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大背景下,深圳上百萬民營企業的生存之道在哪里?今天,知名經濟學家、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樊綱做客“第五屆民營經濟發展高峰論壇”,為深圳企業家支招。
靠引進與模仿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據悉,本屆民營經濟發展高峰論壇” 由深圳市華一世紀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主辦、中國中小企業股權激勵研究中心&中國股權激勵研究院協辦,峰會持續兩天。
按照深圳官方的不完全統計,深圳中小企業超過170萬家,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長,成為深圳經濟引擎的生力軍。
樊綱分析,“貿易戰所采取的那些措施,沒有幾項是限制貿易逆差的,而都是關于限制中國的高新科技企業的發展。在這一系列舉措的背后,都是關于技術的問題,關于科技發展的問題。所以美國人的真正意圖不是減少貿易赤字,而是技術戰、是經濟戰。”
“過去可以引進與模仿就不努力的時代已經過去了,自己創新的時代已經到來。”樊綱向深圳中小企業開藥方:沒有不好的產業,但可能有不好的企業。不是所有企業都能做大,需要產業重組,兼并收購、提高產業集中度,都要向中、高端發展,都要應用新的技術,都要利用互聯網,最重要的是要專業、專注,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是專業化分工。
中小企業要有信心,中國仍然有很長的高增長期
那么,民營企業要注意哪些問題?他認為,下一階段中國的中小企業能不能有很好的發展,取決于國內體制的優化,尤其“在直接融資的環節上能否有更好的制度環境”。
而針對當前的一些悲觀情緒,樊綱提醒,未來的幾年當中,中國依然會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中國的中小企業要有信心。中國仍然有十幾二十年正常高增長的時期,我們專業專注,通過各種產權激勵也好,還是產權重組也好,使大量的中小企業能夠發展起來。他指出,中國經濟更上一個臺階,到那時候,就沒人跟你打貿易戰了。
南都記者注意到,今天現場不少專家還從細分角度為中國民營經濟探索突圍方案。中國股權激勵研究院院長單海洋認為,貿易戰影響的深度、廣度和烈度都難以估計,因此企業家必須要提前做好各種應對困難的準備,借力激勵機制提升人才戰略意識,或能在下一次變革中開創全新的視角,避免被時代拋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