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棵“道德樹”,這棵樹能否開花、結果,往往不完全取決于“施肥”和“澆水”多少,而主要在于它自身的生命力強弱。生命力強的“樹”,其“根”扎得深,其“干”長得快,其“葉”生得茂,其“花”開得艷,其“果”收得豐,其“種”還能留下來傳承下去,讓道德之“樹”成為支撐其家、其國的大智慧,在促進社會和諧發展中讓每一個人都能在品嘗道德之“果”中享受到人生的幸福和快樂,實現人生的成長與發展。
當出現人心冷漠,社會道德危機的情形時,不少人往往只寄希望于通過“道德教育”改變社會風氣,卻難以知曉“道德樹”在人們心中的形象重建不是單純的“道德說教”和道德倫理重溫所能奏效的。即使通過以法治國方略對違法和不道德行為進行懲處,如果沒有人們心中“道德樹”的重建,就會陷入“越懲處問題越多,越罰款問題越重”的怪圈。過去,當人們聽說什么人因為做壞事被抓、被關往往會覺得大快人心,甚至以為“可算天下太平了”。然而今天,即使再多的壞人被抓,再多的犯罪分子被懲處,也不會覺得從此可以高枕無憂睡大覺了。因為還有繼續產生壞人和犯罪的土壤。不注重改良文化土壤,不注重幫助人們心中的“道德樹”健康成長起來,單純的管教和懲處會變得十分乏力。顯然,以法治國的方略是離不開以德育民的文化支撐的。不幫助人們在學習中喚醒自己的智慧心靈,忽視人們心中“道德樹”的健康成長、開花結果、濃縮慧種,社會很難有和諧,人生很難得幸福。
讓每一個人心中的“道德樹”開花、結果,不是簡單的道德“說教”,也不是單純對傳統文化倫理的“復古”和“復制”,更不是照搬西方的人本文化,而是在引導人們學習人生科學中喚醒人們的生存智慧、生活智慧、生命智慧(三生智慧),讓道德之樹在人們心中“扎根”、實現“成長”、收獲“碩果”、留下“良種”。
“植根”教育是最重要的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生命教育,如何幫助包括大人和孩子在內的所有人從小在心中“扎”下“善根”、“智根”、“樂根”,是“道德樹”在人們心中健康成長、開花結果的基礎。
生命求真悟人生,生存求善學文化,生活求美追幸福,三生智慧境中習。
生命求真悟人生的過程是一個“知中悟”、“和中生”的求“真”過程。這就要有“三知”智慧:“知己”中喚醒自己的智慧心靈,活出最好的自己,讓“道德樹”變為自身成長的意義和價值;“知人”中實現共生發展,在“利他”服務中讓自己的人生變得更有意義;“知境”中與時俱進,在融入時代環境中實現生命價值。于是才能有“三和諧”的生命狀態:生態和諧(與自然和諧)、關系和諧{與社會和諧}、身心和諧{與心靈和諧}。這是人生“求真”的過程。
生存求善學文化的過程是一個“做中學”、“愛相隨”的過程。這就要有“三做”智慧: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是自立;他人的事情幫助做,這是共生;不會的事情做中學、學中做。于是才能有“三愛”:愛心、愛好、愛學。愛心是成人者之慧,愛好是成才者之神,愛學是成就者之師,一個激活了生存智慧,情感智慧,情趣智慧的人必然是一個有愛心,有愛好,又愛學的人,這就為一個人心中“道德樹”成長打下最重要的生存基礎。這是人生求“善”的過程。
生活求美追幸福的過程是一個“情中享”、“活得美”的過程。這就要激活“三情”智慧:激活情趣智慧、激活情感智慧、激活情操智慧。于是才能有人生的“三活”:活在最佳狀態、活出自己尊嚴、活得快樂幸福。這是“道德樹”開花結果的美好狀態。這是人生求“美”的過程。
顯然,人們心中“道德樹”的成長發展過程就是一個人生追求真、善、美的過程。
遺憾的是人們常常在忽視家庭教育和家文化中讓自己遠離了“三生”智慧,也誤導了孩子的人生。每個人生存的第一“土壤”是家庭,家庭環境和家庭文化是讓心中“道德樹”成長的基礎,卻被相當多的人誤以為是無足輕重的“小兒科”學問。其實,面對家庭、面對孩子,是我們人生再次成長的新機遇,也是在幫助孩子為“道德樹”“植根”中,讓我們重新提升道德智慧的新機會。誰抓住了“只有面對孩子才可能出現的人生成長”機遇實現人生第二次成長,誰就可以讓自己心中的“道德樹”健康成長,也同時幫助自己孩子為人生的成長與發展打下良好基礎。誰只是片面地逼孩子學習,靠自以為是的“管教”對付孩子,不僅孩子會成為“問題孩子”,自己也在喪失機遇中變得難堪和尷尬,不僅不能取得職業成功和事業成功,更難有人生的成功和幸福。不少家長正是打著為孩子的旗號在“管教”孩子中,使孩子在心中從小扎下了“惡根”、“愚根”和“苦根”,也讓自己在“做”的行為中誤導孩子也變得象自己一樣“功利”和自私。顯然,為了孩子的未來,為了家庭的幸福,讓“道德樹”在心中扎根、長葉、開花、結果是新時期和諧文化的重要內容和智慧。
對于企業領導者來說,面對企業員工和客戶,也是自己再成長的新機會。幫助企業員工讀懂自己心靈這部書,實現人生的成長與發展,也是企業這所道德學校的重要責任和使命。一個企業的發展,離開了員工心中“道德樹”的成長與發展,是不可持續的。顯然,企業領導也要關心“家文化”這個系統工程。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人們干涉自然的能力越來越強,我們在改造客觀世界中獲得了越來越多的利益和財富,然而也不得不面對由于人們心靈的扭曲所造成的環境污染、資源匱乏、人口膨脹、生態危機等諸多煩惱。我們發現,科技發展了,經濟發達了,人們的精神田園卻荒蕪了,道德危機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已到了不得不引起特別關注的時刻。道德問題已不是單純的少數人貪污腐敗問題,當“你能在上面巧取豪奪,我就敢在下面制造‘下三爛’”成為一股社會逆流而難以控制時,老百姓就不得不生活在食品危機、人身安全危機、道德信仰危機之中。此情此景,簡單的道德說教不僅對你我難以折服,更甭說那些利欲熏心的犯罪分子了。
文化名人劉斯奮先生曾經這樣說過:“中國文化是一種現世文化,沒有恒定的全民宗教信仰,沒有安定靈魂的彼岸世界,沒有一套由上帝掌握著的先驗天條,只有由現世哲人構筑的一套道德操守和價值觀念,一旦時移世易,社會形態發生劇變,就會隨同發生坍塌,出現‘禮崩樂壞’的局面。”
在一個強調競爭、優勝劣汰、爾虞我詐和功利化成功的環境中,誠實、守信、善良、負責的精神是很難建立起來的。如果我們在追逐物欲中建筑起越來越多的物質大廈時,卻失去了人類的信仰,讓人類的精神大廈坍塌了,對人類來說那將是毀滅性災難。
在中國經濟獲得了巨大發展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社會的文明程度不僅僅取決于財富和金錢,更取決于整個社會,特別是社會精英群體堅守的精神和信仰。而且,后者更是前者得以持續發展的最關鍵的支撐點。
顯然,重新喚醒人們的智慧心靈,讓道德之樹在心中重建才是明智的選擇。那就要重新進行人生的思考:我們為什么要活著?那就要從“家”出發,讓文化“植根”于人們心中。
問問自己:你活明白了嗎?
想想孩子:是否實現人生的成長與發展?
抽出時間:讀懂自己心靈這部書,
抓住機遇:實現人生第二次成長。
這難道不是人生的思考和選擇!
中華文明五千年,源遠流長,一脈相承,沒有中斷,其重要原因之一是我們有“家”。是“家”這所“學校”承載了中華文化的精髓。因些,“家”就是一所傳承文明和智慧的學校。隨著工業化時代的來臨,大批專業化工作需要專業化人才去承擔,于是集中學習科學知識的學校應運而生,其實,它不過是“家”學校在專業化知識學習方面的延伸和細化。但是“家庭”這個培養人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相處,如何創新的學校的責任卻一直沒有中斷。一個沒“家教”的人,一個沒有“家文化”底蘊的人即使掌握再多的知識,也很難造福人類,也不會有人生的成功和幸福。辦好家庭這所學校,一直是需要社會全方位關注,大人和孩子全員參與的一項系統文化工程。因此,家庭教育應納入國家和企業的戰略去系統思考。這是讓道德之樹在市民和企業職工心中重建的新思考。一個城市,一個企業如果能幫助市民、幫助職工從家出發,讓道德之樹實現成長和發展,城市和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就有了保證。把“家文化”建設作為一項工程在企業和企業客戶中實施,就是幫助職工創建和諧家庭,和諧團隊氛圍,促進職工實現人生成長與發展,走向人生成功的一個很好切入點。這是一個企業營銷人生學做人,營銷產品學做事,營銷服務學相處,營銷智慧學創新的過程。這是一個企業硬件人性化、軟件情感化、人格藝術化的職工素質教育工程。旨在讓有“家”的人“放大”家,沒“家”的人找到“家”。讓家庭這所學校的智慧延伸到企業及客戶,乃至整個社會,促進人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