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關于房地產的提法,似有重大改變
眾所周知,在前總理工作的末期,他調控與打壓的經濟重點就是全國大中城市的房地產。導致千家萬戶假離婚的“國五條”的20%的個調稅等嚴厲措施就是那時出臺的。且新領導中當時也有人認可那些措施。有時表態甚至更嚴厲。
但在本次政治局會議公報中,對房地產市場僅小心翼翼地講了一句:“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边@是相當耐人尋味的,即完全沒有“調控、打壓”之意。
筆者過去談過多次,從日本、韓國、臺灣(地區)、香港(地區)的經驗教訓來看,房地產市場在一個經濟體中的總份量始終很重,權重很大,影響很大。(美國房屋購買量一上去,經濟馬上就好轉)。房地產產業鏈極長,影響到鋼鐵、煤炭、水泥、玻璃、家具、汽車、裝修、電器等等。它興旺,幾十個產業都興旺;它衰敗,其他產業都衰敗。
日本、臺灣(地區)、香港(地區)都發生過調控房地產過急、過猛、過狠后,經濟突然冷卻,經濟下跌很多年的情況。香港董建華當特首時期,他在就職時就說,每年要向市民提供8.5萬套廉租房。結果導致香港房地產價格大跌四年,跌幅達45%~60%。最后經濟出現嚴重下滑,有兩年的GDP是負的。失業率很高,百姓很苦(每年7月1日大游行,向中央反映他們的擔心)。直到第五年,特區政府改變了一些對房地產市場之政策,放寬了買房、炒房政策,香港經濟才緩過氣來。至今,香港市民還對那幾年心有余悸。
日本的情況更慘,當日本房地產價格狂漲。1990年東京市的房產價格等于美國全國土地價格時,日本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如:①提高利息(從1%~2%突然上升到6%);②對房地產增值部分征30%之重稅。最后,在一年后房地產價格開始大跌;一跌跌了十多年,跌掉70%~80%;導致日本全國經濟一片蕭條達23年之久。1000家銀行倒閉250家,失業率極高。日本政局不穩,23年中換了15個首相。可見,調控房地產是把雙刃劍。不調控,任其狂漲,人民受不了,意見很大;但調控過緊、過猛、過嚴,又會發生香港地區與日本經濟大蕭條的情況;而這對于13.5億人口的泱泱大國的中國是絕對不可容忍的。
因此,本次政治局公報中,對房地產市場的謹言慎語,說明中國經濟之新領導已對房地產市場的重要性及調控的雙刃劍問題看清楚了。因此,變得非常理性、謹慎了。
目前,中國經濟的情況撲朔迷離,各項經濟指標偏弱,又似乎到底之感。關鍵在于房地產業。現在溫州在大跌,從3.5萬/m2跌到2萬/m2,老房子還有下跌空間。其他70個城市都在漲,特別是北京、上海、廣州。廣州漲幅全國第一,達16%;北京買房依然瘋狂,好幾個上千套房子的新樓盤,當天就一搶而空。
地方政府為了自己的財政收入、經濟發展及中近期利益,一般在實質上都不希望房價下跌,往往通過控制、減少土地供應而阻止房價下跌。這樣,多數城市房地產市場就在貨幣洪流的推動下,頑強向上。(一共有九個原因)。
五、房地產調控政策溫柔化、理性化的影響
中央政治局會議公報對房地產謹言慎語。如果不是一個意外,偶然的信號;如果真的采取了溫柔化、理性化的調控政策,其影響是很微妙,也是很強大的。
第一,“國五條”的20%的個調稅,就此無疾而終。(現在連最聽話的上海、廣州、深圳、杭州、青島、濟南、天津等等69個大中城市都陽奉陰違,不執行;北京居民多用陰陽合同,減少成交價來避稅;真是令官方信譽掃地啊!)
第二,對北京、上海及全國大中城市的房地產限購政策,會相機放寬。(目前北京搶房如此瘋狂,一定有大量人假離婚?。?/span>
第三,70個城市房地產價格長期漲多跌少。像溫州這種(受金融危機影響的)極少。各地制定房價漲幅低于居民收入漲幅,滑稽吧?工資收入千差萬別,貧富差幾倍十幾倍。這種規定有意思嗎?房價已是4~5萬元/m2,工資僅4~5千/人;怎么按收入增長來限價呢?各地政府難為你們了。
第四,全國及各地經濟會穩走一段,甚至出現反彈。
第五,理論上,股市也可能平走,甚至出現反彈。(還要看新股開閘,原始大股東套現等因素)。
第六,總之,這是一件令人百感交集的事。因為時下房地產與中國經濟一定程度上是趨同的。
六、其他經濟舉措之影響
其他都影響不大。提到了要穩定物價總水平;提到了拓寬出口渠道,增加進口;鼓勵企業對外投資(現在此舉很受企業家們歡迎);提到了保持農業穩定、夯實糧食豐收基礎;(說明,還希望農業繼續做扎實)爭取再連年豐食,抓好“菜籃子”工程,(這是為了穩定居民消費品價格));提到了“新型城鎮化”,(其實很難實現)。
繼續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說明國務院會給地方更多權力,而完全改變上屆政府時時、事事管之模式。
總之,這次政治局會議的公告令人松了口氣。中國經濟由于其內生的強勁動力,從長遠看還是有希望的。
(本文作者復旦大學謝百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