:喜歡攀比、信念搖擺不定、忽略身邊美好的事物、只想收獲不愿付出、不容易知足、缺乏信任、容易焦慮。在譚小芳老師 的品牌課程《幸福企業》中,譚老師將如何創造幸福員工的秘訣分享給大家,這些秘訣雖然看似簡單,但是招招都能出奇制勝:
·讓他們參與(因為你無法單打獨斗)。·對他們友善(一開始就聘用友善的員工)。·慷慨地對他們表示認同(且不止是在金錢方面—但也別太吝嗇)。·向他們灌輸自豪感(當他們為自己的工作引以為豪時,會表現得更加富有成效)。·信任他們(他們應該得到你的信任,并將更加努力漂亮地完成工作,以繼續贏得這種信任感)。
從“幸福國家”、“幸福城市”,到2010年用友集團董事長王文京先生提出“幸福企業”(從“高效、創新、綠色”等三個維度來衡量),都讓我們感到很溫暖,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說“幸福企業是基業長青的企業文化”。我在想,沒有“幸福員工”,哪有“幸福企業”。“幸福”什么?也許“幸福”就是一種感覺、一種感受。
在我的總裁班學員中,不少企業領導者都有這樣如此的困惑:“最近10年,我給員工的薪水幾乎漲了一倍,可是員工似乎越來越不高興。譚老師,您說,我還能怎么做呢?”筆者的建議很簡單:提升員工的幸福感——通過建立合作共贏的企業文化,抑制員工之間的殘酷競爭!日本企業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一些日本企業有意淡化公司中的競爭氣氛,通過私人聚會等活動建立融洽的員工關系。
在一個企業,只有員工感到幸福,喜歡上企業了,他才能長久在企業工作下去,總結來就是“通過關愛員工留住人。”作為用人方的企業,應當培養自己的企業文化,增加個體的主人翁意識,培養職場人的歸屬感,并為員工創造一個好的工作環境。注意對員工的績效、薪酬等方面進行合理管理,給職場人一個良好的發展空間,進而為員工構建一個完整的支持系統,培養和提升他們的職場幸福感。
日本管理學專家坂本光司提出:經營公司就是為了履行“對五個人的使命與責任”。這五個使命是:使員工和員工家人幸福;使外包、下游廠商的員工幸福;使顧客幸福;使地方社會幸福、繁榮;自然造就股東的幸福。這個觀點已成為當今業界普遍認可并奉行的企業永續經營、基業常青的秘訣。
雖然從法律定義來講,盈利是社會賦予“公司”的法律職責。但如果把員工的幸福、顧客的幸福、社會的幸福當成努力的方向,并以此為準則,衡量企業存在的價值,那么造就股東物質與精神上的幸福,企業得以永續經營,都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情。
幸福管理是什么?掌握企業運營與決策大權的CEO又如何將幸福管理納入企業管理之中?著名企管專家譚小芳老師表示,幸福管理就是從員工的心理需要和個性優勢出發,為員工提供有挑戰性并兼顧愉悅性的工作,從而營造出和諧的團隊氛圍,使員工對企業有一種歸屬感并能在企業工作環境中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同時又能在工作中感受到自由、充實和樂趣。作為企業的CEO,應該在日常管理中融入以下兩點理念:1、幸福管理應倡導以“心”為本;2、工作設計應強調兼顧挑戰性和愉悅性。
讓員工擁有工作幸福感,企業才具有向前發展的動力。所以說,用人是一門用人心的學問,成功的企業往往擁有與之共命運的員工。現代管理理論認為,在管理中,綜合運用各種資源,才能使管理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管理過程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沒有人,任何工作都無法進行,更談不上管理了。人是引領企業成功的關鍵,是企業興衰的核心因素。理性、科學地提升員工的幸福度,可以發揮有限資源的最大效益。
譚小芳老師表示,隨著經濟的迅猛發展和國民素質的提高,人民對幸福的追求不斷提升,對于企業來說,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才是今后的發展方向。企業堅持以人為本就應該拋棄那種單純追求利益增長速度的發展模式,真正把“增加員工幸福總值”作為企業的發展目標。
我們先看一個案例:當美國費城羅森布魯斯國際公司創始人的曾孫亨利·羅森布魯斯1974年加入到羅森布魯斯國際公司的時候,這是一家有83年歷史、2500萬美元資產的小旅游公司。亨利·羅森布魯斯在其事業的初期就意識到,要迎接由于票務管制的放松而產生的機票競爭以及公司旅游部門所帶來的挑戰,他需要引進頂尖的人才并找到一種辦法釋放他們的創造性和熱情。
他認為,恰到好處地為客戶服務,是一項挑戰性很高的工作。如果從事服務的人萎靡不振,服務將大打折扣。因此使員工幸福成為亨利·羅森布魯斯的首要任務。一方面,羅森布魯斯在雇用員工時很在意員工的精神風貌,尋找心地善良、風趣、具有親和力的雇員;另一方面,出臺一系列公正、富有彈性且貼近新潮的政策。羅森布魯斯獎勵團隊精神,注重與職工建立一種協商的、信任的同事關系。
在羅森布魯斯國際公司,信息反饋以若干方式得到鼓勵,一些是預先知會的,一些是非常規的。大多數會議是面向員工開放并事先通知的。羅森布魯斯鼓勵來自員工的電子郵件,并親自回復。一個名為“360度”評議過程(即評議由領導者、同僚、下屬和客戶主持)使得每一個人都參與進來。
羅森布魯斯信奉一幅畫紙、1000個字理論。畫筆和白紙同明確的要求一道被定期送給員工,員工可以通過畫幅畫表達他們對公司的感受(這一新奇的政策在揭示難以言喻的問題方面一直格外有效)。這個名為“角色轉換”的課題——使領導者和員工得以定期換個位置(設身處地是相當有眼光的一著,許多有意義的點子得以產生,領導與員工之間的溝通也因此得到加強)。
羅森布魯斯致力于這樣善待員工有什么結果嗎?羅森布魯斯資產今天增長到近50億美元;公司現在的旅行管理業務遍布全球,其利潤水平超過了它的工業標準;公司每年接到3.5萬份自發的求職信。作為雇主,羅森布魯斯以給優秀員工高額獎金而聞名,在今天這種雇員難求的經濟中,這是另一個巨大優勢。
我們要建設幸福企業,首先就要曉得:什么是幸福企業?企業是為人類幸福而存在的。企業存在的意義有兩個:一是為社會創造幸福,二是為員工創造幸福。因此,廣義的講,幸福企業就是能夠為人類創造幸福的企業。狹義的講,幸福企業就是能夠滿足員工幸福感的企業。本文僅探討狹義的幸福企業。
滿足員工的幸福感,就是滿足員工不斷增長的正當需要。因此,簡單的講,幸福企業就是以人為本的企業。形象的講,幸福企業就是充滿微笑的企業。具體的講,幸福企業就是和諧友愛、快樂工作、共同富裕、共同發展、受人尊敬、健康長壽的企業。
我們再看一個國內的案例吧——據《瀟湘晨報》報道“分享一下我新公司的員工手冊,受不了刺激或者嫉妒心太強的人,請繞道。”近日,在紅網論壇、天涯等網站有這樣一個帖子引起了網友的熱議。網友“半葉”在帖子中稱,自己所在公司有一個奇怪的規定:每天上班時必須和公司的美女總裁擁抱三秒鐘。網友隨后將這個帖子冠以“最令人羨慕的工作福利”。有網友稱,雖然這個規定有些另類,但是比起一些公司內部同事之間毫無交流,這樣的規定無疑是“最幸福的工作福利”。
在這家公司的員工手冊中可以看到,第六節第4條“愛就一起來擁抱”標明是公司獨有的福利,旨在打造獨一無二的公司文化。上面規定每天8點半到9點為總裁擁抱時間,員工可以享受美女總裁擁抱一次的福利,擁抱時間不得少于三秒。而中午休息和下班的時間里,為部門總監和員工相互擁抱的時間,同樣擁抱時間不得少于三秒。對于員工來說,什么叫幸福感?今天高薪你就幸福了?談起幸福感,上面的案例給了我們企業管理者一個很好的啟發,但也同時要注意一點,提升員工幸福感的事情不是作秀,它是一個長期的沉淀。
企業除了給員工創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環境,更多的是創造一個文化、思想交流的平臺,這是幸福感。如果一個人只是追求三餐飯吃得飽,穿得暖,那僅僅是一個物質的需求,人們追求的更多的是精神需求。所以對于員工來講,除了改善其工作、生活環境,更重要的是給他們注入一種新的思想。
提升員工幸福感,既是企業的職責,也是企業發展的必然需求與前提。一個人,除去睡覺、吃飯,80%的時間是在工作,與同事相處。可以說,一個人工作的狀態就決定了人生的狀態,工作內容是否有價值、工作時心情是否愉悅、放松,也在間接影響著我們人生的質量。譚小芳老師認為,要提升人生的幸福指數,首要的,就是提升工作的幸福指數,對于企業來說,關注員工的幸福,提升員工的歸屬感和幸福感,當是責無旁貸的事情。
再設想一下:如果員工對自己所屬的公司有所不平、不滿、不信任的話,就不可能帶著笑容服務顧客;如果員工對自己所屬的組織沒有高度的滿足感和歸屬感,就不可能提供令顧客滿意的服務。那么,企業就不可能得到顧客的認可、社會的認可,企業也就不可能得以生存、發展壯大。美國奧辛頓工業公司的總裁曾提出一條“黃金法則”:關愛你的客戶,關愛你的員工,那么市場就會對你備加關愛。一個企業的員工如果不能幸福快樂,企業又怎能長久發展?
美國加州有一個“幸福生活酒店”,一個叫薇薇安的女傭在這里工作了23年。最早這里只是一個汽車旅館,創始人奇普.康利先生是在薇薇安入職3個月后買下了它。康利先生在和薇薇安交往的過程中發現她總能從她的工作中找到生活的樂趣。這使他很好奇并且困惑:一個人怎么能在清潔廁所這種工作中找到樂趣呢?
因此他花更多時間與薇薇安呆在一起,后來他發現她并不是在清潔廁所時找到樂趣。她所追求的目標和價值并不是成為這世界上最成功的廁所刷洗工。對薇薇安來說,她工作的意義在于與她的同事和客戶之間的情感交流,給予她鼓勵的實際上是她所照顧的那些身在異鄉的人們,因為她深知遠離家鄉是怎樣的一種感覺。
這個故事讓我很受觸動。如果一個企業,不僅僅是為顧客提供精美的產品、優質的服務,而且能幫助顧客解決實際問題,并帶去哪怕一次美好的經歷、幸福體驗,這家企業存在的價值便又上升了一大步吧。這其實是一個良性的循環效應:員工幸福感的提升,帶來的是更好的產品與服務,也就是顧客幸福感的提升;顧客幸福感的提升,帶來的是企業更好的發展,也才可以更多地投入踐行社會責任,為社會創造幸福;為社會幸福做出貢獻,甚至在人類文明發展上發揮哪怕一丁點的作用,都會給員工帶去更高層次上的幸福感!
中國品牌要打造為世界級品牌,僅僅靠壯大中國制造的市場占有率是不夠的,也是不可能的,而是要有能力輸出中國的經濟和生活方式。總之,員工“滿意”,不一定“忠誠”;員工“忠誠”,不一定“敬業”;員工“敬業”,不一定“幸福”。有了“員工幸福”,自然而然就有員工的“忠誠”和“敬業”,更不用提“滿意”了。只有“員工幸福”,才有企業幸福,社會幸福,人類幸福。希望我們的企業成為幸福企業,員工都成為幸福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