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院長樊綱今天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研討會上表示,最近這些年,國有企業的活力其實是下降了。“發展民營企業就是要讓它發揮活力,但是你一旦并到了國有企業的運行方式當中,從經濟活力來講,這是一個不利的趨勢”。
樊綱認為,“但最近這些年,國有企業的活力其實是下降了”,第一個原因是通過法制和反腐,要在國有部門建立新規矩。“前30年,花政府錢、花國家錢、花國家資本的規矩不是很嚴格的,也產生了很多腐敗”。“在反腐過程當中,對國有企業的方方面面做出了新的規范,嚴加管理,包括收入分配,包括錢怎么花,包括通過各種渠道,不僅是監管紀律部門,而且通過黨委等等來約束、監管國有企業”。
樊綱強調,“這種做法是必須的,方向是正確的,因為花公家的錢,花國有的資本是需要監管的,任何社會、任何國家都是需要建立這樣的制度,建立這樣的規矩”。但他也承認,建立規矩就使得國有部門的決策進程放慢,活力變小,承擔風險的能力相對而言就差一點。“公共事務是不可以隨意、隨性的”。“私營企業家可以按照沖動決策,政府官員可不能按沖動來決策。因此,這時面對這樣一種新的形勢,下一階段的改革開放確實要思考怎么進一步發展民營經濟”。
樊綱也表現除了自己的擔憂,“國有資本那么大,往往在收購民營資本的股權之后,有把民營企業的運行機制納入了國有企業的管理方法,發展民營企業就是要讓它發揮活力,但是你一旦并到了國有企業的運行方式當中,從經濟活力來講,這是一個不利的趨勢”。
以下發言實錄來自第一財經:
非常感謝主辦方的邀請。今年是改革開放四十周年,而且今年爆發了中美貿易戰,這都是具有歷史性的時刻。所以在這個時刻,我們來分析中國進一步的發展,在新的條件下中國進一步的發展,說到底就是中國怎么把自己的事情做的更好。改革開放就是為了把中國的事情做的更好。
我們從國內國外來看中國,現在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熱議的一個問題。就是國有部門和民營部門相互關系問題。在前三十年的時間里面,民營經濟獲得了極大發展。民營經濟創造的GDP,有一段時間曾經到過70%以上,在GDP的比重當中。最近幾年這一個比重有所減少,引起了各方面的關注。具體分析一下,確實國有企業這些年也確實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幾個方面,之所以國有企業,特別是最近十年做的比較大,確實也有它各方面的原因。
第一個原因確實國有企業進行管理改革,效率提高了。第二個2008年世界經濟危機之后中國政府采取刺激政策,政府資金要花出去的時候,非常自然的交給國有企業花,這跟其他的經濟不一樣,所以中國可以比較快,我們有一個現成國有經濟體制,現成國家錢可以交給國有企業花,刺激經濟。這樣就當時確實是一段時間大大促進國有企業發展。
第三個我們特別是后面反腐,整頓經濟秩序,這個過程當中金融體系特別偏向國有企業。因為你把錢給他,即使這個帳壞了,也不是沒有其他責任。民營企業往往這一個方面受到歧視,國有企業受到偏愛,融資更加方便。但無論如何確實國有企業做大了。但是另一方面,要注意到最近這些年,國有企業的活力其實是下降的。
從那個角度來看,建立這些規矩,使得國有部門,在決策上面確實就會慢一點,活力會小一點,承擔風險的能力,相對而言就差一點。這一個也是正確的,從這一個角度來講花公家的錢。公共的事務不可以隨意隨性的。最近大家看國際新聞可能會了解。聽說一個詞叫做沖動。私人企業家可以按照沖動決策,政府官員不能按照沖動決策。因此這時候面對這樣新的一種形勢,確實我們下一階段改革開放要進一步的,確實要思考怎么樣進一步發展民營經濟。
為什么發展民營經濟,這塊不說開放的問題了。民營國有部門之外其實還有很大一部分是外資,外商,這個現在我們也在進一步的開放。為什么要發展民營經濟呢?民營經濟最重要的其實還不是說它天生怎么怎么樣,天生具有活力。最重要的是他對自己的風險負責,花自己的錢承擔自己的風險。這一個跟國有部門是很大區別。
我們下一階段要更多依賴自主創新,創新是一件風險極大的事情。這個不管是技術的創新還是市場模式創新,都需要企業家的風險精神,需要民營企業這樣的承擔自己風險的機制。我們才能夠真正的使我們的自主創新也好,市場的靈活性也好等等,能夠更好發揮作用,使經濟能夠更加具有活力。
在這一個問題上,最近我們也注意到中央政府也在做很大的努力,出了很多的政策,有一些文件,怎么保護民營企業家的中小企業的積極性。怎么在法律上保護民營企業,給民營企業創造更多的,更好的營商環境等等等等。客觀情況下,我們國有資本這么大,民營資本相對來講還是比較薄弱情況下,往往會出現一些各種各樣的情況。特別擔心的一種情況是現在在資本運作情況下,國有資本那么大,往往國有資本在收購一些民營資本股權之后,往往把一些民營企業的運行機制又納入國有企業的管理方法。發展民營企業是為了讓他發揮活力。但是一旦把它并表比如說,并到了國有企業這一個運行方式當中,按照國有企業的管理方式來管理民營企業,這一個就在一定意義上,盡管資本暫時沒有變化,但是從經濟的活力來講我們未來經濟的發展來講,這是一個不利趨勢。所以在這兒我說我們也應該思考,怎么樣來解決這一個問題。客觀上國有企業有很多資本,怎么發揮他們的作用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把這些資本怎么用活。
在這兒一個具體的建議,比如我們可以繼續發展優先股的制度。或者叫做AB股制度。你可以投資,可以盈利,但是不要因為投資把國有企業管理機制帶到民營企業當中。這樣使民營企業能夠保持它的活力,承擔他自己的風險。中國經濟四十年走到今天,經濟結構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要保持這一個勢頭,要朝著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的這一個方向能夠繼續發展,我們在制度上要做很多的事情。在政策上也要做很多新的調整,我們也要繼續開放,要繼續學習世界各國的市場經濟發展的基本規律。更好的使我們的經濟結構得到調整,才使我們的經濟更有活力,能夠持續的發展下去。我就講這些,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