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資本策劃研究院(CCP)了解,新三板做市系統于2014年8月25日上線,掛牌企業將被合理估價,做市商將實施T+0模式。
新三板交易系統正式上線,意味著被市場期待已久的做市商制度即將在新三板正式運營,投資者也將迎來新三板交易的新紀元。
早在今年4月份,“全國股份轉讓系統交易平臺”的軟件開發和硬件環境建設已經完成,并在4月19日開始進行全網測試。系統交易支持平臺分兩期上線:5月份已上線的一期將支持掛牌公司股票的協議轉讓、兩網及退市公司股票的集合競價轉讓等功能;做市轉讓功能預計將于8月25日上線。
新三板的做市商業務,其實是指證券公司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發布買賣雙向報價,并在其報價數量范圍內按其報價履行與投資者成交義務。
做市商(Market Maker)和坐市商是同義詞,是指在證券市場上,由具備一定實力和信譽的獨立證券經營法人作為特許交易商,不斷向公眾投資者報出某些特定證券的買賣價格(即雙向報價),并在該價位上接受公眾投資者的買賣要求,以其自有資金和證券與投資者進行證券交易。買賣雙方不需等待交易對手出現,只要有做市商出面承擔交易對手方即可達成交易。做市商通過這種不斷買賣來維持市場的流動性,滿足公眾投資者的投資需求。
新三板做市商交易方式,
一是可以加大掛牌企業股票流動性。由于做市商雙邊報價,不斷買賣,從而提高股份的流動性;另外,多個做市商競爭性報價及推介活動,能夠激發吸引更多投資者。
二是可以維護股票價格的穩定性。做市商出于自身利益考慮,會盡量維護市場穩定。
三是解決股價定價難的問題。雙向報價及多個做市商的競爭性報價,將促使報價盡可能接近真實價格。
四是有利對掛牌公司的價值發現,將有助于提高融資效率和成功率。
五是有利于提高在新三板實現并購重組的效率等。
新三板是一座金礦
據了解,上海市截止5月初有92家中小企業在新三板掛牌,僅次于北京市(280家),位居全國第二,比排列第三的廣東省(59家)高出約36%,說明上海市中小企業發展勢頭良好。
截至今年8月1日,全國掛牌新三板公司達898家,已出函同意掛牌并正辦理股份登記等相關手續的企業達217家,而在審申請掛牌企業(即排隊企業)達到297家,預計10月份前后,新三板掛牌企業將達到1400家左右。
新三板是一座金礦。企業在新三板掛牌不但可以通過股份轉讓,定向增發,發行私募債,銀行授信等金融工具享受到企業上市融資,規范化治理,品牌提升等諸多好處,更是給中國企業經營者一次由"企業家"向"資本家"轉變的最后一次制度性機會。
“但是新三板自擴容以來雖為市場所熱捧,但成交量少、流動性弱,這些問題一直飽受市場詬病。因此做市商制度將成為新三板的解困利器。”朱耿洲博士指出。
推出做市商制度后轉不轉板?
新三板掛牌后轉不轉板?今年8月1日,證監會在例行發布會上公布了十條措施落實7月23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其中第三條提及“支持尚未盈利的互聯網、高新企業在新三板掛牌一年后到創業板上市” 。
朱耿洲博士認為,并不是所有掛牌新三板的企業都能符合轉板,因大量財務質量并不高的企業也扎堆掛牌新三板,這部分企業肯定無法成功轉板、也無法通過做市制度分享資本市場帶來的紅利。而符合條件的企業因做市商制度的出現,做市的股票交易將會很活躍,這部分企業通過新三板市場融資也會很可觀,轉不轉投創業板還真無所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