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是一種挑戰,同時帶有頗大的風險。創業者與同業競爭者在賽跑,也與自己的時間在賽跑。
我受青創會之邀,前往講授「CEO時間管理」的課程,臺下學員都是滿懷雄心壯志、對未來充滿期許的企業負責人。在上課時,我注意到兩個有趣的現象。
不知不覺消失的時間
一開始上課,學員先輪流自我介紹,以增進日后彼此相互合作的機會。過程中我發現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學員提筆記錄其它學員的個人數據,大多數人僅是靜坐聆聽。
等全體介紹完畢后,我笑著問大家:「剛才同學們自我介紹的內容,你們都記得嗎?」大部分學員搖了搖頭。
我續問:「在這些同學中,或許有人會是將來可幫助自己事業鴻圖大展的貴人,如果錯失結識的機會,那不是很可惜嗎?如果忘記其它人自我介紹的內容,不就等于平白浪費了剛才的時間嗎?」
臺下一片靜默。
我為大家打氣:「『寫下來』是讓自己節省記憶時間的第一步。」于是眾多學員們紛紛提筆開始書寫。
午餐休息時間,學員們做著不同的事情:有的與同學聊天,有的忙著交換名片,有的小憩片刻,有的翻閱書籍。
下午我再走進教室,問學員:「請問剛才的休息時間,有進行公司業務聯系或是翻看上午講義的人請舉手!」
這次也約有四分之一的學員舉了手。
「你們不是都說自己很忙碌嗎?可是依照你們的舉手狀況,卻看不出你們很忙!真正忙碌的人,會善用自己的每一分、每一秒。」我語重心長地說。
企業負責人對于公司的材料成本、物流成本、管銷成本、人事成本必須仔細控管,但是對于隱形的時間成本,卻往往容易忽略不計。
同一件產品,以不同的天數制造,即有高低不同的時間成本;同一件工作,在不同的時間內完成,時間成本亦有高低差別。
這些學員的上課狀況,恰好反映出一般上班族常有的時間管理盲點:在工作繁忙時,覺得時間壓力沉重;在閑散的日程中,卻輕易讓時間流逝。
不能輕忽的「藍海時間」
在《時間管理黃金法則》一書中,提到一個重要的概念:「紅海時間」與「藍海時間」。
金偉燦及莫伯尼兩位學者在《藍海策略》一書中提出嶄新的概念,鼓勵讀者應該另辟戰場,在尚無強大競爭者的藍海里,找尋新的市場商機。時間管理的道理也是如此,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紅海時間」及「藍海時間」。
紅海時間是一般人比較懂得利用并會「上緊發條」的時間,包括完整的時間、心情愉悅的時間、寧靜的時間、精神放松的時間、規定的上班時間等。在這些時段里,一般人均會努力振作精神,積極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藍海時間則是一般人比較容易忽略、也比較不易掌握的時間,就是「發條松弛」的時間,例如不完整的時間、心情低落的時間、吵雜的時間、精神緊張的時間、上班前的時間等。在這些時段里,上班族經常有意無意地替自己找尋借口,忽視這些時間的存在,無形中工作效率自然下降。
在紅海時間里,每個人均勤奮工作,所以成果大多不分軒輊;相對而言,在藍海時間里,有的人松懈休憩,有的人則繼續努力前進,那么后者的收獲將大幅超越那些已經停止不動的人。
在藍海時間中,休息當然亦是件重要的事。你可以稍事歇息,舒緩自己緊張的心情,等情緒回到正常狀態、體力恢復后,再次上戰場沖刺。
如果你希望比別人獲得更多的成果、達到更高的成就,就請努力把握藍海時間。
要成為一位成功的企業經理人或創業CEO,除了找到市場的藍海,如何發揮「藍海時間」的最大價值,亦是值得深思的重要課題。
創業,說不定要從創造自己的時間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