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生活、休閑、工作等一切活動,無論干什么事,都有一個“先做什么、接著做什么、最后做什么”的先后順序,這就是我們生活中的流程,只是我們沒有用“流程”這個詞匯來表達而已。就連愛情發展過程也有一個流程,這就是由紅娘編制、月老審核、玉皇大帝批準的《愛情發展流程圖》,見下圖:
除了“先做什么、接著做什么、最后做什么”的先后順序外,我們還經常說某某人能辦事,是說他辦事有方法,他的方法比別人的更有效果。到底有哪些不同呢?可能是先后順序不同,也可能是做事的內容不同。因此,流程就是做事方法,它不僅包括先后順序,還包括做事的內容。 是不是辦好了事情,評價標準是看結果是否達成,是否令人滿意,因此,做事情需要目標導向。同時,我們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一些資源投入,比如資金、信息、精力、人員、技術等等,因此對投入的資源也要善加管理,否則也難于成事。在此,我們對流程的認識又深入了一步,流程還包括對輸入、輸出的管理。 生活中的流程,只有少數有心人留意,自覺或者不自覺地進行總結與完善,結果他們成了人們眼中的“能人”,能辦事、會來事。 流程概念運用于企業,就變成了一本本標準化的操作手冊,它能夠使企業成為企業界的“能人”,對企業“能辦事、辦好事”,對客戶“會來事”,企業活得比別家企業舒暢。換言之,它能夠有效的凝聚經驗、指導新人、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效果,最終帶來的是企業競爭力的提升。 從上述敘述中,我們提煉出流程的定義。流程就是一系列活動的組合,這一組合接受各種投入要素,包括:信息、資金、人員、技術、文檔等,最后通過流程產生客戶所期望的結果,包括產品、服務或某種決策結果。流程有六要素:輸入資源、活動、活動的相互作用(即結構)、輸出結果、客戶、價值。如下圖所示:
順便提一下,ISO9000對流程的定義是一組將輸入轉化為輸出的相互關聯或相互作用的活動。它的基本要求低,沒有體現增值、沒有體現客戶的期望。這也許可以解釋這樣一種通病,即企業通過了ISO9000認證,但對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幾乎沒有產生任何作用。
我們不僅要建立流程,更要管理好流程。 流程管理就是從公司戰略出發、從滿足客戶需求出發、從業務出發,進行流程規劃與建設,建立流程組織機構,明確流程管理責任,監控與評審流程運行績效,適時進行流程變革(流程建立與規范、流程優化、流程重組)。 流程管理的目的在于使流程能夠適應行業經營環境,能夠體現先進實用的管理思想,能夠借鑒標竿企業的做法,能夠有效融入公司戰略要素,能夠引入跨部門的協調機制,使公司降低成本、縮減時間、提高質量、方便客戶,提升綜合競爭力。 實際上,中國企業并不是沒有流程,而是流程處于自發狀態。當企業一遍又一遍地在重復這個流程的時候,卻很少有人把這個流程記錄下來并加以研究分析。事實上,做任何事情都是有先后順序,但ABC與BAC肯定有所不同。哪個更有效率,更節省成本?那就看你是否去總結它,是否去優化它。 另外,流程管理實踐告訴我們,流程管理得好,企業執行力就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