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就必須要有充足的人力資源保障。所以,我們才說,企業是去人則止的事業。尋找適應企業的員工,一直是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在這個人才相對匱乏的情勢下,我們一再強調,未來的企業競爭是人才的競爭,得人才者得天下,以人才求生存,以人才求發展。
企業在找適合自己需要的人才,建立自己的人才隊伍,打造團隊,締造優勢。員工也在尋找適合自己的企業平臺,以便展現自己的才華,實現自身的價值。在相互的需求滿足中,經過磨合,達成共識,創造價值。
企業對員工的期望,集中表現在諸如能力、績效、忠誠、學習等諸多方面,最關鍵的也是這幾個方面。
1、能力---即勝任崗位的要求。
企業組織的每一個崗位對人都是有要求的,需要有一定的能力才能夠勝任。如果能力不足,就不能很好的完成崗位所要完成的工作任務。我們才說,要把恰當的人放在恰當的崗位。崗位知識、崗位技能、以及相關的態度,都必須符合崗位的具體要求。有位大師級人物曾經說過,無能的管理者是殺手,而且是企業的職業殺手。可見,企業對于員工能力的期望是多么的強烈。
2、績效---價值的體現。
企業的崗位要求,這只是任職的基本條件,能不能在這一崗位上產生績效,實現崗位目標,才是價值的具體體現。基于此,我才常常說,得老板者得平臺,有業績者有價值。員工在自己的崗位上不能創造績效,就是對企業崗位價值的浪費,這也是企業最大的看不見的浪費。企業支付給員工的工資是對勞動力的購買,而績效則是其價值的體現,更確切的是以薪酬來體現的。正因為這樣,幾乎每一家企業都在以不同的方式進行績效管理,千斤重擔眾人挑,人人頭上有指標。績效到崗位,績效到個人,使投入產出明確化。
3、忠誠---對人的基本的要求。
這個期望,其實也是最基本的要求,是對員工基本素質的一種考量,也是員工職業誠信的體現。
事實上,忠誠包括有四個方面,即忠誠于公司,忠誠于老板,忠誠于自己的職業,忠誠于自己的人格。既是企業對員工的期望,也是職業員工對于自身的一種要求。
4、學習力—可塑性的表現。
員工作為社會人是具有社會屬性的,一旦進入企業就具有了企業的屬性,成為企業人。不同的企業對人的要求是不一樣的,不一樣的人造就了不同的企業。
更何況企業生存的環境在快速變化,員工要適應企業的變化,就必須具有一定的學習能力,才能跟得上企業發展的步伐。企業員工沒有成長,企業是不可能發展的。學習力就是生產力,學習力就是競爭力。未來的企業不是比誰比誰大,誰比誰強,而是比誰的學習力更強。
企業對員工有這四個方面的期望,員工在選擇企業、服務企業的過程中,同樣也具有自己期望和要求。具體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金錢—生存保障
員工在選擇企業的時候,首先的考慮的是工資報酬,尤其是基層的普通員工。他們的思維其實非常簡單,給多少錢做多少事情。
在當前經濟環境下,員工對于金錢的期望,實際上就是對于自身生存的一種保障。錢不是萬能的,沒有錢還是萬萬不能的。企業在追求利潤的最大化,員工也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面對員工的流失,待遇留人是第一的,但卻不是唯一的。還需要用感情、環境、事業、發展來留人。不能依靠簡單思維打單一拳,而是要綜合各種因素,善打組合拳。
2、地位---能力的體現
員工進入企業,并不是可以任意擺布,而是要滿足他們對于工作的期望。只有在自己滿意的崗位上,員工才能發揮出自己的才能,也才能創造出最大的價值。
選擇職業是員工的事情,而滿足崗位卻往往是企業和企業管理者對員工應負的責任。別說開發潛能了,首要的把外在的能力得以充分發揮,滿足員工物理和心理上的地位期望。
3、尊嚴---價值的體現
硬件設施為主的建設完成后,企業最為需要的是軟環境的建設。以人為本,就是要求管理者進行企業軟實力的打造。既要尊重員工的存在價值,更要尊重員工的勞動和創造價值。
越來越多的員工在成熟,社會環境在變化,特別是80、90后的新人,不僅僅是需要一份薪水,更多的是需要關懷,需要引導,需要信任,需要尊重。允許犯錯誤,讓他們負起責任來,就是一種尊重,誰不是在不斷的錯誤中成長起來的呢!
4、發展---自我改變
員工進入企業為的是一個平臺,解決的是他們的兩個需要,一是更好的生存;二是有望發展。在流動性越來越大的員工群體中,這兩個期望就是他們最大的愿望。
這樣也是他們改變自我的一種途徑和方式,員工有期望,有想法,企業管理人員就有責任對其進行規劃,協助他們制定計劃,幫助他們實現自己的夢想。
這是一個雙贏,甚至多贏的時代,企業組織的先進性和社會性,就是在滿足自身需求的同時,充分滿足更多員工的期望。在共同期望實現的過程中,獲得發展,造就員工,服務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