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大學建設宜本著效果導向的原則,先做出實際效果獲得大家的支持與認可,再進行系統化的建設,從而充分發揮企業大學的最大功效。與市面上的主導通過規范化逐步推進的咨詢機構相反,本人建議先用一年時間成為經理人追捧的績效伙伴,再用二年時間進行系統和精細化的建設,發展成為組織和員工喜愛的成長顧問,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探討業務社會化的問題。
這條道路對絕大多數企業大學來講可能很難,主要因為現有企業大學管理者和員工往往僅有人力資源相關經驗,欠缺對業務的了解,更不要說梳理企業戰略、通過經營診斷發掘挖潛空間。但績效挖潛能力卻是企業大學的核心能力,是各個企業大學不得不突破的一項核心能力。如果有機會,再通過相關途徑分享相關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