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收到一位學員的電話,她首先祝我節日快樂,然后問我最近有沒有好的銷售培訓課程,公司想組織學習,并且緊跟著問我多少錢等等。
我想很多培訓界的朋友都條件反射式的講我們有什么什么課程,培訓后效果是如何如何好?我把資料發給您,價格給到您最優惠,這個我幾年前也這么干?
不過我學過顧問式銷售,對于一些東西還是有所了解,我能感覺很多企業里的學員都會這樣,你有什么?我想上等等。。。
我剛好作為亞太行業監測中心的特邀顧問,研究行業規律的,同時呢又在業務員網上客串了好幾期關于銷售領域的系列講座,所以我們有了以下幾個對話?
您是做什么的?屬于工業品,消費品還是服務類的?
您們的宣傳手冊做的怎樣?
您們的薪酬制度是怎樣的?
您們的客情維護是怎樣的?
您們的銷售部的架構是怎樣的?
您們需要什么類型的培訓?
您們能承受的預算是多少?
。。。。。。。。。。
我們溝通了很多,但得到的答案很少?
這些不禁讓我陷入了思索,?
培訓到底怎么啦?企業到底怎么啦?
所以,我提出了我的想法?
1、電話診斷
2、培訓跟進
3、電話服務
4、責任區分
5、推倒重建
這個來源于這幾年獲得的感悟,有些時候,學員就是想和您溝通些細節,通過碰撞獲得靈感,自己也找到了答案,但每次打電話,我們都聊了很多,每次他都不好意思說課酬,而總是給我財務打一部分錢,我說我不收,而他說,這個您已付出了時間和智慧,應該的,況且這些比聽課獲得的東西更為有效,實用,課堂上講的有些都懂,不懂的也沒時間問老師,很多老師也不留電話,即使留了也是愛理不理的,因為他們感覺后期沒錢賺了,干嘛還解決我的問題,結果很多問題還是沒有解決,而您接我電話,還毫無保留的和我交流,給我啟發,給多少我都感覺少,況且我能隨時隨地的,我省了好多錢啦,真是太好了。
做過培訓的都知道,一天的課程以1萬元計,中間,老師的食宿,時間,等這些機會成本都是要算進去的,有些時候,食宿機票比課酬還貴,有些就想半天,老師又不愿意去講,也正常,因為這些都要考慮進去的。
如果減少了時空的阻礙,成本會大大降低。
有人說現場氛圍好,那也得看性價比吧,你是來解決問題的還是來聽演唱會的,那是不同的
有人說,可以采用光碟啊,看視頻是便宜,還非常實惠,不過沒有互動,更重要的是對于提升技能有用,沒有名師點撥,很多人都是對自己懂得,聽的很認真,不懂得還是不懂。況且那些都是在理想狀態下下的結論,沒有辦法考慮到現實環境的復雜性。
有人說,那引入咨詢啊,那個解決實際的問題,不過企業小的別人不做,大的話輸不起,傷筋動骨的,
所以,我就跟他說,不要急著培訓,而是要弄清問題在哪里?
一、銷售診斷
1、產品的核心診斷分類
工業品:客戶關注的是技術和品牌
消費品: 客戶關注的是市場和渠道
無形服務:客戶關注的是體驗和便利性
2、所處行業的環境診斷
政府支持的:大力提升技術
充分競爭的:大力占領份額
預備淘汰的:縮小陣線轉移
3、商業經營環節診斷
戰略規劃:未來的可行性和可持續性
商業模式:資源擁有和整合的效能
品牌營銷:企業價值觀的提煉和輸出
市場推廣:與客戶分享的策略
4、企業保健的診斷
企業文化:企業內化的價值觀是否有向心力和生命力
組織效率:組織內是否健康、有效運轉
人力資源管理體系:合理有競爭力的人力資源體系是保障企業發展的基礎
信息化:企業信息的沉淀和傳承是企業少走彎路的重要工具
5、然后才是如何在現有的基礎上,做好銷售,很多企業里的高管都是舍本逐末,那里疼,就治療那里,反反復復,最有效的方法是先找到根即癥結,然后進行逐步的實施,才是長久之計。
銷售要做好,不是簡單的心態,管理,技巧,而是系統規則和信心,這也就要做好責任區分和推倒重建,
見亞太行業監測中心:https://www.bai121.com,或搜索“亞太行業監測中心”,業務員網中有我的系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