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當家人任正非的每一次講話的曝光,都會得到外界極大的關注,因為從他的講話中可以看到華為對于當下的反思、未來發展的規劃。我們梳理了任正非的十句話,或許能讓你真正讀懂任正非的管理哲學。
1華為想要獲得持續成功,有三個要素:必須有一個堅強、有力的領導集團,必須聽得進去批評;有一個嚴格有序的規則、制度,同時這個規則、制度是進取的;要擁有一個龐大、勤勞、勇敢、善于學習的奮斗群體。
2我們和競爭對手比,就像大象和老鼠。我們是老鼠,人家是大象。如果我們還要保守,就像老鼠站在那里一動也不動,大象肯定一腳就把我們踩死了。但是老鼠很靈活,不斷調整方位,大象老踩不到,它就會受不了。我們必須要有靈活的運作機制和組織結構體系。
3我們要學習美國的創新精神、創新機制和創新能力。要打破自己的優勢,形成新的優勢。我們不主動打破自己的優勢,別人早晚也會來打破。我們在學術會議上要多和愛立信、阿朗、諾西交流,并在標準和產業政策上與它們形成戰略伙伴,就能應對快速變化的世界。
4高級干部要少干點活兒,多喝點咖啡。視野是很重要的,不能老像中國農民一樣,關在家里埋頭苦干。高級干部與專家要多參加國際會議,與人碰撞,不知道什么時候就擦出火花,回來寫個心得,也許就點燃了熊熊大火讓別人成功了。
5我們只允許員工在主航道上發揮主觀能動性與創造性,不能盲目創新,發散了公司的投資與力量。非主航道的業務,還是要認真向成功的公司學習,堅持穩定可靠運行,保持合理有效、盡可能簡單的管理體系。要防止盲目創新,四面八方都喊響創新,就是我們的葬歌。
6這個時代前進得太快了,若我們自滿自足,只要停留三個月,就會注定會從歷史上被抹掉。正因為我們長期堅持自我批判不動搖,才活到了今天。今年,董事會成員都是架著大炮《炮轟華為》;中高層干部都在發表《我們眼中的管理問題》,厚厚一大摞心得,每一篇的發表都是我親自修改的。
7公司管控目標要逐步從中央集權式,轉向讓聽得見炮聲的人來呼喚炮火,讓前方組織有責、有權;后方組織賦能及監管。這種組織模式,必須建立在一個有效的管理平臺上,包括流程、數據、信息、權力。
8華為公司要堅持跑馬拉松,要具有馬拉松精神,慢慢跑,要持續盈利。互聯網的特性是對標準化、數字化的內容傳輸的便利性和規模化。它是促進實業在挖掘、消化信息后的改進,所謂互聯網時代,是信息促進人類社會進步,促進實業、服務的進步,并不是僅指網絡商本身。我們只要手機做到高質量,又適配了全球一部分人的需求,就奮力在網上銷售就行了。
9我們一定要堅持從戰略貢獻中選拔出各級優秀干部。干部獲得提拔的充分必要條件:一、要能使所在部門盈利; 二、要有戰略貢獻。如果你不能使這個代表處產生盈利,我們就對你末位淘汰;如果你有盈利,但沒有做出戰略貢獻,我們也不會提拔你。
10沒有短期的成功,就沒有戰略的基礎。沒有戰略的遠見,沒有清晰的目光,短期努力就會像幾千年的農民種地一樣,日復一日。
從任正非這10句話中,我們能看到任正非的管理哲學主要聚焦在以下7點:
1、對公司的規則、制度非常重視,華為需要有靈活的運作機制和組織結構體系,但這個機制和組織體系一旦確定下來,必須要嚴格遵守。
2、鼓勵創新,但一定不能偏離主航道,防止盲目創新。
3、偏執狂般的危機意識,堅持自我自評,要敢于自我顛覆,這樣才能不斷發現自己的問題,順應時代潮流。
4、一定要同時制定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
5、鼓勵合作,尤其是與競爭對手多交流,最好能共同制定行業標準
6、提拔干部遵守嚴格的制度:要能使所在部門盈利,同時要有戰略貢獻。
7、不盲目跟風,華為最重要的還是要聚焦自己的核心業務。
附:任正非2015年市場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全文
變革的目的就是要多產糧食(銷售收入、利潤、優質交付、提升效率、賬實相符、五個一……),以及增加土地肥力(戰略貢獻、客戶滿意、有效管理風險),不能對這兩個目的直接和間接做出貢獻的流程制度都要逐步簡化。這樣才可能在以客戶為中心的奮斗目標下,持續保持競爭的優勢。
我們要接受“瓦薩”號戰艦沉沒的教訓。戰艦的目的就是為了作戰,任何裝飾都是多余的。我們在變革中,要避免畫蛇添足,使流程繁瑣。變革的目的要始終圍繞為客戶創造價值,不能為客戶直接和間接創造價值的部門為多余部門、流程為多余的流程、人為多余的人。我們要緊緊圍繞價值創造,來簡化我們的組織與流程。
在一些穩定的流程中,要逐步標準化、簡單化,提高及時服務的能力,降低期間成本和管理成本。將一些不確定出現的問題,轉交由不管部門處理。
未來五至十年,我們將從中央集權式的管理,逐步邁向讓聽得見炮聲的人來呼喚炮火。當前正在進行的管理從以功能部門為中心,轉向以項目為中心的過渡試驗,就是對這種模式的探索。若五至十年后,我們能實現管理權力下沉,后方支持的優質服務質量上升,那么我們及時滿足客戶需求的能力及速度就會增強,我們就能在大流量洶涌澎湃中存活下來。
一、變革的方向
為了實現這種目標,我們人力資源的金字塔模型要進行一些異化。在實行分享制機制的基礎上,我們探索按多產糧食來確定薪酬包、獎勵……,同時對干部在合規運營、網絡安全、隱私保護、風險管理等方面要綜合評價;并按對戰略貢獻來提拔專家、干部……,這樣就能不斷地自我激勵。這種方式,一定會加大收入的差距,我們要習慣并接受。我們要加強對骨干員工的評價和選拔,使他們能在最佳的角色上、在最佳的時間段,做出最佳的貢獻并得到合理的報酬,這些與他們的年齡、資歷、學歷……無關。我們要適應評價的多元化。天底之下有桿秤,但劉羅鍋只有一個秤砣。我們在人力資源崗位稱重時,要多有幾個秤砣,分類應用,對標電子工程師只是一個秤砣。
對在特殊情況下,克服困難,但一時糧食產量也上不去的地區、部門的一些突出的基層骨干,可以上報一層給以一些評價。戰役的失利是領導之責,搶灘登陸的廣大英勇將士仍然光照千秋。我們要及時調整因戰爭、疫情……產生困難的國家的基線管理,將富余的人員轉到戰略預備隊去。
我們要理解做出大貢獻的員工,通過分享制,要比別人拿到手的多一些,或多得多。工作努力的一般性員工的薪酬也應比社會高20%~30%,當然工作效率也要高20%~30%。我們要注意優秀種子的發現,以及給以他們成長的機會。在互聯網時代,學習能力很強大,只要自己多努力,多踐行,努力奮斗的人,總會進步快一些,我們要創造一些機會讓他去艱苦地區、艱苦崗位、艱難的項目去放射光芒。那些在安逸小窩中的小鳥,終歸不能成為鯤鵬的。在這個時代,沒有什么奇跡不可以產生。現任俄羅斯國防部長謝爾蓋·紹伊古,就是一個直接從上尉提拔為上將的人。華為要做到群賢畢至,充分發揮組織潛力、奮斗者的潛力,優先給他們創造實踐機會。要允許相當多的優秀員工快速升級,多擔責任。我們要尊重有經驗的各級干部,讓他們在流程中發揮重要的骨干作用。但,按序排輩、按資歷排輩會使一部分優秀員工流失。人的工作生命周期很短,我們要讓它在最佳時段放射光芒。我們經歷二十多年的艱苦奮斗,形成了全覆蓋的大平臺,而且有數萬富有經驗的人在經營管理這個大平臺。允許一部分“自由電子”、“中子”沖擊內核,會激活核能,產生更大的能量,有什么不可以的,也不會不可控的。人的生命是短暫的,我們要讓一些優秀人員,在最佳時段上,走上最佳的崗位,做出最大的貢獻。激活組織,煥發個人潛力,充滿最大能量。各級組織對不善于學習的人,使用要慎之又慎。
公司的一些功能部門,以及一些服務部門,它們的工作特征是以過程為主的,它們更需要經驗的積累,資歷對他們是重要的,針對他們的人力資源政策應以穩定為主,淘汰別太快了。
我們是趕著牛車創業的,現在是高鐵時代了,有些人沒有“買”上票,許多人還不能當高鐵的“司機”,當我們調薪時,有一部分人降薪就不奇怪了。當然,這還是比過去的艱苦時期,掙得多得多了,牛車也賣的是“風光牛車”票,貴多了。不要與坐上高鐵的人比待遇。每個人都要找到自己合適的崗位,踏踏實實在那兒貢獻,使自己在隨時代進步的時候,不至于落得太遠。
我們在吸引社會高端人才的同時,更要關注干部、專家的內生成長,不要這個看不順眼,那個看不順眼,對做出貢獻的員工,放手讓他們發揮作用,試試看。我們要能接受有缺陷的完美。沒有缺陷,這是假的。
讓聽得到炮聲的人來呼喚炮火,一定要大道至簡,一定要分層分級授權。使管理標準化、簡單化。一定要減少會議、簡化考核、減少考試,不能用學生式的管理方式進行管理,更不能按考試得分影響薪酬。主要精力要集中在產糧食上,按貢獻評價人。
我們要形成一個奮斗者噴發欲出的態勢。國家可以“遍地英雄下夕煙”,“六億神州盡舜堯”。我們為什么不能是大多數人是英雄、模范呢?任何一個崗位,都能產生做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人都是可以有作為的。
未來20-30年內,傳統社會一定會演進為信息社會,雖然實現形式我們并不明白,但趨勢已經明顯。這是人類社會千年來最重要的轉折,充滿了時代的期盼與使命,我們一定要在信息的傳送、處理與儲存上做出貢獻。為滿足這樣的社會需要,網絡一定會發生巨大變化。我們要站在全局的觀點上,對未來信息傳送的思想上、理論上、架構上,做出貢獻。未來的網絡結構一定是標準化、簡單化、易用化。我們一定不要用在高速公路上扔一個小石子的辦法,形成自己的獨特優勢。要像大禹治水一樣,胸懷寬廣地疏導。我們不能光關注競爭能力以及盈利增長,更要關注合作創造,共建一個世界統一標準的網絡。要接受上世紀火車所謂寬軌、米軌、標準軌距的教訓,要使信息列車在全球快速、無礙流動。我們一定要堅信信息化應是一個全球統一的標準,網絡的核心價值是互聯互通,信息的核心價值在于有序的流通和共享。而且也不是一、兩家公司能創造的,必須與全球的優勢企業合作來貢獻。
面對著未來網絡的變化,我們要持續創新。為世界進步而創造,為價值貢獻而創新。在堅持延續創新的同時,要容忍不同意見和不同創新。創新要有邊界,我們要繼續發揚針尖戰略,用大壓強原則,在大數據時代領先突破。要堅持不在非戰略機會點,消耗了太多的戰略競爭力量。
面對未來大數據的潮流來看,技術的進步趕不上需求的增長是可能的,我們一定要走在需求的前頭。除了力量聚焦外,我們沒有別的出路。我們要看看成功的美國公司,大多數是非常聚焦的。難道他們就不能堆出個螞蟻包?為什么他們不去堆呢?當前,不是我們超越了時代需求,而是我們趕不上,盡管我們已經走在隊伍的前面,還是不能真正滿懷信心地說,我們是可以引領潮流的。但,只要我們聚焦力量,是有希望做到不可替代的。
盡管有一些產品不能形成技術優勢。但,要在標準化、簡單化、免維護化上下功夫。也要在商業模式上、管理模式上、人的奮斗精神、能力與責任心上,構建合理的優勢,形成差別,以獲取勝利的喜悅。我們決不走低價格、低成本、低質量的道路。若果那樣,將會摧毀我們二十年后的戰略競爭力。
我們不僅僅要在技術、市場、服務……上取得優勢,更要關注質量體系的建設,未來網絡容量越來越大,安全穩定越來越困難,質量是我們的生命。我們要高度關注大流量的大質量體系建設,過去我們的質量建設大多是關注產品、工程……的。我說的大質量體系,是個系統工程,要確保我們在未來大流量時代的及時、準確,傳送大的數據流量的安全、穩定、可靠,對大質量體系的認識,要有一個大的構架。這涉及文化、哲學……無限的領域,我們要充分利用世界各國的優勢,首先形成以中、德、日為基礎的大質量能力中心。
我們的技術戰略路線,這些年在聚焦上有了不少進步,才使今天效益顯著增長。要明白我們不是萬能的,大象踩死一只螞蟻,是必然可能的,沒有什么稀奇的,在主航道外,爭做雞頭的方法是不好的。
我們十五萬員工,歷時二十多年,努力劃槳,終于把華為這只航母,劃到了時代的起跑線上,而且在這條起跑線上的大船并不多,為什么我們不繼續努力在信息領域為人類社會做出大的貢獻呢?
前期的成功,也許會使我們的自信心膨脹。這種膨脹不合乎我們的真實情況與需求。我們還不知道未來的信息社會是什么樣子,怎么知道我們能領導主潮流。我們從包著白頭巾,走出青紗帳,不過十幾年,知道全球化也才是近幾年的事。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們還擔不起世界領袖的擔子,任重而道遠!雖然聚焦不一定能引領主潮流,但發散肯定不行。
我們在管理上,永遠要朝著以客戶為中心,聚焦價值創造,不斷簡化管理,縮小期間費用而努力。任何多余的花絮,都要由客戶承擔支付的,越來越多的裝飾,只會讓客戶遠離我們。因此,我們明確任何變革都要看近期、遠期是否能增產糧食。
我們未來十年的變革,逐步從屯兵組織,轉變為精兵組織。我們這樣理解,對前端的不確定,使用富有戰略眼光、富有組織能力、意志堅強的精兵組織;對確定的事情,由后方組織在戰略機動上適當屯兵(邏輯),以加強平臺支持服務能力的提升。
我們要持續的表彰那些為ITS&P、IPD、ISC、海外ERP、IFS……做出貢獻的人。昨天他們努力時,看起來是笨拙的,今天看他們是如此美麗。昨天我們窮,沒有辦法獎勵他們。今天的高效率,是昨天他們刨松了土地,不要忘了他們,就是在鼓勵明天的英雄。不要忘記歷史,就是要鼓舞奮力前行。
今天我們在強推LTC,為實現賬實相符、五個一而努力。一定要把代表處、站點的IT連接作為重點任務。不然不能支持未來五至十年時間的發展,我們要使代表處從屯兵組織逐步轉變為精兵組織。我們要重視戰略后備隊的培養,要不斷地總結經驗、案例,在五年內實現公司優化管理的目標。總結這些時,也要對一部分優秀員工介紹這些成功的大時空背景。
二、勝利的基礎
以上我說了三個方面管理的看法。下面說說,我們持續成功的三個要素。
1、必須有一個堅強、有力的領導集團,這個核心集團,必須聽得進去批評。
2、我們應該有一個嚴格有序的規則、制度,同時這個規則、制度是進取的。這個規則制度的重要特性就是確定性,這是我們對市場規律和公司運作規律的認識,規律的變化是緩慢的,所以,我們是以確定性來應對任何不確定性。
3、要擁有一個龐大的、勤勞的、勇敢的奮斗群體。這個群體的特征是善于學習。
三、長期戰略利益與短期效益之間的關系
上面說了長期戰略問題,但,得活到那個時候,才會看見長期戰略的價值。沒有短期的成功,就沒有戰略的基礎。沒有戰略的遠見,沒有清晰的目光,短期努力就會像幾千年的農民種地一樣,日復一日。
持續有效增長,當期看財務指標;中期看財務指標背后的能力提升;長期看格局,以及商業生態環境的健康、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等。商業成功永遠是我們生命全流程應研究的問題。管理要權衡的基本問題是現在和未來、短期和長期。如果眼前的利益是以損害企業的長期利益,甚至危及企業的生存為代價而獲得的,那就不能認為管理決策做出了正確的權衡和取舍,這種管理決策就是不負責任的。
商業活動的基本規律是等價交換,如果我們能夠為客戶提供及時、準確、優質、低成本的服務,我們也必然獲取合理的回報,這些回報有些表現為當期商業利益,有些表現為中長期商業利益,但最終都必須體現在公司的收入、利潤、現金流等經營結果上。那些持續虧損的商業活動,是偏離和曲解了以客戶為中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