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營銷不換模式,日子沒法過!
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 于斐
不難想象,眾多從事保健品傳統營銷手法的企業正在遭遇凄慘、悲涼的局面。這其中包括曾經一度品牌紅火、廣告招搖的大企業,如今出現了市場下滑銷售萎縮的困境,試想,幾年來一貫的順風順水,雖不至于高歌猛進,也不會面臨如今的寒風徹骨吧,但嚴峻的現實客觀的擺在眼前,那種面臨新的市場形勢,仍舊迷信廣告拉動、終端推動的招數早就落伍了,除了多年來奉行的優惠、折扣、讓利等促銷手段外以及整天圍繞代理商、經銷商轉的工作方法已逐步被滿足消費者真實的需求所采取的各種服務手段所替代。其實,說白了,他們沒有真正去思考怎么打動消費者的心,怎么不斷的讓他們成為忠實客戶。
事情其實很簡單,許多所謂的品牌企業廣告是很兇也很猛,遺憾的是那些被廣告引導的消費者正打算去購買或者已經產生意向性購買,可剛走出小區大門就已被別的廠家采取各種游擊式的戰術攔截掉了,你光強調在零售終端攔截,而別人在社區內外攔截,想想看,哪個更為厲害?事實上,這些廠家,他們不花甚至很少花錢做廣告,而把大部分的精力用在了揣摩盯人、邀約、召集小區居民上,他們的產品也許并不知名,但由于他們深入小區死纏爛打,工作細致到位,善于迎合消費者的心里滿足和精神愉悅。整天“爸”、“媽”不離口的獻殷勤,另外,還通過會務營銷、旅游營銷等其它五花八門的所謂服務營銷,早就把消費者迷糊得云里霧里,因此,他們乖乖掏錢買上自己原本并不打算購買的一大堆產品,而且是可以用上好長時間,也就不奇怪了。你說,這能怪誰。
說實話,我如今正有一點為那些品牌企業的做法感到悲傷,都什么時候,還在迷信廣告拉動,終端推動,那么多的廣告投入恰恰是為別的廠家做嫁衣。想指望通過廣告聚攏消費者前去終端賣場、商業連鎖人氣的做法已是不切實際了。
怎么辦?
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認為,唯有迅速轉換思路、改變作風,才能找到出路。否則,今后寸步難行。這話一點也不危言聳聽。君不見,國家出臺直銷條例后,為什么眾多原本從事傳統營銷的企業都想盡快獲得直銷牌照放手一搏呢。
還有,如今眾多的專賣點營銷,這種直截了當融服務與銷售為一體的平臺,因其直接與消費者互動,對方的感受、心理等很快第一時間便會得到迅速反饋。為什么不在考慮范圍之內呢?是不是習慣思維中自建終端代價太大呢,要知道,保健品不象家電,它是一個高利潤的行業。也許有人會覺得專賣店營銷是不是做不大,其實并非如此,除了現金周轉快贏利前景好以外,由藍哥智洋策劃的幾個專賣店,有的單個每月就能產生五十多萬銷售,注意,這才是一家店的結構,在蘇南某市,每個月回款一百多萬,恰恰就是二家做女性護理產品的專賣店產生的。再有,北京的××堂蘇州地區總共才四、五家店,每年的銷售3000萬元,你知道了,有什么話說呢。為什么做得好。其實關鍵還在于方法,只要方法對路,沒有不成功的道理,自從著名品牌營銷專家于斐先生有關專賣店營銷文章被眾多媒體報道后,許多人前來求救取經,充分說明了他們已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營銷手法再不創新和轉型,挨打的日子在后頭呢。但為什么許多專賣店恰恰運作不下去而倒閉呢,說白了,關鍵還在于方法,真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專賣店也不是每個人都能搞的,如果沒有特色和個性,沒有創新和差異,同樣也會死得很難看,不過,我仍要表示的是專賣店,將是今后保健品營銷新主張,相信我,沒錯的。
于斐先生,著名品牌營銷專家,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CEO,中國十大杰出營銷人,人民日報社市場報等8家權威媒體和機構認定的“中國品牌建設突出貢獻獎”獲得者,《中國證券報》特約品牌顧問,中國《品牌》雜志首席專家,清華大學高級工商管理總裁培訓班導師,中國保健行業十大杰出經理人,中國最具影響力營銷策劃100人,中國國際健康科學研究院副理事長。
十多年的營銷生涯,成功服務過多個著名品牌,其領銜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是“中國管理咨詢行業最具影響力十大品牌”,現專業致力于品牌策劃、公關傳播、新聞營銷、招商代理、市場推廣、實戰培訓等營銷服務,出色的企劃力、整合力、執行力在海內外享有盛譽。
于斐先生根據自身在外企、國企、民企豐富的工作經驗和資深閱歷,長期致力于把低成本實戰營銷理論上升到實踐和方法的高度,在行業中率先倡導了多個在全國深具影響的營銷策略和商業模式,創造了可觀豐厚的物質和社會效益。受到了《亞洲新聞人物》周刊、新加坡《聯合早報》、澳門蓮花衛視等海內外媒體的重點報道,其營銷案例多次入選美國《福布斯》和美國科特勒營銷集團《中國營銷創新文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