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在人類精神領域的探索,其深度和廣度遠不及東方民族,尤其是中國和印度。近代以來西方更加崇尚理性,使之物質科技得到極大發展,掌握著全球主要話語權。然而遺憾的是西方精神方面的探索并未隨著科技的發展而深化,而是迷惘了。某些后現代哲學家甚至將巴門尼德、蘇格拉底、柏拉圖、笛卡爾、康德、黑格爾等大師的一些靈性超越的理念,給無情的解構了!這樣只能造成更大的思想昏亂! 我發現目前西方文化只能加速人類動物化!將人異化為物!這不等于自戕嗎!目前科技的迅猛發展給人類帶來的環境污染、天災人禍等負面效應,也使得西方的有識之士不得不把目光投向東方文化的代表——中華文化。 偉大的儒釋道文化的光輝靈性亙古燦爛,經過時間的洗禮,三教已然合一,當然也有核心與外圍之別。宛如一座金字塔,塔尖是佛學,塔中是道學,塔底是儒學。假如不能深刻理解佛學,就很難深刻理解儒道的精神實質!所以,沒有佛學背景的研究者,或者拿著各種主義去生搬硬套的人,是很難抵達老子和孔子的心緣,真是有負圣人之恩呀!可惜的是很多人認為佛學是宗教,甚至一些愚癡之人認為佛學是迷信,這樣就影響了佛學的傳播,也使得儒家、道家失色不少! 當然,無論厚古薄今或者厚今薄古都是走極端,而時下有些人總是喜歡厚今薄古,動不動就扣上封建主義。還有些人抬出魯迅先生的文章來反對國學,我想魯迅先生仍然是優秀傳統文化的得力傳播者之一!魯迅先生的力作《中國小說史略》就是國學方面的經典之作。 困擾我們的許多矛盾無法得以解決,其根源恰好在于我們數典忘祖,輕視了中華優良傳統文化,使得我們的心靈找不到皈依之所,漂泊在物欲的表面,享受不到安寧和愉悅,也體驗不到真正的幸福和美感。比如企業管理,自改革開放以來,很多在西方被視為經典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技術,在中國企業實施幾乎都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諸如:全面質量管理、質量認證體系、企業文化識別系統、企業資源計劃、客戶關系管理、目標管理、項目管理、準時制生產、六西格瑪、流程再造、學習型組織、柔性生產、敏捷制造、并行開發、虛擬組織等等,無論業界怎麼炒作,效果都是很不理想,只有我們這些長年在企業干的人心里最清楚。鼎鼎大名的麥肯錫在中國也創下了失敗的案例。造成這種現狀的根本原因是我們的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勞資雙方的思想沒有統一在一個使命、一個理念、一個目標上,那么外在的管理模式就無法完美的發揮出效果,即使有些效果也難以持久。 其實國有企業的管理一直是相當不錯的,主要原因就是企業的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重要地位。國企后來有一段時間好像跟不上形勢了,其實并非管理上落后了,而是受諸如企業辦社會、機制不靈活、治理結構的問題、公平優先還是效益優先的問題、再分配不均衡等因素的困擾,這些困難是企業自身無法完全解決的。后來經過調整國有企業還是走在前列,大部分上市公司還是國有企業。 人類的整體發展理念,人的精神塑造是何等重要! 全人類都應該治本求末,而不是舍本求末,如果一味的舍本求末,到頭來連末也會一并喪失。從我接觸的文章資訊來看,大部分抵制國學的人,其本身都沒有靜下心來透徹的研究過國學,在沒有很好解讀經典的前提下就貿然發表言論,有失一個作者的嚴謹。當然還有一些自詡為國學大師的人,完全是褻瀆國學,真正的佛者、道者、儒者是不可能自封為大師的。這部分人大都是利欲熏心的人。國學懷著強烈的未來意識、人類意識、國家意識、民族意識,希望有識之士共同推動儒釋道在當代社會的弘揚,尤其是與企業管理的對接和應用。看到一篇文章稱,某自詡為國學大師的人,說出不負責任的話:我只管講《論語》,企業家對不對接是他們的事。請問你如果沒有能力對接,我花那么多錢來聽什么?還不如自己買本《論語》,對著古漢語詞典慢慢啃。因此,要想為企業家講國學,必須同時具備中西方哲學知識、國學知識、管理理論、長期管理實踐,這四個條件缺一樣都是不合格的。 弘揚國學是一項偉大的事業,在整個世界的目光都轉向東方醒獅的今天,誰也別想阻擋這滾滾的歷史洪流。我相信中國一定能締造出對全人類具有借鑒意義的哲學理念、國家理論、社會理論、管理理論、發展理論。每一個有良知的中國人難道不應該支持這項事業嗎! 章炳煥2009-07-08于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