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里的這段話,講了學習的三個層面:知、好、樂。當老板,做企業,也是同樣的道理。
在老板這個特殊的崗位上,需要對自我角色的高度認知,絕非馬馬虎虎,需要認真對待,不能草草了了,無終而果。愛好是最好的老師,當它成為一種習慣的時候,那就是一種不可戰勝的力量。成功了,再上新的臺階,創造輝煌;失敗了,從頭再來,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永遠都是一個陽光的心態。把做老板當成一種事業,一種使命,便會樂此不疲,樂在其中。人生如此,不亦樂乎!
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有兩句流傳千古的話: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孫中山先生提出,天下為公;毛澤東堅持“為人民服務”,成為一個政黨的宗旨和綱領。諸多企業老板都把“肩負責任,服務大眾”當作自己的使命。實業救國,產業興國,都曾經是那些先行者的行為準則,他們為之奮斗,拋灑熱血和汗水,吃大苦,耐大勞。工作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工作,樂于工作,樂于奉獻,這便是那些仁人志士的人生樂事。
《孟子·梁惠王下》里的一段有句話:獨樂樂不如眾樂樂。老板就是不斷拍板的人,不但要自己享受成功的喜悅,更要樂于與眾人分享;創造財富是一種能力,分享財富是一種快樂。幾乎所有的優秀老板,在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之后,不斷地做強、做大、做久企業,就是造福社會,甚至造福人類,樂善好施,成為卓越的慈善家。有的老板對自己要求極度嚴格,生活簡單,卻把錢財散發出去,救助弱者,成為典范。諸如美國微軟公司的比爾蓋茨,亞洲首富李嘉誠,中國大陸的首善陳光標,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他們之多所以有這樣的善舉,就是在他們的心目中,把服務大眾當成了自己的責任,把分享當成了一種快樂。一個人,一個老板在這個世界上立足,總得要有一種感恩的心理,社會給予了我們做老板的機會,員工給予了我們成長的支持,國家給予了我們做老板的榮譽,回饋社會,成就他人,也就是我們的一種使命和義不容辭的責任。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老板就要像水一樣做人,像山一樣做事。上善若水,厚德載物。老板要帶領員工創造事業,就需要做好自我約束,管好自己,利好他人。成為員工的光輝典范,率先垂范,具有一種感召力,成為一種無形的力量,這就是老板的人格魅力。一些中小企業的老板,總是以為自己有錢就很是了不起,其實則不然。如果不重視自我修養,你就只是富有,窮得只剩下金錢。富貴體現的是一種責任和高貴,樂善好施,禮賢下士,為人稱道,為人敬仰。老板需要有一種氣度,胸懷天下,具有國際化的思維和格局,把有限的資源整合起來,成為一種能力,參與國際競爭,在全球化的經濟大潮中,贏得強大的競爭力。
老板是一個普通的人,占據著重要的崗位,不可替代,一段時間也許也是無可替代。賺錢是一種本領,花錢是一種品質,每一分錢都要用得恰到好處。一個老板有太多的不良消費,就會成為企業破敗的源頭,上行下效。就我們整個東方國家的管理而言,一手抓開源,一手抓節流,反對鋪張浪費,控制成本,提高效率,這已經是發達國家的管理基本功,但在我們還是管理的基礎。
老板需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需要有自己健康的興趣愛好,但最大的樂事還是做好老板。舍此,什么都不是!有的老板,成為了政治家;有的老板,成為了演說家;有的老板,成為了作家;有的老板,成為了藝術家;有的老板,成為了社會活動家……所有的這一切,都是無可厚非;卻也只是生活的點綴,還只是副業,不是主業,本末倒置,就不利于企業的經營。老板就是事業,認認真真地做好自己的事業,專業的事情讓專業的人去做,在崗位上成就自己。專注是一種品質,更是做好老板的一種素質。我去方太廚具參觀,看到他們用三代人捍衛旗幟不到,堅持做好專業,令我感動。世界上優秀的企業,都是幾代老板,堅持不懈,一輩子只做好一件事的結果。
我敬重那些干一行,愛一行,轉一行,精一行的老板;我敬重那些具有高度的思維格局,胸懷天下,為大眾謀福利的老板;我敬重那些具有包容精神,廣攬人才,造就人才的老板;我敬重那些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做事業的老板;我敬重那些打造高品質,一絲不茍,做好產品的老板;我敬重那些帶領團隊,不斷攀登,深化管理,成就他人的老板…..老板之好樂,在乎子孫萬代,千秋功業,創造品牌,敢為天下先。絕不是僅有漂亮的硬件設施,卻沒有令人敬仰的文化傳承。正如一個人,徒有外表,卻不具備精氣神,缺少靈魂。(何東征)
---2013-11-19于義烏,后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