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的中國,為何一邊大學生求職難,一邊企業招聘難呢?因為大學生需要找的工作與企業為大學生提供的工作不一致。所以才導致市場上出現了人才供需的矛盾,而且這個矛盾每年還在不斷惡化。怎么辦呢?是改變招聘者還是改變求職者呢?可是招聘者是企業決定,求職者是由學校決定。而企業是由市場決定,學校是由教育體制決定,二者都不能輕易改變。因此,只有成立第三方教育機構,才能將二者鏈接起來。這就是筆者所強調的職業教育。
可是,為何中國的職業教育成長不起來呢?因為教育觀念的落后和教育經費的困難的,導致中國的職業教育難以發展。當然,這里所強調的職業教育不僅僅指職業技能教育,而是職業素養,素質教育。要知道,現在的求職者不缺少知識,不缺少文化。他們缺少的職業心態和敬業精神。所以導致現在大學生出現了太多高分低能的人才。
然而,大學生自身卻不這么認為,他們之所以把大學生求職難的責任推給了社會和企業,卻不愿意從自身上尋找原因。所以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很難接受職業教育。同樣,對于企業來說,因為企業最效益為導向,如果企業對大量的員工進行培訓,那么務必會對企業效益產生一定的影響,特別是帶薪培訓,更需要企業付出沉重的代價,所以企業也不愿意接受培訓。因此,觀念的矛盾沖突導致職業教育找不到真正的買主。
因為大學生不愿意接受培訓,企業不愿意投資培訓,大家都想急功近利。大學生本身是半成品,卻把自己當成品賣。企業需要成品人才,卻又不把大學生當成品看。結果呢?半成品的大學生遇到成品的客戶,當然買賣難以成交啊!所以就導致現在人才市場人滿為患。
那么誰來解決職業教育的問題?要企業投入,企業覺得對自己不公平,我培訓大學生不但沒有培訓費,反而還需要給員工發工資;要學校培訓,學校也同樣不愿意做,大學生都畢業了,找不找得到工作跟我們沒有關系,那是你們自己的事;要大學生自己付錢培訓,他們本身還是消費者,哪里還有錢參加培訓呢;要父母親投資培訓,現在孩子都大學畢業了,可以自己獨立賺錢了,父母是不可能再支付培訓費了;要培訓機構投入,因為培訓機構是私營企業,是贏得機構,沒有培訓費企業是無法生存的。所以,雖然人人都知道職業教育的重要性,但是沒有人來買單,這就是現在大學生求職難的根源。
可是,職業教育的缺少,不但影響大學生的求職,而且對社會、對家庭、對企業也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大家想想,每年幾百萬的大學生找不到工作,大學生著急、家庭著急、政府也著急啊!因為失業的人員多了將會影響社會的安穩。如果僅僅是靠政府這個補貼,那個補貼,而不能從大學生的思想上、觀念上、素質上、能力上解決問題,那么問題只會越來越嚴重。所以現在的政府必須和學校、企業、家庭共同制定出一套有效的職業培訓方案,讓大學生學有所用。這才是解決市場人才供需矛盾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