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憑什么判衡員工?靠制度,規章來約束,來管理,感情加理性!人治——老板,法治——制度規章,人與法,法與人,比重的大,小問題!
2、 要懂得什么是重點管理!組織結構中的層次要分明,銜接要緊密,條理要清晰,溝通才能順暢,執行才可以順利,徹底。
3、 考核一個人的時候,最后的辦法是考核其“工作規章”與“企業文化”。如果員工對于自己工作的規章制度都不了解,會怎么樣?如果對于企業文化都不理解會怎么樣?
4、 創業者要做到理念正確,作風明快,才會有形象出現!企業形象是關乎到人才的長遠性問題!
5、 員工要按制度辦事——循規蹈矩;干部要靈活辦事——隨機應變;老板要權衡辦事——不變應萬變——區別開來——不可統一,否則,不是一個好老板。
6、 老板處世(事)的原則:權憲應變的機智,果敢決斷的魄力。
7、 員工多于關心問題,而少于道理問題,老板身處高位,站得高看得遠,員工在低處,根本看不到,如何去講道理呢?所以,要講究層次性。
8、 如果想把事業做大,就一定要將經商與社會結合在一起,權變之智,決斷之勇,不過是可以做一個好商人,卻絕做不了大企業家。原因在于沒有取予之仁——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觀念。
9、 老板在管理中要有一個標準,“知人之標準”!所謂知人:很多時候,一個人只要你把問題說出來,講出來,也就基本可以了解并掌握了!
10、 要深刻體會悟性在某種程度上高于知識的重要性。一個人可以沒有知識,有悟性就可以打拼出來,反而,有知識,卻缺乏悟性或對于悟性不屑一顧之人,反而敗多勝少!
11、 努力的人不一定成功,成功的必定十分努力。
12、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做人,做事之道。
13、 人生目標與經營理念必須一致性,否則,必敗無疑!
14、 做判斷,須靠信息,不完整的信息中找出判斷的依據,這是做老板的基本條件,否則,不要去做老板,做也必敗無疑。
15、 隨時要合理地調整自我步伐,以求制宜——成就的必具素養之一。
16、 要懂得什么是災難與預警的關系,當問題出現時,并不總是意味著災難來臨,恰恰有很多時候,問題出現時卻是在向你預示報警前兆,如果你不去預防加善后,光是善后,那就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了!“災難——過而去,預警才為可怕”!
17、 你的任何想法,都是左右你作風的基礎。
18、 恩威必須同時持有,不可一面多,一面少,或者完全單一!
19、 國企的制度,私企的變通,兩相結合,必成其事。
20、 市場變化是經商基本,人員變化是管理根本。
21、 內部培訓人才是首選的策略。
22、 作為老板要知道是非曲直還不夠,要在行動中直處找彎,彎中求直。
23、 要知曉員工是個體,公司是整體的真實含義。個體總在想:自身難保還保誰?所以,樹倒胡遜散。整體在想:公司利益第一,沒有公司,哪來個體?其實,兩者都不為過,個體可以理解,公司只有去用企業文化與感情去講明白,不明白時,就要必須的另謀出路。
24、 要懂得所有人的“面子”功用。“面子”是支撐成就的一個基礎——內驅力!
25、 用人之道的“用”(不疑)與“干預”(不放心——不是疑)——只要區分合理,未嘗不對!
26、 要知道你的缺點是你的優點,優點是缺點的道理!
27、 不是十分重大事件,莫要輕易炒員工!做事為別人,賺錢為自己,做事要給別人看,給自己有什么用呢?
28、 如果從相反方面去想事,就可以峰回路轉,如果老是從一方面去想事就是鉆牛角尖!
29、 努力去做任何事情不如用心去做一件事,沒有什么選擇與不選擇之分。
30、 老板做事莫要在氣頭上使力氣!——不冷靜——會產生多少問題?
31、 經常要膽大,卻時刻要心細!一小時,一刻鐘都要心細!
32、 常識性的東西與學識性的東西一定分清!有很多學識性的東西變來變去就變成常識性東西。如:引進外資,外資引進越多,戰爭就缺少,原因很簡單,打自己的資產劃算嗎?沒有人會這么做,除非有毛病。再如:美國專打什么國家?請對比一下!
33、 再注重外部事件發生時,更要注意內部事件發生,往往成敗在內而不在外。
34、 利害與道義之間的區別一定要分得清楚,反之,必受其累。
做老板要一分選擇(機會——商機),九分努力(具體工作),十分忍耐(時間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