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醫院的發展,有多少風雨在穿行?
民營醫院在中國的發展歷經10年了,當我們對中國民營醫院的發展進行歷程回顧時,我們似乎無法真正快樂起來。以一種理性的思維去梳理中國民營醫院的發展,我們似乎完全可以看到民營醫院發展的風雨飄搖與動蕩不安。但正是在這樣近乎惡劣的環境下,中國民營醫院還能在不斷地成長,這令人在悲愴的同時不得不感到點點欣慰。中國民營醫院發展研究咨詢中心始終以一種理性的視角去觀察民營醫院在中國的發展態勢。通過長期的觀察與研究,我們發現民營醫院的發展充滿了風風雨雨;如果不能逾越這些風雨,民營醫院的發展就會始終處于一種尷尬的境地。
(一)第一道穿行:“廣告的風雨”
廣告只是營銷的一種基本手段,民營醫院的發展不能緊緊依靠廣告來打開市場。而廣告又不僅僅是電視廣告和報紙廣告。實踐證明,電視廣告費用的85%都是打水漂了;而民營醫院的報紙廣告又多半是粗俗不堪,其創意與設計的粗俗讓廣大讀者不忍卒讀。民營醫院如果要作廣告,廣告媒體的組合策略以及廣告的形式與內容將決定其效果的根本。明星代言醫院將是醫院發展的一把雙刃劍。
(二)第二道穿行:“服務的風雨”
民營醫院與公立醫院比拼的究竟是什么?服務。公立醫院沒有服務意識,或者說公立醫院服務意識的缺失是導致患者對醫療不滿的關鍵。公立醫院是國家投資的,這種投資主體、經營主體與管理主體之間的錯位,導致了公立醫院醫生、護士以及眾多行政管理者職業道德和責任意識的缺失。而民營醫院投資機制的特殊性將更多的決定了醫院在經營管理上的服務導向。遺憾的是,金錢、競爭和商業化已經蒙蔽上了醫院經營者的雙眼,民營醫院醫療服務的異化已經引發了人們對民營醫院的質疑與反感。
(三)第三道穿行:“管理的風雨”
民營醫院亟待管理。醫院是一個不同于學校和企業的“類企業”組織,是一種非營利性組織機構。民營醫院不同于公立醫院,投資機制和管理機制相對靈活,但民營醫院的投資多半來自民間家族,家族式的管理嚴重制約了民營醫院的健康和快速發展。民營醫院的管理者要么只懂醫療,要么只懂企業,而真正既懂醫院管理又懂醫療市場的管理者寥寥無幾。
因此,在中國民營醫院發展研究咨詢中心看來,民營醫院要快速成長,有三個“大坎”必須逾越:市場、管理和服務。市場問題,首先要解決廣告問題;管理問題,首先要解決管理者的素質問題;服務問題,首先是解決服務意識和服務能力。基于這樣的理念,中國民營醫院發展研究咨詢中心一直致力于研究和從事民營醫院的廣告(市場)人才、管理人才和服務人員的培訓與開發工作。
(四)第四道穿行:“政策的風雨”
國家和地方政府關于民營醫院的政策法規滯后,管理矛盾顯現。隨著醫療市場的開放、民營醫院的崛起,目前執行的1994年版《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已無法適應實際工作的需求,行業準入標準、人員變更手續、有效監管措施等問題和矛盾不斷出現。如困擾民營醫院發展較為突出的醫保定點問題,由于缺乏有效的監控方法,目前,除少數民營醫院,絕大多數民營醫院尚被排除在醫保定點單位之外。在人員流動方面,按照現有《執業醫師法》的規定,一位醫生只能在一家醫療機構注冊上崗。若要更換單位,必須重新辦理相關注冊手續。民營醫院過頻的人員流動,使民營醫院和衛生主管部門雙方均被大量的資質確認、變更注冊手續所牽累。一段時間,因外聘人員在手續未辦妥的情況下上崗而被查處的現象時有發生.另外,醫生在民營醫院的職稱評定面臨挑戰,為民營醫院的快速發展在人才上帶來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