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戶:集團
地點:廣東省 - 廣州
時間:2010/2/26 0:00:00
集團戰略不是子公司戰略的加總和合并,不是各個子公司的平行相處,更不是在母公司面前的公平競爭。
我們經常會碰到一個問題,母公司并沒有一個顯性的思考和設計,它往往由各個子公司戰略加總而成,形成一個集團戰略,集團就成了戰略上的合并報表,并沒有一個我整個集團怎么整,各個子公司按我集團的總體意圖,分別去扮演不同角色的這樣一種調度和整體設計及相應的能力。
集團戰略是一個基于各個子公司的現狀和發展,但遠遠高于子公司的一條總體路徑,各個子公司按此來行動,不同階段各個子公司的角色和配合各有側重和變化,但按此操作導致集團整體效益最佳。
集團戰略是一套共同綱領,被所有子公司所接受,并接受集團公司的統一領導,這才是一個好的集團戰略。集團戰略導致內部分工,集團戰略引領內部協同,集團戰略導致更長的謀算下的長期最大利益。
集團戰略需要從集團總體層面,總部層面,以及子公司層面三個層次進行整體規劃和制度設計。其中集團層面主要是要形成一個求同存異地共同綱領,共同愿景來引領各個子公司形成一個矢量和。而總部戰略主要是要形成一個能夠指揮和調度各個子公司,不斷形成和放大協同效應的計劃和相應能力,至于各個子公司的戰略主要是解決集團戰略在本板塊的落實過程中,子公司要做些什么,總部能夠配合些什么,其他子公司和本公司之間的動態關系是怎樣的,給這樣一系列問題定個原則,形成一個基本的操作路徑。
樸素的說,一個集團大略有兩種發展路徑:
一種是由下而上的,讓各個子公司去探索和成長,帶著我們發展,讓各個子公司去探路,我母公司支持子公司發展,我母公司作為一個基金經理,作為一個資源的配置者。
另外一種就是集團母公司牽頭設計一個總體發展模式,是先快后慢還是先慢后快?是先做制度平臺再求發展,還是以業務帶動企業發展,再去做制度平臺?你至少要有一個總體模式。按照這個發展模式篩選,按照這個發展模式,使得各個子公司組合在一起,通過各個子公司的組合去達成一個我母公司臆想當中的發展模式。
為什么有發展模式呢,如果任由各個子公司探索一個路徑,而母公司想把子公司分別的探索融合在一起,這里面的內耗就太多了,而母公司設計一個整體發展路徑,各個子公司圍繞這個戰略發展模式來發展的時候,這里面的發展損耗就最小,路徑迂回和曲折最小化,合力最大化,所以集團公司先有發展模式,再由各個子公司圍繞發展模式制定各自的小發展模式,形成眾星拱月之勢,就可以簡單這么來理解。所以集團公司首先應該設計發展模式,也對你們的思路天翻地覆了,傳統上,事實上很多企業母公司就是出資人,各個子公司自己去發展,母公司就給子公司提供資源,我們認為現在根本不是,母公司要掌控整體發展模式,各個子公司圍繞我的發展模式,產生他的定位,優化他的商業模式。
有了總體模式后,各個子公司的打法就完全不一樣。兩個集團公司的產業總和可以一模一樣,你有房地產,我也有房地產;你有金融,我也有金融,但區別任何兩個集團公司的方法就是有了同樣的產業組合以后,各個產業組合在集團公司里扮演何種角色。任何集團公司都有關于子公司的定位,哪個子公司做什么,哪個子公司做什么。有些子公司打通人脈,有些子公司獲取情報,有些子公司就是分擔總公司的巨額虧損。但各個子公司加起來一定要使集團公司做的非常大,這是集團發展模式研究的出路。
過去我們進行多元化、專業化理解,現在已經不說這類概念了,只說某集團形成怎樣的產業組合,正所謂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不要從產業性質上看所有產業的是否關聯,而要看他們之間是否在精神上、靈魂上一致,是否構成了一個互相匹配,互相咬合的運作,這是我們研究發展模式的根本。
集團總部角色的核心就是一種計劃經濟推進者,一種宏觀調控發動機,我們認為母公司不是個簡單出資人,如果簡單出資人,像一個基金經理一樣,出完資,就在子公司里分點紅的話,那么這個母公司的存在,幾乎沒有意義,惟有一個母公司出完資以后,還放大自己的出資權利,在子公司里,在他所投資的公司里進行宏觀調控、計劃經濟,這才能夠創造一定的價值,那就是我們進一步的理解,集團發展模式,從根本上來講,就是內部搞計劃經濟,外部搞市場經濟,越強大的內部計劃,越形成強大的外部市場界面,以強大的內部調控來形成強大的外部競爭能力,所以集團發展模式它就變得極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