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重的寧波金融業
寧波是我國金融體制改革試點城市、金融電子化試點城市和金融對外開放城市,金融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寧波市“十二五”金融業發展規劃》也對未來有著宏偉描述。
據CCP了解,寧波金融業起源早,業務發達。早在清乾隆年間,寧波江廈街一帶已是錢莊林立,很早就形成貨幣兌換、資金拆借、利率、匯率等金融市場,并首創了對現代金融業影響巨大的“過賬制度”(即非現金結算)。1897年,寧波人就主導創立了中國第一家民族資本銀行—中國通商銀行;1904年,投資設立了華洋人壽保險公司;1920年,組織籌建了上海華商證券交易所;1921年,投資創辦了中央信托公司。
僅在2013年5月底,全市就共有各類金融機構206家、小額貸款公司41家、股權投資機構270余家、金融中介服務機構1100余家,初步構建全省第一個形成規模的金融集聚區。
寧波市還成立有金融業聯合會,會員300多家,主要涵蓋銀行、保險、證劵、信托、上市公司、融資租賃、小貸公司,以及金融(學)會、金融服務中介等各類金融機構。頭腦靈活的寧波人,龐大的金融集群,蓬勃生機的金融業態,造就寧波市繁榮的金融經濟市場。而政府、金融機構、企業、司法、金融類協會之間搭建溝通交流的平臺,將更有力地服務于全市經濟、金融領域,促進了寧波內外交流、融合發展和經營創新和可持續發展,使寧波因金融而強市、為強市而金融。寧波的金融模式值得肯定與學習。
靈活運用金融工具
據CCP了解,今年以來,寧波金融業雖然紅紅火火,但也存在以下不足:
首先是資金供求結構性矛盾突出,融資需求不足與融資難、利率下降與融資成本貴并存,銀行經營困難增大。
二是金融企業不良資產增加,不良貸款率維持在1.5%左右,銀行業盈利能力下滑,小額貸款公司放貸形勢不容樂觀,不良貸款較去年同期有所提高。
三是金融風險規而未避。非法集資案件時有發生,僅寧波江東區1-6月就發生了4起非法集資案件,涉案金額4640萬元,涉及人數420人次。部分企業因擔保多、擴張迅速多元化、有民間借貸行為、對外部經濟依靠度高等原因出現資金周轉困難。同時受部分企業逃廢債影響,部分聯保企業、關聯企業生產經營無法正常開展。
如何消除上述不良風險,保持良好金融生態環境?要認真分析現狀,查找原因,對癥下藥,并靈活運用多種金融工具,促進金融業和中小企業健康發展。
為此,筆者提出六大招數:
一方面,企業要加大直接融資比例。伴隨著區域經濟轉型升級的推進,直接融資工具在寧波肯定可以得到充分的應用,融資工具包括IPO融資、短期融資、中期票據、資產支持票據、集合票據、定向工具、次級債、公司債、金融債、保險資金債券融資、保險資金直投、企業債、私募債等,從而快速擴大融資規模,日益豐富融資渠道。
據CCP了解,僅在2012年寧波市直接融資總額316.05億元,同比增長96%。
為此,可建立直接融資企業備選資源庫,加快整合政府融資平臺資源,鼓勵企業直接融資。為幫助企業降低直接融資成本,政府及金融機構各有關部門積極做好指導、服務、協調等工作,促進券商等中介機構提供全過程優質服務,幫助爭取較低利率,有效降低承銷費用。同時,政府要出臺直接獎勵政策,對企業利用股權、債權從資本市場直接融資,視融資額度給予一定的資金獎勵。
另一方面,寧波可加大企業上市力度。據CCP了解,截止2013年6月10日,寧波市共有58家企業成功在境內外首發上市(其中3家企業已分別從香港、英國、新加坡退市),現有上市企業55家,股票融資總額達到566億元。55家上市公司中,境內A股42家、香港10家,德國、法國、加拿大各1家。上市公司總數位于計劃單列市第2位(次于深圳)、副省級城市第7位,在浙江省也處于第2位。
第三,可以加大銀行表外業務,即通過引入總行理財資金、牽頭銀團、資產證券化等渠道,承兌匯票、保函、跟單信用證、承諾等非傳統信貸業務。由于受宏觀政策激勵及市場競爭加劇的影響,銀行業金融機構都加大了轉型升級步伐,加快業務模式的轉型和業務結構的調整,表外業務將會快速增長。據CCP了解,寧波僅在2013年一季度,市銀行業金融機構表外業務總量就曾高達到395.63億元,接近銀行表內新增貸款量。
第四,要著力推進金融產業層級提升。著重加快完善金融體系產業鏈,加速高端金融資源集聚,包括加快建設國際金融服務中心、組建創投基金、排摸出有發展潛力的投資項目。
第五,要著力推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推進金融發展環境優化。包括不斷完善金融監管機制,加強對股權投資、擔保公司、典當行等新興融資服務機構的全面監控和有效監管。同時加強金融知識宣傳普及,繼續深入開展防范和打擊非法集資宣傳活動,建立健全防范和打擊非法集資宣傳教育長效工作機制,強化社會公眾防范意識,營造良好金融環境。
第六,要加強對緊缺金融人才的引進與培育,使金融從業人員在包括銀行、保險、證券、信托、基金、期貨等金融產業的發展大展拳腳。金融人才發展機制體制進一步優化。金融人才引進、培養、評價、選用、流動、激勵和保障機制取得新突破,金融人才創新、創業、生活環境更加優化。對寧波而言,重點要引進與培育屬于航運金融、物流金融、離岸金融等方面的緊缺金融專業人才,加快寧波金融業改革發展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