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馬建強
去年11月8號,發過一篇“教學相長:培訓師與學員的共同樂趣”的博客文章,意思是說,培訓活動既是講師向學員傳遞知識技能的過程,也是向學員學習的過程,在互動交流中,講師與學員共同成長,不亦樂乎。
在我的PPT演示課程中,教學相長的樂趣還在于組織頭腦風暴討論,彼此互相碰撞出無限創意靈感。
在某種程度上,我的PPT演示課程更應該歸類于“思維創新”課程,而非OFFICE軟件使用,至于各種PowerPoint操作技巧,不過是這門課程的副產品。
在最近的兩次課程(4月12日PPT演示設計:色彩與構圖專題;4月24日如何做好工作匯報——PPT演示系列高級課程)中,這種“創新創意”都有不錯的體現。
我始終主張,PPT演示中“文不如表、表不如圖”,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如果遇到的是以數據為主的內容,大家比較容易想到將這些數據轉換成“表格”或是“柱狀圖”“餅圖”等。但是如果遇到通篇是文字的情況則沒有意識,也可能將這些文字轉換成圖形的方式去表述。
下面以課堂上的例子說明:
我們說,決定一次成功的PPT演說的關鍵有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演說PPT的內容,我主張必須要聽眾導向、目標導向;二是PPT演示的形式,即PPT的模版設計、色彩構圖等;三是演說的過程。三者完美結合才會有一次成功的演說。這里要表達的意思包括四個概念“演示內容、演示形式、演示過程、完美演示”,當然,把這些概念文字直接寫在PPT上,也可以,但這決不是好的PPT演示。于是我和學員們一起來討論,來構思,如何通過圖示的方法,將這些概念有機的表達出來。這個過程的第一步是分析這些概念間的關系,在商務辦公應用中,概念關系非常多,主要的有“流程、循環、遞進、平衡、集中、發散、矩陣”等等;第二步是構圖這些概念關系的草圖,在白板上,把草圖畫出來;第三步是在PPT中去實現。下面即是課堂上,學員畫的關于“演示內容、演示形式、演示過程、完美演示”這四個概念的草圖:
右圖是學員們在白板上構思的草圖,最上邊的圖是指把四個概念放在一個流程中去表述,前三個在箭頭中,第四個是結果;
右側的三個齒輪圖是指用三個齒輪的相互作用表示三個概念的關系,它們互相結合產生完美演示的結果;
也有學員建議把概念放在階梯圖中,逐級向上,達到完美演示的結果;
最有意思的一位學員還設計出一套動畫,用火箭發射的過程,表示這三個概念的關系和結果,非常形象生動。
草圖構思完成后,我會帶領大家,通過PPT實現自己的構思,來比較看看哪種效果最好!下面是PPT實現圖之一:
也把我的設計展示給大家,并和大家分析,既要把這些概念間的關系準確表術出來,還要體現主題意義,請看下圖:
教學相長,在創意與創新中,我與學員所收獲的遠遠超過了課程本身。此外,在這次課上還遇到一位慕名而來的新浪博客好友,頗感意外,也是驚喜。
(單擊可查看圖片鏈接https://blog.sina.com.cn/s/blog_499eaf250100cu7l.html)
本文作者馬建強老師簡介:資深培訓師,專業商務演示顧問。主講課程:◇成功商務演示高級課程◇“致勝標書,完美演示”◇“做老板滿意的匯報演示”◇培訓講師課件設計高級課程◇PPT美化篇:色彩與構圖◇PPT高效制作提高課程◇PPT商務應用基礎欲了解更多精彩原創請登陸馬建強老師個人博客https://blog.sina.com.cn/maj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