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你通過什么方式讓企業上中下層達成共識?
石:ESFES,也就是企業營銷競爭力系統,共分三個子系統:一個是企業營銷
戰略規劃系統,一個是企業的營銷戰術執行系統,一個是企業的營銷經營管理系統。
記:這個思想體系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問市的?
石:那是在2005年的時候,當時在做贏銷中國,全國巡回論壇,在這個過程當中發現,并不是解決基層業務人員的問題,就解決了營銷競爭力的問題,而且只解決
團隊問題也不行。那一年我在華南走訪了企業就接近140家,各個產業、各個行業我都去了解,去調研,去咨詢。實際上當時我就想更多了解各個產業,站在營銷的角度去解讀產業,為什么我敢說中國大多數企業的營銷力都不具備,這是因為走訪的結果總結出來的。然后越琢磨越多,最后有了ESFES這個體系,并且越來越完善,后來2007年4月份我重新回到北京開始啟動現在這個模式。
我們當時提出這樣一個理念,就是我們在跟企業打交道的過程當中發現,老板有時候營銷意識很好,但是
團隊執行不下去,管理系統不完善;有的管理系統很好,下面的員工執行力也不錯,但是老板思維意識又有問題,方向又不明確。
所以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如果老板的心智模式不能夠發生改變,思維發生改變,那就是企業非常大的瓶頸。所以我們當時提出來總裁營銷力、
團隊營銷力和個人營銷力,企業三大營銷競爭力。總裁營銷力是解決頭的事情,
團隊營銷力是解決腰的事情,個人營銷力是解決企業腳的事情,所以這樣三個系統串聯起來,才能夠真正保證企業的營銷活動得以順暢運行。也就是說三位一體才能夠系統提升企業的營銷競爭力。
記:也等于說上中下都達成共識。
石:對,只有達成共識,這個系統才能正常運轉。因為好多公司在營銷系統建設上基本上屬于分立的,或者說是平行并列存在的,而不是一個立體鏈條,那樣就不會形成合力而變成了各自為政,就更難形成競爭優勢了。
記:能不能談談幫企業達成共識的特殊案例。
石:北京某傳媒公司,他們的公司對我們公司影響很大的,他是2008年初與我們結緣。
記:如何結緣的?
石:聽我們的課,然后出了問題之后來做的咨詢。當時出的問題是5個營銷副總有3個跳槽了,后來一調查發現一件事情,他們公司的股東就他們兩口子,原來他們都在央視的廣告部,每年做得也不錯,他們這5個副總跟他有5、6年,很好的,而且年薪最低能拿到20、30萬,最高的能過70、80萬,正常來說5、6年時間有這種待遇挺好的。所以老板百思不得其解,為什么會跳槽呢?而且跳槽那家年薪才給他12萬。我一開始也不理解,等我聽夫妻倆給我講了以后,我自己內心潛臺詞還是你們倆有什么問題,因為夫妻的公司肯定不可能有什么好詞,然后我又去調研,調研一發現根本不是我想的這樣,兩口子人品非常好,對所有員工都很好,該給的錢,承諾的事從來沒有不兌現的。我就更不明白了,后來就把跳槽的三個人找到了兩個,我問問他們什么原因。最后得出來的結果是,他們覺得不是老板的問題,他們感情很好,走的時候都哭了,最重要的問題是沒有挑戰了,不刺激。
記:人生沒有什么玄機了。
石:這就是馬斯洛需求層次里的,他前面的四項需求已經滿足,現在是需要尋求自我實現需求的時候。但是他們公司并沒有意識到,這種需求只有通過
戰略才能滿足,而這家公司壓根兒沒有
戰略,從來不做兩年規劃,連一年都很少做,而且一見面全都是事,掙錢,就是人都沒有太大心靈上的提升,后來我上他們企業做
培訓,才知道他們懂得真少,大多數兩點一線,回家、工作,跟客戶聊賺錢,然后就沒事了。
所以后來我說你們趕緊規劃,至少要給員工講公司未來兩三年的遠景和規劃,然后員工會套用,會思考自己在這個平臺當中會創造什么價值,才會更有目標和精神動力。從這個案例中,我領悟到
戰略和使命真正的重要性。
記:
戰略和使命達成共識才能走得更遠。
石:對。所以后來越來越覺得所有合作、合辦,務虛比務實更重要。如果你自己想干一個天大的事,而另外兩個人只想多分點錢,最后就出問題了。
業績造人,業績強企,業績富國,業績平天下
記:目前,我國為企業服務的咨詢服務機構不少,你們這個服務體系在競爭上有什么優勢?
石:現在,企業對各種咨詢和服務的需求都挺大,比如說品牌,
戰略文化,流程的,組織結構的,運營的,績效管理的,尤其是營銷的需求更大,為什么?因為畢竟我們的
市場經驗或者是
市場經歷和
市場歷史還是很短的。目前,我國的
培訓業普遍處于第二代即“理實階段”的矛盾局面,企業需要可操作的經營管理“實戰”經驗,而業內的狀況是供給成套的經營管理“理論”體系,對外雖然標榜“實效”,然而“理論”和“實戰”之間難以逾越的鴻溝成了制約第二代
培訓發展的咽喉。
我們智源總結了行業發展規律,并身先士卒,做第三代
培訓即“實實階段”的領航者,我們現在發展的方向是非常明確的,“以業績為中心,以營銷和服務為兩個基本點,以成果力、利潤力、共識力為三項競爭力”,這是我們的思想服務體系。我們告訴企業一定要聚焦業績,就是公司所有人員要創造客戶價值,提升
市場價值才有存在的價值,然后才能夠實現社會責任和企業公民責任,這是安身立命之本。
所以我們經常講業績造人,業績強企,業績富國,業績平天下,沒有業績的話你談別的是蒼白的。一個公司當中所有的部門,包括將來集團公司有大的分公司,有子公司,都是以業績為方向,要不然就麻煩了。其實績效考核也好,流程也好,結構也好,品牌也好,經營管理運營也好,都是圍著業績那個事轉的。
記:你們在解決業績問題上有什么方案呢?
石:主要是智源業績卡。智源業績卡整個課程體系專門圍繞業績核心打造,為了幫助中國民營企業突破業績瓶頸,快速實現跨越式增長,精心設計了10大精品課程,專攻業績,惟一有別于業內
培訓大賣場的精品專賣店產品體系。并力邀本土最具權威性和實踐性的10位業績驅動大師形成強勢
講師陣容,直搗業績,徹底解密提升業績奧妙。
記:你們現在服務的企業有多少家?
石:已經服務的企業和現在正在服務的企業,包括聽過課全部算上得有1500家左右。
記:服務點側重在哪些方面?
石:做
培訓,用做
培訓的方案建設一個臺階和一個平臺,用我們的話說構建企業產品的三步
戰略。第一步
戰略,聚焦,把同一個產品賣給不同的客戶;第二步
戰略,把不同的產品賣給不同的客戶;第三步
戰略,把不同的產品賣給同一個客戶。我們現在還在第一步
戰略上,所以今年我們是全國擴張年,目的是為了搭建一個實戰、實效、實操的
培訓平臺,給更多的中國民營企業培養出專業化強、實戰性強的營銷人才,讓企業業績得到跨越式增長和提升。
記:現在主要精力都定位在
培訓上了?
石:在這個智源業績卡基礎上,還有一個是論壇即三創論壇,希望通過論壇把品牌影響力落地,讓企業用最小的投入能夠進入我們的視線,然后給他持續不斷的其他服務,比如咨詢、內訓、方案。
記:實際上是通過
培訓來產業化?
石:通過
培訓,希望能夠讓中國的廣大民營企業在品牌,在營銷、在廣告,在傳播
銷售模式,
銷售團隊建設,在公關上服務上,少走點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