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壁壘,指的是古時候兵營四周的墻壁,是戰爭中用于防御和戒備的設施。很多時候,人們在無形之中也會給自己的心豎起一座“壁壘”,將自己牢牢束縛起來。云度老師建議:要想感受外面的溫暖,那么就要學會戰勝內心的束縛,打破心中的“壁壘”,這樣,才能感受到外面世界的精彩。
云度老師曾經說過大多數時候我們心中的“壁壘”,都是由我們自己制造出來的。例如,不和別人交往,因心中有塊怕被傷害的壁壘;沉默寡言,是因心靈中有塊自卑的壁壘;不愿張揚個性,因怕別人冷嘲熱諷。可以說,在成功的道路上,阻擋我們的并不是那些狂風暴雨和一路荊棘,而是我們給自己設下的一道道“壁壘”,我們總是自己告訴自己“不可能”,結果最終真的成了“不可能”。
在一塊貧瘠的土地上有一個貧窮的農夫,正帶領兩個孩子放牛。這時候天上飛來了一群大雁,其中一個孩子望著飛過的大雁對另一個孩子說:“如果我們要是能像大雁那樣在高空中展翅翱翔就好了。”父親聽到了這句話,說:“孩子們,只要你們想飛,那么就能飛上天!”聽了父親的話,兄弟倆隨即都來學大雁飛。盡管他們很努力,但依然都沒有飛起來。這時候父親對他們說:“你們還小,將來經過努力,你們一定能飛起來!”后來,他們果然飛上了藍天,他們就是美國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架實用飛機的萊特兄弟。
拿破侖有句話: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其實這句話道出了一個道理:生活這在個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應該給自己定個位。定什么位將決定自己一生成就的大小。志在千里的人決不會自甘平庸,甘心做下人的人永遠成不了主人。
那些相信命運,聽天由命的人,他們給自己低調定位,遇事不敢獨當一面,又不敢承擔責任,不敢為人之先,他們自己在自己的心里建造了一座“壁壘”,從而給自己帶上了一個“緊箍咒”。云度老師提醒你,人的潛能是無限的,每個人的命運都在自己手中,每個人都可作出驚世駭俗的業績,關鍵就在于敢不敢重用自己。
十五年的社會摸爬滾打經歷使云度老師發現,人們總習慣于為自己尋找各種各樣的理由來安慰自己,給自己留下一條退路告訴自己“我不行!”其實,我們都需要一種斬斷自己退路的勇氣,因為身后如果有退路,我們就會心存僥幸和安逸,前行的腳步也會放慢;如果身后無退路,我們就會集中全部精力,破釜沉舟,勇往直前,為自己贏得出路,把“我不行”改成“我能行”!
2009年在河南大學理工學院一位上大四的學生,在第一學期時,有一家培訓公司的老總到她所在的大學作了一場大型公益講座。講座十分精彩,激發了那位學生的許多想法。她一邊聽講座,一邊根據感受寫了一篇文章,講座結束時,她突然有了一個沖動:把自己寫的文章送給那位老總看看。
這個念頭一出現,她立刻又猶豫了:“我行嗎?不會丟臉吧?”
但轉念又一想:“丟臉就丟臉吧,反正以后可能再也見不到他了!”于是在眾人的“圍困”之中,她把這篇文章交給了那個老總。
令她沒有想到的是,兩天之后,她突然接到了這位老總打來的電話,告訴她這篇文章寫得很好,希望她寫出更多這樣的好文章。
轉眼,這位大學生要開始實習了。她想到:要去鄭州實習,將來到那里發展!可在鄭州,她沒有熟人,唯一認識的就是這位老總。于是她想,能不能找找他?這時,她又一次有了畏懼的念頭,在她心里又產生了“我不行”的念頭。但是她還是一咬牙,向這位老總表達了自己的愿望。
很快,她就收到了老總的回復。這位老總對她的這種主動精神十分欣賞,立即幫她聯系到河南日報社的一個下屬機構,并鼓勵她發揮特長,走向成功。在不到兩個月的實習中,她便發表了好幾篇有分量的文章。在實習表上,報社給了她非常好的鑒定意見。畢業后找工作時,這份鑒定和她發表的文章,對她應聘起到了很積極的作用。這樣的成功體驗讓這位大學生全部用到了工作中。不論是編稿、約稿,還是處理別的業務,一遇到有問題想打退堂鼓的時候,她總會對自己說:“要成功,就要在自己的字典里刪除‘我不行’這句話!要時時刻刻覺得‘我行!我行!我一定行!’”這位同學就是劉瑞雪,而這個老總就是云度老師。
很多時候,我們不成功,不是由于別人否定我們,而是自己否定自己;不是“我不行”,而是由于我們本來行,卻偏偏要對自己說“我不行”。我們總是被自己心中的“壁壘”所打敗。其實,很多時候,只要你帶著自信去敲門,就會發現它比你想像的更容易打開。
云度老師呼吁每一個有夢想的人,不要再給自己尋找什么借口,你需要的只是一把打破“壁壘”的錘頭。對于那些追求高標準生存境界的人來說,他們永遠不會讓?己成為配角。對于他們來說,成功也就只是時間的問題。如果你想有一個幸福而輝煌的美好前程,那么,從現在開始,打破心中的“壁壘”,為自己設立一個長遠的奮斗目標,給自己提供前進的動力吧。
云度老師祝你早日成功!
云度先生 2012-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