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競爭對手“挖墻腳”
人有五種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會需要、自我需要、自我實現需要”,這是一個遞進的過程,只要有一種需要沒得到滿足,競爭對手見有機可乘,便會發生“挖墻腳”的行為,因而也就導致了人員的“調動”。
企業人員隨意“調動”給企業帶來的危機是多種多樣的,或輕或重,只是一個程度上的差異:輕者,如同撓癢,不會對企業構成大的威脅,最多也就是傷到筋骨,而重者,則直入企業心臟命脈,導致企業破產。
1、戰略危機——不利于企業長期發展
據人力資源部門統計,由于企業人員“調動”的關系,新員工在接受培訓期間的低效率,以及替換新員工的成本已高達“調動”人員的150%.新員工從繼任到正常工作,需要有一定的適應期、磨合期,在這期間新員工不但工作效率低,企業還須支付與之業績不相稱的報酬。相對企業來說,發展比較緩慢,如果人員流失比較嚴重的話,企業停滯不前不說,還可能會導致企業破產。
2、技術危機——容易使企業的機密技術或與企業競爭至關重要的資料和信息丟失
前些年,南陽某大型國營企業的一名技術骨干離開供職單位,同時帶走了一些圖紙資料,又以盈利為目的私自轉讓了本屬于原單位的核心技術,使原單位蒙受了巨大的損失;艾柯卡被解除在福特汽車公司的職務時,帶走了在福特公司用過的記事本,這與福特王朝的衰敗有緊密的聯系。
3、形象危機——過于頻繁的人員“調動”,會讓客戶認為企業信譽不好
一例、兩例的人員“調動”現象不足為奇,多了就有問題了,警告語:“只有再一再二,沒有再三再四”,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企業內部經常性的人員“調動”會給客戶一種錯覺:“這企業莫不是有什么問題?人員老是變動,一拔一拔地換。不會真有什么問題吧?!”時間長了,流的人多了,客戶對企業的信任度也就會降低,嚴重時,會砸了企業的信譽。
鄭州金水區某條路上大約有9家打字復印店,除了一家名曰“晶晶”的復印店生意比較紅火外,其余8家生意蕭條,門可羅雀,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這種現象呢?究其原因,原來是它們的員工流動性非常大,客戶每次來總是懷疑自己是不是走錯地方了,而“晶晶”的員工則相反,一年也就換一、兩個人,客戶每次來總有一雙熟悉的眼睛招待他,不管是對“晶晶”還是對客戶,都不無裨益。
4、銷售危機——有的人員在離開時帶走企業的客戶,使企業的客戶群減少,影響企業開展業務
小鄭是某化工公司業務經理,由于其“人緣”好,客戶都很買他的帳,同質產品,他們寧愿要小鄭提供的高價貨,也不愿用別人的。由于種種方面的原因,小鄭離開了這個公司跳到另一家化工公司,先前經他手的客戶讓帶走的“八九不離十”,致使原單位元氣大傷,有貨賣不出去,積劇堆壓,不得不重金聘用新的營銷人員。
5、“經濟”危機——人員在離開時帶走現金或財物,給原單位造成損失
這通常是那種沒道德、沒修養的人的“偷竊”行為。小陳是某公司出納,一直很受領導器重。他有一個毛病,就是小氣、自私。有一次他因工作失誤,被老板叫到了辦公室,老板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希望他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改正錯誤,盡可能降低公司的損失。本是好言相勸,但在他眼里,老板是在數落他、批評他。他一時想不開,在扛起背包離開公司的時候,為“賭氣”教訓一下老板,把保險柜里的現金提走了大半。
6、管理危機——不履行正常的交接手續,使原單位管理產生混亂
有的員工在離開時,不按正常手續交接,產生如賬目不清、客戶檔案不全等現象,使原單位的管理產生混亂。
7、人才危機——人才在自己離開時又帶一些人才同時跳槽,給原單位造成人力資源嚴重不足及不可彌補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