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聽到很多企業、經銷商跟我抱怨,電動車行業沒法做,利潤太低、產品同質化,價格戰、促銷戰、廣告戰、展會戰、明星戰此起彼伏?據報道,河南鄭州某電動車專業市場,原來是找人、拉關系才租到一個門面,而到了現在該市場有97%的經銷商沒有利潤,有近一半以上的被迫關門,原因就是利潤太低、產品同質化。很多企業、經銷商對這個行業是既愛又恨,所謂的“愛”,主要是朝陽產業、進入門檻低,所謂的“恨”,主要是指產品同質化、利潤太低。所以企業真是無奈之后發出一聲聲嘆息,電動車營銷何以跳出微利時代?
尤其是今年以來,電動車營銷更加受到嚴重的挑戰,企業利潤、經銷商利潤更加縮水,據了解,目前電動車單臺車的毛利僅有100-200元左右,有的小企業則更低只有幾十元,大家普遍感覺日子不好過,有人認為是電池原材料漲價的問題,也有人認為是產品周期的問題,更有人認為是國家政策的問題,但筆者認為是整個行業在發展過程中的一個拐點,如果企業抓住了,將獲得第二次高速發展,如果錯過了,企業將面臨生死抉擇。
于是在行業內的幾位專家就開始紛紛給企業支招,如加大出口,或者進行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搞優質優價,走品牌化路線。筆者非常同意,但問題是如何搞?具體怎么做?方法、策略和手段。
一、技術創新 產品升級
我們來回顧一下構成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主要因素:有三條,第一條是核心技術,第二條是做品牌,第三條是建立大規模的銷售網絡。現在思路非常清晰了,第一條就是核心技術,那么電動車行業有沒有核心技術,答案是有的,例如鋰電池技術將得到普及和大面積的推廣。電動車原來的技術創新主要是外觀車型上,但隨著消費需求由感性回歸到理性消費的時候。 電動車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將迫在眉捷。任何一個行業都離不開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
那么為什么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如此重要,因為任何一個產品它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都是從導入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什么叫導入期?就是企業剛剛把產品研發出來,進行上市。什么叫成長期?就是該產品被大部分人接受開始購買。什么叫成熟期?就是有大量的竟品出現,相互競爭,利潤非常低,然后就進入衰退期。所以,企業必須在產品進入成長期的時候就開始進行技術創新、開發新產品,這樣企業才有豐厚的利潤。
二、建立品類 塑造差異
還是接著剛才的話題,構成企業核心競爭力,第二條是做品牌,什么叫品牌?電動車行業有沒有品牌?品牌究竟是什么?品牌是一種感覺,什么感覺?與眾不同,用時髦的名詞來解釋就是品類,例如,提到可口可樂,給人的感覺是什么?可樂,可樂就是它的品類,實際上人家在外包裝清清楚楚的寫上碳酸汽水。提到王老吉,給人的感覺是什么?是預防上火的飲料,這就是他的品類,實際它是涼茶。再回到我們電動車行業,看看有沒有品類,例如,提到北京新日,給人的感覺是什么?陽光,它的品類是磁王雙動力;提到綠源,給人的感覺是什么?專業,專業就是它的品類。建立品類的好處是為了區隔對手,塑造差異。有了差異,你的產品才是品牌,換句話說,沒有差異就不是品牌,品牌一定是有差異和感覺的,否則,你只能說我相對賣得好一點。還稱不是是個品牌,只能勉強的說我這個牌子。
那么怎么來建立品類,塑造差異呢?通常是進行市場細分,例如,我們把電動車比喻成為一塊大蛋糕,有一大群人再分,請問怎么分,往往導致的結果是個人大的吃得多,個子小的吃不著,怎么辦?假如你是個子小的,怎么才能多分一點,這個時候就需要把蛋糕切開,一刀下去是早餐蛋糕、一刀下去是無糖蛋糕、再一刀下去是高鈣蛋糕,而早餐蛋糕、無糖蛋糕、高鈣蛋糕都是新的品類,然后把它做深做透。
此時有人說了,如果一塊市場不斷的細分,是不是人群越來越少,是的,那怎么辦?企業是不是進入死胡洞?于是新的營銷思路由出來了,就是倒過來思考,針對這個問題我來解釋一下,這是一種新的營銷思維——橫向營銷思維,例如,捷安特自行車走的就是這個思維,它重新創造一個新品類——健康運動裝備,由原來單一的自行車延伸到跟運動有關的產品,如旅行包、滑冰鞋、護膝等,差異化就出來了。它的自行車據說一輛可以賣1000元左右,這就是捷安特自行車的成功秘訣。
我們曾經就是運用這種思維幫助愛普奔集電動車,建立原裝電動車這個新品類,提出具有號召性的品牌標識語“原裝就是最好的,原裝才是愛普奔集電動車”,幫助琪安達建立好媽媽專用這一新品類,居然有人亂點評。我們之所以能作出大膽的決策,是原自我們有一套新品類測試工具——四問調研法,一問消費者的共同需求,二問消費者的行為模式,三問消費者的行為地點,四問消費者的消費數量,圍繞這個思維再去動動腦筋,不讓別人覺得你是外行。否則,在策劃界很難混。
三、改變形象 凸顯價值
為什么一件1000元的西服擺在地攤上只賣100元,別人還說貴?如果把100元的西服放在專賣店可以賣到1000元,這就是價值。電動車行業也是如此,我們很多企業不太注重品牌的形象設計、專賣店的氛圍營造,人員素質和儀表儀容的整潔。有的專賣店形象很好,但產品不行,有的專賣店產品很好,但人員素質不行。所以筆者所講的改變形象,它是一個整體,包括產品、包裝、海報、人員、專賣店形象設計等等都要求和諧統一,給顧客傳遞的是“一種聲音、一個形象”。
例如,一杯咖啡成本10塊,擺在專業的咖啡廳要賣40塊,它除了注重形象設計外,還特別強調的是一種氛圍,來凸顯咖啡價值,比如,一進門給你一個微笑,付費10元,你進去之后,給你點上一個小蠟,感覺非常的浪漫,付費10元。最后是把那個燈光打下來,感覺很爽,再付費10元,累計40元,我很少聽到有人在咖啡廳跟別人討價,當心被“踢”出去。所以電動車也可以通過改變形象,來凸顯價值。用價值來贏得利潤。
四、加強培訓 提升素質
面對行業不景氣,很多企業、經銷商普遍感到信心不足,生意難做,利潤微薄,電動車行業的路究竟在何方?
作為企業的銷售人員也普遍感到壓力巨大,新的銷售任務在不斷攀升,經銷商又不聽話,甚至有部分經銷商在流失,新市場很難開發,調查顯示:開發一個新客戶的成本是維護一個老客戶成本的6倍。與此同時,一個銷售人員的月均開銷是4000元,但很多銷售人員幾個月,甚至半年開發不了一個客戶,究竟是怎么回事?作為企業應該怎么辦?是行業問題還是銷售技能的問題?
培訓界有一句名言:“企業做培訓很貴,但不培訓更貴”。因為他們的員工經常做錯事情、得罪顧客、損失業績?
因此,銷售人員的技能提升和專業培訓就至關重要。很多企業已把人員培訓、人才培養已納入到企業發展戰略規劃中,并拿出相應市場投入費用的10%在做培訓,旨在提升銷售團隊的整體戰斗力。
作為全國電動車行業最具前瞻性的中國電動車發展研究院,為了肩負推動行業發展,致力于提升行業整體營銷水平的責任,聯合藍慧國際blue wisdom 、《電動車商情》、《全國電動車》等智慧團隊與權威媒體,再次啟動大型公益活動:“我是行銷高手——2008全國電動車行業行銷高手培訓進企業”和"我是冠軍——2008全國電動車行業冠軍經銷商培訓進企業"活動,旨在提升經銷商單店贏利和品牌忠誠度。
結束語:
電動車營銷要想跳出微利時代,就必須進行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搞優質優價,走品牌化路線,對渠道進行重新梳理,統一升級為專賣店模式,制定持續的消費者教育計劃,凸顯品牌的附加價值,有了價值,你的產品才能賣得貴、賣得多、賣得久?千萬不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這樣你的企業將還是在原地打轉轉。跳不出價格戰爭的誤區,這是最可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