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導讀:國家的競爭是企業的競爭;企業的競爭不是企業家的競爭,是產業的競爭;產業的競爭才是企業家的競爭;企業家的競爭不是道德、才華、智商的競爭,是心胸的競爭。所以說,產業決定未來,心胸決定成敗。
市場經濟,從短缺走向過剩,好酒也怕巷子深。所以,必須要抓住一切機遇去推銷自己,去表現自己,讓人們對我們從相知走向相識,才有可能相親相愛。
作為一個企業家,要班門弄斧,但不要對牛彈琴。在魯班面前不耍兩下讓人家指點一下,你會后悔一輩子;對牛彈琴,悲哀的不是牛,而是你這個彈琴的人,因為你比牛還要笨嘛。
生活因熱愛與付出而美好,生命因體驗與貢獻而延伸,人生因進取與舍得而精彩,思想因經歷與壓力而成熟,意志因努力與容忍而堅強。
馬云和牛根生,是因阿里巴巴和蒙牛出名;而像萬科和太平洋,是因王石和嚴介和而出名。這是不一樣的……高調好不好?關鍵你不倒就行了。如果爭議一多你就倒下了,就遺臭萬年;如果你不倒,那就峰回路轉、山重水復啊!
明明白白地妥協是高尚,坦坦蕩蕩地妥協是英雄。和諧社會的今天,沒有妥協還談什么和諧呢?妥協的和諧是高層次的和諧,點上的相對的不平均的和諧是中層次的和諧,面上的相對的平均的和諧是低層次的和諧……在崇尚相對平均的同時也必須認可相對不平均……社會的穩定靠相對的平均,社會的進步靠相對的不平均。面上的和諧關系到社會的穩定,點上的和諧才推動了社會的進步,那么深層次的和諧就是意識形態領域妥協的問題。
我是嚴謹的張揚。這么多年了,在所有的公眾、媒體面前,我一直在尋找狼狽與尷尬,始終得不到這種享受。
人,無外乎四種:
一等人是可敬的,做事敢為人先,做人甘為人后——君子;
二等人是可愛的,做事敢為人先,做人敢為人先;
三等人是可悲的,做事甘為人后,做人甘為人后;
四等人是可惡的,做事甘為人后,做人敢為人先——小人。
“學而優則仕”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從理論到理論,什么是理論?不就是把簡單的事兒復雜化嘛。而我們企業家需要的不是理論,需要的是理念。什么是理念?把復雜的事兒簡單化。我們實在沒時間去聽那一大堆“正確的廢話”!
國家的競爭是企業的競爭;企業的競爭不是企業家的競爭,是產業的競爭;產業的競爭才是企業家的競爭;企業家的競爭不是道德、才華、智商的競爭,是心胸的競爭。所以說,產業決定未來,心胸決定成敗。
人生,就是在賞識中成長,又在譴責中成熟。賞識,給我們陽光、雨露;譴責,給我們寒風、冰霜……小成需要朋友;大成需要敵人。小成需要賞識;大成需要譴責。小成需要君子;大成離不開小人。小成需要苦難;大成需要災難。
心態決定狀態,眼界決定境界,心胸決定格局……企業看產業,企業家看心胸,而不是看德與才……高端的人,胸是第一位的;中端的人,德是第一位的;基層的人,才是第一位的。看一個基層員工,才華是衡量他的唯一標準;看一個基層員工,道德是衡量他的唯一標準;看一個高端人士,心胸是衡量他的唯一標準。不能一刀切……“先做人,后做事”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因為那是裁判員。我們有資格這么說嗎?我們在這個社會里不是裁判員,是運動員哪!先做好運動員,才有可能當好教練員,最終才有資格做裁判員。
一個企業家要有個性,要有激情。如何從張揚的個性走向妥協的個性,從澎湃的激情走向內斂的激情,這是每一個企業家應該思考的話題。
龜兔賽跑中的烏龜的成功,是講給弱勢群體聽的,不是對企業家講的。我們必須要做兔子,不能做烏龜。如果兔子知道了自己的錯誤,改正了錯誤,那烏龜怎么比呀?一萬只烏龜也比不了呀!什么“三個臭皮匠,賽過一個諸葛亮”,荒唐呀!三萬個臭皮匠,也賽不過一個諸葛亮呀!
我顯然不能保證對每個企業家提的問題都能妙手回春、藥到病除,但是我能夠自信地講,如果我開不出方子,你也很難再找到第二個人了。
一流的企業是不上市的,二流的企業要上市,三流的企業是上不了市的。
一流的企業玩兒文化,二流的企業玩兒品牌,三流的企業玩兒產品。
一流的企業家只做人不做事,二流的企業家先做人后做事,三流的企業家先做事后做人。
一流的職業經理人只管人不管事,二流的職業經理人既管人又管事,三流的職業經理人多管事少管人。
一流的總裁是總裁+奴才,二流的總裁是總裁+總裁,三流的總裁是奴才+奴才。
一流的團隊只合作不競爭,二流的團隊既合作又競爭,三流的團隊只競爭不合作。
一流的商人精明+厚道,二流的商人精明+精明,三流的商人厚道+厚道,四流的商人既不精明也不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