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一百年,全球制造業經歷了由割切到構建的動蕩,而今世界經濟格局基本形成之際,人類又不得不面對全球資源危機和經濟調整帶來的沖擊,全球制造業在紛亂中尋找突破,一場以占有資源、掠奪市場為主題的制造業布局戰爭已經在全世界范圍內掀開; 過去的三十年間,中國已然在變遷中成為世界的制造工廠;今天,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也將龐大的世界工廠推倒了分水嶺,迎接它的將是全球性能源危機使得原物料價格上漲在短時間內將不可避免;勞動力市場的規范使得人力成本增加成為必然,全球性金融危機加劇導致出口型經濟增長方式迅速調整的影響正逐漸反映; 全球經濟環境變化和宏觀調控的加強將把大批經營管理水平低下的企業擋在市場的門外。中國制造業的戰國時代行將結束,大規模的行業清理和整合已經來臨,未來幾年優化和重組將成為中國制造業的主題,跨過分水嶺的企業將步入天堂,其他則退出游戲舞臺。 有感于宏觀經濟調整的陣痛和企業管理改善的無序,刻意整合制造業生產控制體系系統性管理改善的思路,以期為中國的制造業提供一種清晰而全面、客觀而務實的生產管理改善路徑,使之明白“化繁為簡、以點帶面”的核心思想; 管理改進猶如搏擊運動,陳舊管理習慣是我們的對手,取得勝利的往往不是具備復雜理論深意、披著華麗技巧外衣的絕學,而是最簡單最直接的招術你能否練得比別人更好,至少比你的對手更熟練,管理亦然; 面對紛雜、凌亂的管理絕學我們何去何從? 是絞盡腦汁去實踐ERP、MRP、SCM、零缺陷、零浪費的宣言?又或者對著生產管理的定義“指由各種資源包括人力、材料、資金、設備等的組合,制作有形的產品(成品)或提供無形的勞務(服務),以直接滿足客人要求,或作為交換之手段”挖空心思去鉆研? 有沒有一種更簡單的做法去實現合理的生產管理? 120年前美國人提出“勞動方法標準化、培訓員工科學化、實施獎勵工資制度化和管理職能專業化”,造就了世界第一制造大國,60年前日本制造業給出的答案是“物品要與不要須分開,要的物品放整齊”,成就了世界第二制造大國; 還有沒有更深入和有效的方法進行生產管理? 30年前日本制造業再次給出答案“以徹底消除浪費來實現合理的精益化生產管理”,結果世界第一制造強國因此而誕生。 無論何時,舍本逐末、追求華麗的管理改進只能帶來短期的表面的改善效果,而不能為企業形成長期可凝固的管理平臺,簡單的招式練到及至就是絕招,企業應回歸理性的思考。 ——李科2008年11月于上海 一則寓言故事講道:世人皆稱扁鵲神醫,扁鵲說“我之醫術治病于皮表,在疾病之后;不若次兄治病于骨肉,在疾病之中;更無論掌兄治病于臟里,在疾病之前;然世人但見我于頑疾而后救,不見次兄治之病中,掌兄防病于前,而贊我之醫術”。 數年來全國巡講中,常有學員反饋各類管理問題,亦如生產計劃不暢、員工行為不受控制、物料混亂、品質波動、部門溝通不暢等等,并希望能提供針對性培訓教育及問題解決方案;誠然,針對性的培訓指導或許能立即予以某些問題的改善,但孤立的問題改善如同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四處救火卻難使企業建立一套系統的管理改進平臺;合理的生產控制系統希望在質量、成本、交期、制造環境、安全和員工士氣等方面同時達成最優化,而各類績效本身卻存在相互牽制和平衡,孤立的管理改善在某一績效上取得成果的同時可能亦放松對其他績效的控制; 治病講求三分治而七分養,企業的七分養護實質是講究步步為營的持續改進,是系統連續的管理改善,正如我們認為的簡單的招式練到及至就是絕招,而真正的絕招是可以在不同場景、不同階段采用統一的思想而變化的技巧進行不同運用的招術,是為管理的“無招勝有招”; 整合制造業生產控制體系系統性管理改善的思路,是希望為企業提供一種簡單可行、步步深入的生產系統管理推進絕招,而系統連續的改善推進遠比孤立的局部優化重要,企業的管理者應學會全局思考。 ——李科2009年1月于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