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生活中總是傾向于美化自己,同樣,對于自己和他人做出某種行為的原因,我們的解釋也完全不同。你是否有這樣的經歷:
下班時碰到一個朋友,朋友心情不太好,向你訴苦,認為自己今天諸事不利,對你說:“事情全部都變得很糟,這讓我很生氣。”你雖然在附和著,心里卻不認為朋友說的全對,你在想:“他是個脾氣暴躁的人,所以總容易生氣,讓別人覺得不太友好。”當然,若是你自己遇到了和朋友一樣的事情,你也會傾向于認為“事情全部都變得很糟糕”,而不是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實際生活中,某個人也常常會主動提起一個自己熟悉的話題并控制談話內容,這往往使別人過高地估計他們的學識和能力。也就是說,在解釋他人行為時,我們通常會忽略情境影響,犯基本歸因錯誤,而在解釋自己行為時,我們又過多地將原因歸結為情境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