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斗老師自1990年開始從事市場營銷和品牌策劃工作,先后擔任伊利、蒙牛、招商銀行、長虹、德爾惠、喜臨門等數十家著名企業的常年品牌戰略和營銷廣告顧問,被評為影響中國營銷進程的風云人物,榮獲中國策劃業杰出功勛獎。
現場氣氛熱烈,精彩的演講引起掌聲不斷。李光斗老師說:改革開放30多年,隨著第一代創業者的老去,中國企業已經到了交接班拐點,有些是主動讓賢,有些是被動去職,還有更多的國有企業則是大佬遲遲不愿交班。大勢所趨之下,中國企業所呈現的接班百態更是耐人尋味。
他認為,泱泱文明古國上下五千年,接班人問題一直困擾著每個時代。從堯舜禹湯開始就有一條貫穿中國歷史的主線,構成中國特色的交接班方式。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歷史的核心問題就是如何接班。
從堯舜禪讓到夏啟世襲,中國的接班制度確立了一個基本規則——“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這是王朝宗法制度的核心,是王位傳承的金科玉律。嫡即正妻所生,嫡子中年紀最大者即為嫡長子,不論賢能與否,都擁有最優先的繼承權;但如若沒有嫡子,接班人的選擇就完全憑借君主的個人意愿,在所生的兒子中憑喜好選擇,貴即喜好、寵愛的意思。中國這套接班人制度存在著天生的缺陷,因為“喜愛”是沒有統一標準的,尤其無法讓滿朝文武或其他繼承人心服口服,禍亂之根由此埋下。
相對而言,中國企業人治氣息濃厚。在經歷過改革開放后的“野蠻”成長階段后,企業各層級上至董事長,下至普通員工,仍需察言觀色,周旋于辦公室政治之間,而制度建設極其匱乏。中國有位名震天下的企業家曾放言:“我相信偉大的人性治理,而不是虛偽的契約精神。” 制度的缺失讓企業接班成為謎題。假如企業一把手遇到突發危機,由誰來掌控大局?中國企業也并沒有相應的預案。在很多中國企業家看來,子女始終是接班的第一甚至唯一人選。但一方面,眾多留洋歸來的“80后”“90后”志不在此,只愿接過前輩手中的錢,不愿接過前輩手中的槍;另一方面,中國第一代企業家甚至沒有接班預案,“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
從國企到私企,幾乎每一個中國企業都面臨著交接班困境,有些是體制使然,有些是眼界使然。
中國的國有企業創業之初產權模糊,第一代企業家們往往是白手起家,一沒資金、二沒技術,硬生生把一個個半死不活的企業救活,發展壯大。這些創業型企業家潛意識里認為,“沒有我就沒有這家企業”,認為企業是自己的,拒不交班。
歸根到底,中國的國有企業最終所有權屬于國家。既然無法傳位給自己的子女,國有企業的老板們理性的選擇是干一天算一天。招商銀行董事長馬蔚華在2010年成功連任后,接受采訪時表示:“只要股東、董事會愿意讓我干,我會一直干下去。”但短短3年后,不得不突然退休。
60多歲的海爾董事長張瑞敏很快將屆退休年齡,但其選定的接班人總裁楊綿綿比張瑞敏的年齡還大。看來張瑞敏根本沒打算真正“傳位”給楊綿綿,因為熬不到張瑞敏退休,楊綿綿就已經先退休了。
拒不交班必然帶來突然接班,新任的上海家化董事長張禮慶、招商銀行新當家田惠宇均屬此例。突然接班必然帶來企業動蕩。馬蔚華去職后,招商銀行甚至出現了短時間的系統“崩潰”,全國許多地方的招商銀行柜臺無法辦理業務,ATM機、網上銀行也無法使用,客服熱線繁忙無法打入。
實現兩代人的順利交接班是困擾所有企業的問題。 古人云“富貴傳家,不過三代”,根源就在于接班人一代不如一代。如今,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而改革開放以來,創造了這一輝煌的眾多企業家也都到了退休的年齡。如何實現兩代人的平穩交接,成為擺在中國企業家面前的一道新難題。
更為嚴重的是,接班制度的缺失甚至從精神層面影響了中國。 完備的制度使得西方的接班人從法理上變得名正言順,可以理直氣壯地大膽革新。“既然從法理上確定了‘我’是接班人,那么就不存在‘祖宗之法不可變’,因為‘我’成為接班人是法律決定的,而不是由某一個人決定的。”這恰恰讓西方社會形成了一種開拓性文化。
中國企業接班“人”的因素大于“法”的因素。既然存在那么多個接班的“合適人選”,而“我”又恰恰僥幸得之,那么如何才能堵住眾人的悠悠之口呢?本能的心虛讓這些接班者們很難革新變舊,而是嚴守宗法,從先人的蛛絲馬跡中尋找背書,成為守成之君足矣。這也釀成了中國特色的守成文化。
在開拓性文化的熏陶之下,西方將企業家精神發揮到極致。喬布斯的海盜精神、“破壞性創造”便是其中代表。與政治接班恰恰相反的是,企業接班單純靠制度規范并不能選出最佳接班人。蘋果只有找到喬布斯精神上的接班人才能繼續獨領風騷,而這恰恰是制度做不到的,只有依靠個人創造力及企業家精神才能實現。
對于企業接班而言,東西方都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傳衣缽易,傳精神難。品牌傳承同樣如此,很多品牌往往伴隨著創始人的離開而失去靈魂,逐漸平庸并最終銷聲匿跡。
接班不僅僅是政權的權力更替。廟堂接班、江湖接班、企業接班、品牌接班,上到一國之君,下至黎民百姓,人人為接班而生,人人都要交班而去。選好接班人則萬事諸順,福蔭子孫;選不好接班人,小則家破人亡,大則亡黨亡國。
“二十四史”告訴我們,每一次的交接班失誤都會引發社會動蕩。眾多曾獨領風騷的企業的衰敗也往往源于選擇了一個錯誤的接班人。本書旨在探討歐美的接班人制度有何借鑒之處,如何選擇接班人,如何培養接班人,如何打破富不過三代的魔咒,后輩如何接過前輩的錢和槍,前輩如何讓后人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李光斗老師總結道:中國歷史的核心問題是接班。這個問題已經困擾了中華文化幾千年,而且還會一直繼續下去。
在精彩的演講過后,李光斗老師與現場聽眾進行互動,解答大家聽講過程中的疑惑,最后合影留念。大家表示李光斗老師的課深入淺出,興趣盎然,又有大量的案例故事,聽起來特別有意思,同時又有深刻的道理,引人深思。也有人表示,在總裁讀書會的歷次大師講堂上,總是收獲頗豐。
《接班》作者李光斗簡介:
李光斗畢業于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曾任復旦大學研究生會副主席,代表中國大學生參加在新加坡舉行的亞洲大專辯論會,榮獲冠軍。自1990年開始從事市場營銷和品牌策劃工作,親歷了改革開放后中國品牌發展的歷程,具有豐富的品牌建設和市場營銷經驗,榮獲中國策劃業杰出功勛獎。
總裁讀書會簡介:
總裁讀書會是國內著名財經出版內容提供商——廣天響石企劃機構發起的企業家與商業精英終身學習俱樂部。2006年至今,廣天響石策劃出版了一大批有影響的名人名企暢銷圖書,成為中國最具價值的商界經驗和思想的忠實布道者,并形成有影響的財經名人智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