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大阻絕秘技讓黑名單顧客歡喜離開
多數企業總認為顧客愈多愈好,市場規模愈大愈好,但是,獲利率低,甚至帶來負面價值的顧客,經常
是企業經營成長的殺手,擁有這類型的顧客太多,公司想要賺錢是天方夜譚,只有放棄才是長治久安之
道,但是企業在與顧客分手之前,得先學會拒絕的技巧與藝術。
將顧客婉拒于門外,在消費者權益日益高漲的今日,是很難想象的。然而在某些特定的策略情境下,有
效阻絕無價值顧客,卻是必要之惡,因為這些顧客帶來的往往不是利潤而是「負債」,對于企業的長遠
經營而言,他們屬于不良資產,應該設法將其排除于服務名單之外,否則很可能會造成營運上潛藏的損
失,甚至損傷了組織長期發展的命脈。
但企業在處理無價值顧客時,必須特別小心,以免得罪顧客。究竟該如何漂亮地與這類顧客說Bye Bye呢
?Sprint Nextel的經驗,給擺脫低貢獻值顧客的企業主上了寶貴的一課。
2007年6月29日,美國第三大行動通訊公司Sprint Nextel向上千名顧客發出終止合約信函,信中表示:
「根據我們的記錄顯示,過去幾年來我們經常接到您的來電詢問有關賬單及賬戶的相關事宜,同時我們
也盡其所能的解決您所提出的意見及問題。然而,這段期間您提出要求的次數,讓我們覺得可能無法滿
足您無限的需求。因此,經過審慎的考慮,我們決定于2007年7月30日終止您的無線服務合約,您可以
在這之前將電話號碼轉移至新的服務供貨商。」
該公司此舉引起相當大的爭議,更招致許多消費者及部落客的攻擊,有人在網站上怒罵Sprint,認為該
企業無法解決顧客的問題,卻將責任歸咎于顧客身上,擺明要他們滾蛋,實在相當離譜;有人則表示,
這是他所見過最無恥、最變態的顧客對待方式,一家公司竟然因為消費者打太多電話給客服中心,就對
他們下逐客令,而這些顧客還是按時繳款的忠實顧客;有人則認為Sprint的做法怎么可能合法,因為該
公司與顧客之間是簽訂合約的。因此,他們決定向州政府提出控訴;有人則幸災樂禍地說,這可是件有
趣的事,還好自己行動電話公司不是Sprint。
策略正確但做法有誤
根據Sprint發言人Roni Singleton的響應,被該公司掃地出門的這一群顧客平均每個月會打4萬通電話
給客服中心,其來電量遠遠高出其它顧客的40倍之多,使得Sprint耗費相當多的時間及成本來服務他們
,嚴重影響該公司的服務質量以及其它顧客的相關權益,因此不得不中止這1千多名顧客的合約。
當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站在反對Sprint的陣營,有位從事客戶服務工作多年的網友就指出:「就是會有
消費者濫用自己的權益,他們甚至會因自己的脖子痛癥狀,怪罪電信公司,在一天當中打進多通電話來
干擾服務人員,有時顧客明明是自己的錯誤或疏失,卻要求減免他們的賬單費用,而且是不達目地絕不
中止,被Sprint列為拒絕往來戶的顧客很有可能就是這一群人。」
持平而論,Sprint的政策大方向并沒有錯誤,但是在執行細節上顯然充滿著失誤與瑕疵。從顧客關系管
理(CRM)的觀點來看,企業應該將服務資源聚焦于有價值的顧客身上,避免因為服務無利可圖的顧客而流
失獲利,如果在將近半年期間,這群顧客確實每個月都曾經打進這么多通電話,很有可能的狀況并不是
Sprint的問題,而是他們的要求已經超出合理的服務范疇,站在服務質量及經營成本的考慮,Sprint的
確有必要終止對這些客戶的服務,畢竟這1千名顧客只是該公司5千3百萬名中的50萬分之一,設法和
這一小群顧客解約換來長期獲利是值得,然而,如此大張旗鼓而且公開進行,顯然是不明智的做法。
開除顧客絕對要審慎,企業應抱持著戰戰兢兢、小心再小心的基本態度,以免惹禍上身,此次遭Sprint
斷話的消費者權益事件在媒體上鬧得沸沸揚揚,甚至引來消費團體的抵制,只能說Sprint在立場上雖然
沒有錯,但是沒有周全地考慮到消費者的情緒,以及事件帶給社會大眾的負面企業形象。
好聚好散和平說再見
要開除黑名單顧客,必須經由正確的流程與步驟,首先,厘清楚黑名單顧客的定義,需思考黑名單的定
義太松還是太緊,容易不容易找出應該拒絕的顧客?其次,規劃出合適而且沒有副作用的顧客阻絕策略
,最好是能讓公司與顧客于好聚好散的情況下結束合作關系;退而求其次是雙方雖然交惡,盡量不要搞
到需要對簿公堂,甚而引起消費者團體及八卦媒體的注意。
把顧客列入黑名單并不是妥當的用詞。理論上,用「價值」來決定是否放棄某些顧客是比較中肯的說法
,因為顧客價值是具有相對性的。對于甲公司而言是比較好的A級顧客,對乙公司而言可能是有問題的
C級顧客,千萬不能單純地用絕對數字來判斷,善用顧客價值分群原則,將有助于將顧客進行精準且有
意義的區隔,然后根據不同的顧客群組規劃出不同的市場耕耘策略。
完成顧客價值分群之后,企業可以將獲利型顧客與虧損型顧客區分開來,對于現有的高獲利顧客,應動
員公司大部分資源來滿足其需求,維系長期忠誠的合作關系;對于低獲利型顧客,以及造成虧損的顧客
,深入探討無法賺錢的原因為何?了解病因,對癥下藥。貿然采取行動,可能會矯枉過正或過猶不及,
千萬不要采取未經思考的積極行動。
一般來說,無形的交易成本及服務成本居高不下,是企業不得已放棄顧客的主因,形成的因素可能來自
顧客,也有可能是企業本身的問題,當然也有可能雙方都沒有問題,但由于策略環境的快速變化,使得
彼此合作的要件已經不復存在,企業需嘗試著分辨清楚。
舉例來說,經常有些顧客的下單量小,要求又特別的多,因此造成公司服務成本的居高不下,表面上服
務這類型顧客是賠錢的,然而這個顧客很可能是新客戶,與公司的關系仍然屬于初建立階段,所以這個
客戶可能還在測試供貨商服務能量的階段,經過一段時間的考驗之后,顧客對公司的信賴度提高后,其
出貨量自然會增加,所需的服務事項也會逐步減少,公司目前虧損的狀況也將獲得改善,因此,企業于
進行顧客價值評量時不能只看現在,顧客未來的價值潛能必須核算進去,如果沒有想清楚就放棄這些顧
客,很可能會因小失大。
割舍不符策略目標的顧客
有時則是因為顧客需要的產品及服務,并非公司核心能力所在。使得公司必須投入額外的資源與努力才
能滿足顧客。但由于組織的核心能力無法與顧客需求相吻合,結果導致業務人員花費許多時間于規格的
溝通協調;研發人員耗費額外的精力來進行產品調整;生產線的不良率則居高不下,無法穩定量產,這
種種不順暢的現象其實是不必要的。
想要避免未來再度發生這種狀況,最簡單的方法是確認基本的接單原則,讓業務人員在與顧客洽談時,
就能預先考慮無形的接單成本,只有一種情形例外,即是這個顧客是公司長期想要發展的顧客。此時,
企業會設法硬吃下來,藉此培養服務這類型顧客的技術與能力。
換句話說,就算是顧客能夠帶來利潤,但是和企業長期的發展策略不能配合時,此時也必須忍痛割舍,
因為很少有企業能夠同時服務多元型態的顧客,由于經營資源的有限性,為了服務價值更高的顧客,我
們通常得逐步放棄價值較低的顧客,這是機會成本的問題。
甫于香港上市的臺資企業九興公司就是典型的例子,早期九興曾經幫美國Sears百貨生產鞋子,目前則主
要幫LV、PRADA、Paul Smith、HUGO BOSS、Camper等國際知名品牌進行代工生產,其生產量名列全球中
、高級女裝鞋前十大,該公司于中國及越南兩地總計有66條生產線,員工人數高達54,000名,除專業從
事品牌代工外,九興最近更積極轉型朝向零售市場發展,他們成為Guess的代理商,并自創品牌Stella
Luna的零售店鋪,自從于2005年3月于上海淮海路開設第一家旗艦店后,目前已經擁有37分店,并且預
計于未來的3年內擴張至1百家以上。
九興能有今日的成績,就在于他們持續性地調整顧客組合,計劃性地放棄不符合公司策略目標的顧客,
不斷地朝向顧客價值較高的市場區塊前進,當其它同業困于殺價競爭的紅海陷阱時,九興的逆勢定位讓
公司從低價路線走向高價路線;從大量生產走向少量多樣;從制造走向品牌設計,走出不同別人的道路
。
適時擺脫舊顧客,要有膽識更要有智慧,沒有想象當中容易。傳統的管理智慧告訴我們,擁有的顧客愈
多愈好,市場規模愈大愈好,大家相信市場占有率較高的企業,經營成本就能夠降得比競爭者低,而且
對于大多數主管而言,放棄顧客等于放棄獲利,要他們放棄手中的顧客,然后將保留下來的實力用于搶
奪新的市場,很少有人不會心生疑懼:顧客沒有到手,舊的顧客卻飛了,豈不是賠了夫人又折兵?此外
,經營者面對競爭者攻城略地,即使保有顧客的價值并不高,但是礙于面子不肯認輸,要他們輕易放棄
打下的江山,也不容易。這也造成了經營者與競爭者在短兵相接的市場對戰中,見樹而不見林,寧愿采
取強硬的毀滅性手段和對手拼個你死我活,也不愿意退場轉進更有利潤的市場,結果誰也沒有占到便宜
,反而落入價格不斷下跌的惡性循環。
阻絕無價值顧客5大秘技
放棄的智慧需要透過深思熟慮,才能達到「當爭則爭,當棄則棄」的平常心,經理人應該本著整體宏觀
的作戰方策,決定顧客的去留,以爭強好勝來與競爭者搶奪顧客,或以臣服之心任顧客予取予求,都不
是妥當的做法。
當仔細盤算后確定某些顧客無論是短期、長期都不具價值,而且在設法改變服務方式也無法降低成本,
就要準備勇敢的對顧客說「不」,但在開口向顧客表白心意之前,必須慎重地思考分手的方式及策略,
不能影響公司長期的發展,也盡量不要產生副作用,基本原則如下:
1.最好不要使用「黑名單顧客」等負面用詞,采用正面或中性的語法來形容他們,避免產生不必要的誤
解。
2.在推進新、舊顧客切換的策略行動時,需精準地核算公司營運所需的現金流量,在不足以完全支應顧
客流失的情況下,要先不動聲色,再靜靜地等待適當的時機出手。
3.明目張膽地將顧客掃地出門,很容易引起反彈與對抗,應該低調地應用各種阻絕策略,如果能夠讓顧
客主動知難而退,將可有效減低許多敵對及尷尬的場面。
4.千萬不要一次開除「一群」顧客,這種做法太過于激進,會引起媒體的特別注意,而且容易發生顧客
相互串聯進行抵制,最好于不同的時間點,個別進行處理,比較不會掀起軒然大波。
5.事緩則圓,欲速則不達,處理棘手難纏的顧客需要相當高的EQ。多花點時間和顧客進行溝通,不要單
方面的想要快速的結束雙方關系,反而很容易就撕破臉。
阻絕無價值顧客的方法很多,企業應該視情況加以善用,對于難以維持的負面關系,阻絕的做法包括:
提高價格、減少服務、不給優惠、變換窗口、合約重訂、介紹同業等。此外,運用高科技來保護公司的
員工,避免他們遭到顧客惡意的干擾。當企業遇到想要逐步放棄的顧客打電話來時,可以運用辨識技術
(Caller ID)過濾來電,拖延這通電話的進線,或者轉由較有經驗的員工來處理。
有判斷能力的經營者,知道每位顧客的輕重,他們不會全面性地討好顧客,而是根據顧客的相對價值來
決定自己的服務策略,但是這并不表示企業就要成為勢利眼的公司,對于沒有價值的顧客就予以歧視,
無論顧客帶來的是利潤或虧損,良好的服務態度依舊是企業經營的基本要求,只是在服務內容及水平上
應該有所差異,至于與公司長期策略發展無法吻合的顧客,還是早點棄守比較好。
將顧客拱手讓人的確不是策略的常態,然而經營企業如同下棋,著重的不是一顆棋子的輸贏,而是整盤
棋的布局,無價值顧客是不良資產,如果硬攢在手里不放,影響所及,可能是滿盤皆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