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師的出路在哪里?
(二)
(2012年7月12日王鵬睿)
第二、渠道為了利益之多寡隨時都會出賣與之簽約的培訓師或者與可以讓渠道短期獲利的培訓師建立合作關系,而參與這個合作的培訓師卻往往是不明真相的被渠道利用者。
為什么會這樣呢?
培訓師在渠道面前就是任企業客戶挑選的一件產品而已,渠道不會真正的站在培訓師的角度而為企業客戶推薦的。那么多的可選產品,企業客戶總有中意的可選的產品,只要企業客戶選擇了,渠道就有得賺了。如果渠道一個勁的推薦某某產品,而企業客戶不中意,也是惘然。所以,對于渠道而言,這樣做就是自掘墳墓,渠道是絕對不會去自己找這個無趣的霉頭的。
企業客戶一旦選擇了中意的產品,渠道為了拿到這個單子,他們才會去與培訓師接洽,談具體的合作價格。知道渠道運作流程的人都知道,在渠道競標的標書中出現的培訓師并不一定都與這個渠道有過合作。這時,渠道會編造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和企業客戶選中的培訓師接洽,然后會和他說,我們向某某企業推薦了您的一個內訓課程,客戶很認可您,但是客戶的預算不高,希望您能夠給渠道一個相對低的合作價格。
接下來的事情就是,沒有和這個渠道合作過的培訓師如果報價很低,這個培訓師就會幸運的成為與這個渠道合作的幸運兒,他還會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萬分感謝這個渠道的大力推薦呢!而與這個渠道簽約的諸多培訓師,因為沒有被企業客戶選中,自然就不會在這個單子中競標成功了。
同理推之,每一個培訓師都有可能成為渠道的幸運兒,也有可能盡管成為了簽約培訓師,但始終沒有與這個渠道進行過實質性合作的不幸者。
還有一種左傾機會主義,他們認為,培訓師應積極而廣泛的與以企業老板或企業HR為主的終端直接合作。這種傾向乍一看沒有任何問題,但是,仔細斟酌之后,就會發現,這種傾向的錯誤在于培訓師把自己的位置放錯了。
說得明白一點,盡管培訓師最終都是要給企業提供培訓服務,但是,培訓師應該以什么身份出現?應該什么時候出現?應該出現在誰的面前?這些都是有學問和講究的。如果您搞不明白這個,要么是事倍功半,要么就是毫無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