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學領導力:領導之本 |
中國網 | 時間: 2013-01-07 | 文章來源: 中國網 |
文/徐靈 朱子玉 儒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干和靈魂,是蘊涵著東方獨特氣質的一種世界性的文化資源。在中國燦爛的歷史文明發展進程中,儒家思想成為了貫穿這一歷史長河的主流。這倒好似老子所說:“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于江海。”在幾千年的發展進程中,儒家思想不斷地為中華文明注入活力,孕育出了一代代溫良儒雅、端莊賢淑的這種獨具東方氣質的華夏兒女。其偉大之處在于它為世人總結凝練出了一套符合人性規律的人之所以為人的標準,賦予人們強烈的道德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并能隨時代的變化而不斷自我調整、吸納外界差異文化,融合成為新的適應當前社會發展需要的文化,時時引導著人們的價值觀,指導著人們前行的方向。 錢錦國,一位儒家思想的研究與傳播者,自幼便熟讀《大學》、《論語》,后在成長過程持續深入修習儒家經典10年之久。而在他擔任企業高管之后,一直在思考如何將儒家學說應用到企業管理之中,由此便走上了一條將儒家學說與西方管理學說進行比較研究的治學之路,在此過程中,又不斷以管理實踐來驗證研究心得,從而使自身的管理與理論水平快速提升,也讓所在企業大為受益。隨著研究的深入和實踐的積累,錢錦國的思想漸趨成熟,并開始受到外界的關注,逐漸頻繁地被邀請到各地企業進行講學。就這樣,在邊研究、邊實踐、邊講學的過程中,錢錦國不斷地整理自己的思路和心得,從而首創了“儒學領導力”學說,并開發出了《儒學領導智慧:真正的領導之道》課程體系。從此,錢錦國也由一個企業人轉變為一個學者與自由演講人,近6年來,足跡遍及大江南北,在各大企業講堂、管理高峰論壇上講授儒學領導力課程1000多場,影響廣泛,深受企業家的歡迎。 在采訪中錢錦國介紹,西方領導力理論經過了領導特質理論、領導行為理論、領導權變理論后又派生出領導魅力理論、以價值觀為導向的領導力理論的發展過程。理論體系比較豐滿,架構清晰明朗,不過卻存在著互相割裂、難成一體,重在描述、難以修持的缺陷。而儒家學說卻是一套建立在把握人性規律基礎上的本體論和方法論,為管理者提供了一條修齊治平的領導力發展路徑,而這一路徑正是對西方領導力理論缺陷的最好彌補。錢錦國說,西方有一位領導力理論大師哈羅德·孔茨,他提出領導的內涵就是一種影響力,是一種對下屬持續影響的藝術和過程,從而使下屬心甘情愿地為實現組織目標而努力。分析孔茨的觀點,將領導力概念描述為“影響力”,非常精彩,而“心甘情愿”則是領導要達成的根本目標,同時也是衡量領導力水平的標尺。錢錦國認為這是現代西方領導力理論中關于“什么是領導力”諸多概念中的最好表述。不過,早在2500多年前的孔子則有著對“什么是領導力”的更本質的論斷,那便是孔子在對季康子問政時的答復:“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在孔子的領導力概念里,孔子不僅說出了“不令而行”這一與孔茨的“心甘情愿”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領導的根本目標,而且還一語道破達成“不令而行”這一目標的根本路徑就是“其身正”。孔子的一句話,道出了領導力本質內涵和因果關聯,可謂入木三分。而在《論語》中,像這樣關于領導哲學的精辟言論比比皆是。講到此,錢錦國不由得大發感慨:綜觀人類文明歷史,中國是世界上唯一擁有5000年不間斷文明史的國家,沒有哪個民族和國家能象中國這樣雖歷經磨難,卻依然經久不衰,具有無比強大的生命力和創造性。沒有經過歷史實踐檢驗的理論,是應該審慎對待的。中國封建社會結構2000千多年來的超穩定性,無疑是中國傳統管理文化的內在合理性最有力的證明! 經過錢錦國這樣的介紹,不得不讓人對儒學領導智慧迅即產生崇拜和強烈的求知愿望。如此看來,他的儒學領導力課程之所以那么受企業家門的歡迎也就在情理之中了。錢錦國老師儒學領導力課程的最大特質,就是融思想性與實踐性于一體,具有中西融會、古今相合、道術兼備的特點。錢錦國說,他將沿著中西理論比較研究的路徑,終其一生致力于儒學領導力的研究,從中探尋符合人性規律的、普適性的本真領導之道和實現永續經營的根本法則,并通過培訓將研究心得在企業中傳播,幫助管理者提升領導力水平。錢錦國認為,目前企業的管理者在學習過程中有三個方面亟待調整:一是要扭轉重視“術”、忽略“道”的局面;二是要對自身零碎的知識體系做出系統的梳理和整合;三是要將修煉企業家素養、形成企業家精神上升到信仰的高度。錢錦國說:“什么是企業家,企業家就是以企業的方式為社會創造真價值、傳遞正能量的人。這里的價值不僅指產品的使用價值或服務價值,更是指產品或服務中體現人文關懷、道德良知和社會責任。能悟此道、并堅守此道者必能實現企業的永久經營。“人有善念,天必佑之”、“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為而不爭”、“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這些古圣先賢的論述豈虛言哉! 談話中,錢錦國還堅持認為,國家的希望在教育,而除學校之外的教育的另一重要陣地在企業,因為員工的大半輩子是在企業渡過,企業對員工的影響是持續的,而且是權威性的,如果企業培訓做得好,把傳統文化真正的理念植入員工心中,這樣就將員工教育好,而被教育好的員工進而再影響自己的家庭,將自己的孩子教育好,如此一來,中華文明就能代代傳承下去,這就對國家、對社會乃至對人類做出一個重大貢獻。當然,要達成這樣的結果,首先就是企業的領導者要先修身,要踐行《大學》開篇所論述的:“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說到這里,錢錦國坦言,當初選擇離開企業并立志終身從事儒學領導力研究和培訓工作,正是看到培訓的這一巨大社會意義。正如孔子弟子曾子所言:“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為傳播儒學思想,弘揚傳統文化,錢錦國自2010初年創辦了《論語》讀書會,并擔任主講,堅持每月講一期《論語》智慧,這是一個純公益的活動,在讀書會上,從不進行任何商業宣傳,也從不收取任何費用。當然,這樣的善行也就感染了很多的社會人士紛紛加入做義工,而由聲樂教育家吳云創辦的南京佼佼音樂中心則為讀書會免費提供了場地。3年多來,錢錦國共講授《論語》智慧32期,受眾數千人。當問及未來的設想時,錢錦國不暇思索地說,將來的理想就是成立一個傳統文化書院,一則用來講學,二則用來培養有志于傳統文化研究的青年,為社會輸送國學人才。我們相信,錢錦國的明天一定是多彩的,也相信他的夢想必將在祖國的大地上生根、發芽、結果。 ![]() 錢錦國老師在講授儒學領導智慧 網址鏈接:https://fangtan.china.com.cn/zhuanti/sdxf/2013-01/07/content_27609496.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