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家的強大,不在于這個國家的面積有多大,人口有多少,而是看這個國家有多少世界級的企業。企業的競爭力就決定了國家的綜合競爭力。
中國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因為國家進行了對外開放,對內改革的體制調整,所以有效的激勵機制讓企業一下子活躍起來、成長起來了。一些有膽識、有眼光、有智慧的企業家,通過多年的打拼,把一個個曾經瀕臨倒閉的企業做成了中國五百強,甚至世界五百強,這些企業家的創業能力和創業精精是值得學習和借鑒的。
那么,經營企業到底有沒有方法和策略可尋呢?中國大多數老板寧可相信風水先生,也不相信現代企業管理知識。大多數企業老板寧可自己碰得頭破血流,也不愿意謙虛請教。雖然中國的企業很多,但是真正重視、相信、聘請企業教練的老板很少。因此,導致中國大多數企業做不大、活不長。
因為企業是時代的產物,農業時代、工業時代、商業時代、網絡時代,不同的時代會造就不一樣的企業,所以老板要經營好一家企業,一定要掌握時代的發展變化,才能讓企業與時俱進。
然而,對于一家復雜的企業來說,不管老板多么優秀,都需要學習啊!我們都知道,每一個運動員的背后都有教練,每一個技術員的背后都有師傅。中國企業那么多,卻找不到幾個稱職的教練。
難道經營企業不需要教練嗎?看看中國五百強,世界五百強的背后,哪一家企業沒有優秀的教練呢?
因為經營企業不是一項簡單的體力勞動,也不是一項簡單的資金投入。有錢不代表企業會成功,努力也不代表企業會做大。經營企業是一項復雜的智力游戲,這時一場集天時、地利、人和與一體的市場競爭,所以大家千萬別忽視了教練的重要性。
過去,中國企業的成功帶有太多的偶然性,但是偶然不能代表必然。運氣只能跟隨你一時,不是能伴隨你一生。然而,企業教練可以做到。一個老板找到了一個好的企業教練,他可以在市場上少走彎路,少交學費,少出差錯,這就是教練的意義和價值。
中國企業為何不重視企業教練呢?一、因為他們放不面子;二、因為他們不相信教練的才能;三、老板舍不得投資;四、沒有危機意識。所以導致很多老板平時不燒香,急時抱佛腳。
為何中國那么多的農民起義,最終坐上皇位的就那么幾個呢?因為成功者都知道教練重要性,所以張良成就了劉邦、諸葛亮成就了劉備、魏征成就了李世民、劉伯溫成就了朱元璋。那么,今天誰來成就你呢?你的企業教練找到了嗎?
要知道,一家企業的成敗,不僅僅企業老板的成敗,而是社會資源的浪費與否。因為一家企業做好了是對社會的最大貢獻,做砸了是社會的最大危害。所以不管是民營企業還是國家企業,企業經營者都不僅僅是在經營個人的事業,而是在編織全體員工的希望和前景,這是歷史賦予你的責任和使命。
今天的企業競爭不是拼資源,不是拼關系,不是拼膽識,不是碰運氣,而是需要智慧、需要策略、需要人才、需要團隊。然而,企業教練的好壞會決定整個企業競爭的水平高低。今天的企業競爭,企業大小沒有關系,創業先后沒有關系,關鍵是看誰在幫你經營企業,老板找什么都不如找教練,因為好教練會輕松地幫助你實現一生的創業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