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管理主體確定失誤
一成本管理是老板和高管的事
員工認為成本高低只決定老板賺不賺錢,我只是個拿工資的,跟我沒關系,多賺了也不會分我點,少賺或不賺也少不了我的工資,大不了換個地方。
老板認為成本控制應該掌握在少數的高管手里,讓所有員工都知道成本了那員工就會飛上天的。
中國企業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由于多種原因和歷史背景形成了畸形的不良文化導致中國企業老板與員工的觀念都決定了成本管理成了企業少數人員的事情。長期以來,人們存在一種偏差:把成本管理作為財務人員、少數管理人員的專利,認為成本、效益都應由企業領導和財務部門負責,而把各車間、部門、班組的職工只看作生產者,導致管成本的不懂技術、懂技術的不懂財務,廣大職工對于哪些成本應該控制,怎樣控制等問題無意也無力過問,成本意識淡漠。職工認為干好干壞一個樣,感受不到市場壓力,控制成本的積極性無法調動起來,浪費現象嚴重,企業的成本管理失去諾大的管理群體當然難以真正取得成效。
二成本管理是財務的事
老板認為成本就是錢的問題,我請的財務會計就是管錢的,這是他的事,他得給我管好
員工認為“錢”都是從財務部門出去的,都是財務會計人員花的,這是他們的事,歸他們管,我們管不著也沒權管。
大多數企業都有一個共同的現象,那就是只依靠財務人員去管理成本,其他職能部門和人員都沒有成本管理的職責,這樣又進入了單純依靠財務管理成本的誤區。忽視了企業內部所有人員都在發生成本。成本管理是一項跨職能的工作,利用一個財務職能或幾個財務會計人員和主管領導是控制不住成本的。因為,由于受專業的限制,財務人員和主管財務的領導對其他業務和作業流程不一定了解和熟悉。成本是在過程中發生的,這是一個系統性的問題,設計、開發、采購、生產、銷售和服務等過程的運作都會發生成本。由于財務人員的局限性,只能對一部分過程進行管理和控制,不能深入到所有過程和整個系統中,導致出現管理盲區,如:采購過程中發生的成本是由采購人員去控制的,生產過程中發生的成本是由生產人員去控制的等等,這些過程是財務人員無法控制的,財務人員對核算出的數據往往與作業和流程不能相聯系。所以,單純地依靠財務人員去管理成本是有局限性的,是管不住的,成本也是降不下來的,最終只能使管理的結果大打折扣,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所以說成本管理是一個跨職能的問題,是一個系統性的問題,還要系統的去解決,企業只依靠財務人員去進行成本管理是不夠的,各類人員都應具有成本管理的職責和意識,只有全員、全面和全過程的去管理和控制才能最終實現降低成本的目的。
三成本管理應該是全員的事
高管們很多都很清楚,成本管理應該是全員的事。但很多時候老板的理念是哪樣的,很難改變;員工的思想是那樣的,沒法改變;企業的文化社會文化就這樣了,引進先進的理念沒有全員的支持或會更糟。就目前這樣不好,但總比更糟要好。
成本具有普遍性,“成本無處不發生,無時不發生,無事不發生,無人不發生”,只要有活動,只要有生產和經營的存在就一定會發生成本。成本發生于企業的每一個人的每一個行動中。每一個不給產品或企業創造價值的行動動作,那都是成本管理需要控制的對象。
語錄:
1. 員工認為成本高低只決定老板賺不賺錢,我只是個拿工資的,跟我沒關系,多賺了也不會分我點,少賺或不賺也少不了我的工資,大不了換個地方。
2. 老板認為成本控制應該掌握在少數的高管手里,讓所有員工都知道成本了那員工就會飛上天的。
3. 員工認為“錢”都是從財務部門出去的,都是財務會計人員花的,這是他們的事,歸他們管,我們管不著也沒權管。
4. 老板認為成本就是錢的問題,我請的財務會計就是管錢的,這是他的事,他得給我管好
5. 財務認為生產工藝和流程那步是我的專業,我嚴格按會計成本法做好成本控制就對了
6. 高管們認為成本控制該是全員的事。但在中國的社會環境下,目前的企業文化不適合引進先進的管理理論和方法,目前的會計成本法就雖然不好但只能這么用。
7. 成本無處不發生,無時不發生,無事不發生,無人不發生
成本發生于企業的每一個人的每一個行動中。每一個不給產品或企業創造價值的行為動作,那都是成本管理需要控制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