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天氣好怪,都十月中旬了還在過夏天,這兩天我還熱得要吹電風扇。不過我好喜歡這樣晴朗的天,暖洋洋的,萬物都生機盎然,做什麼都感到興致勃勃。
今天是周日,請了兩個好朋友來家里玩。我們吃飯、聊天,談著各自的生活中的事情、問題,交流著各自的看法,很開心。與親人、朋友在一起時,我總是會很快樂,我是個典型的“群居動物”。我喜歡與人在一起時感受到的那份關切、友善、欣賞、尊重、相互理解、傾聽、心與心的交流、智慧的傳遞、被人關懷與理解的喜悅……這些都是滋養心靈的養分,它們都有一個源頭,就是——愛!
關于“愛”(LOVE),是人世間最古老、又最新鮮的永恒的話題。沒有人不關注它,沒有人真的認為他不需要愛。幾乎大多數人都認同:愛與人生的幸福密切相關。當今世界,人們追求著許許多多不同的目標,但尋求愛與被愛卻幾乎是共同的。大家都在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和努力尋求著愛,追逐著愛,但是為愛受挫的人卻比比皆是。看看我們的周圍:多少親人形同陌路,多少好朋友反目成仇,多少曾經愛的死去活來的情侶走向分手,多少家庭出現危機重重……為什麼?不是我們不想要愛,而是我們缺乏愛的能力!愛,不僅是一種狀態,她更是一種需要心智技能的行為,是一種人生中最重要的能力。所以,我們光有愛的意愿還遠遠不夠,我們還要去學習如何去愛。下面,是我講課當中的一段內容,很想與大家分享:
愛是一種能力:LOVE新釋
“L”代表傾聽(Listen)——愛就是無條件、無偏見地傾聽對方的需求,并且予以幫助;
“O”代表感恩(Obligate)——愛需要不斷的感恩,付出更多的愛,培育愛苗;
“V”代表尊重(Valued)——愛就是展示你的尊重、真誠的鼓勵、悅耳的贊美;
“E”代表寬恕(Excuse)——愛就是仁慈地對待、寬恕對方的缺點與錯誤,幫助他發揚優點與長處。
“愛”的層次: 關心——理解——尊重——責任
這個“LOVE”新釋太好了,它告訴我們愛的能力起碼要包括:傾聽、感恩、尊重和寬恕。
第一,關于傾聽——
最重要的是,始終保持謙虛(虛心),才能真正開始傾聽。這就是我們學習型組織所說的“空杯理論”。當你滿腦子都裝著自己的觀點、見識、意見、看法的時候,你的腦袋就像一個盛滿水的茶壺,什麼東西也“倒”不進去。別人講的話,你會聽而不聞,你能聽到的只是你想聽到的東西。所以要做到傾聽他人,首先要“倒空”自己,讓自己的心靈留有空間不斷地注入新的內容。一個自認為比別人聰明、無所不知、自負驕傲的人,很難聽進別人的忠告,也很難吸收到有用的知識、信息、經驗等個人成長必須的養料。
什麼是“虛心”?我想應當是:
當遇到高于自己的人,要不錯過機會聆聽他的教誨,學習他的智慧,不卑不亢;
當遇到低于自己的人,要體諒他的局限,發現他的長處,寬以待人,不恃不傲;
當與人發生矛盾分歧時,首先“把鏡子轉向自己”,反省自己:我什麼地方做得不得當、不周到?
當遇到別人的反對和批評時,先不要急于為自己辯解、反駁,而是冷靜地三思,敏銳地檢討自身的缺陷、不足,想想對方說的是不是有些道理?他為什麼會這樣想、這樣說?
任何人對世界的認識都是有局限的,對自己的認識也更是有局限,但我們往往認識不到這一點。我們他喜歡自以為是,我們常常帶著自己的有色眼鏡去看世界、看他人。當我們的“眼鏡片”是紅顏色的,我們就以為世界都是紅彤彤的一片;當我們的“眼鏡片”是綠色的,我們就以為到處都是綠油油的。這就是我們的“心智模式”的作用(相當于你的“眼鏡片”)。如果你帶著紅色眼鏡片,他卻帶著綠色眼鏡片,你們兩個討論事物是什麼樣子時肯定會產生分歧。你聽他說“這個東西是綠顏色”的時候,你駁斥他:“絕對不是,這是紅的!”結果會怎樣?在我們的生活和工作當中是不是時常出現這樣的意見分歧和沖突,我們都認為自己看到的是千真萬確的,錯的都是別人!所以許多的矛盾、誤解、沖突和傷害就這樣產生了,我們還滿肚子委屈、氣惱和憤恨!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就這樣被推開了、疏遠了、冰凍了、傷害了!
所以,虛心就意味著無論什麼時候,都尊重他人的想法,都意識到別人與我的意見不一致,一定有他的道理!這時候你就會愿意去傾聽他的想法、觀點,探詢他想法背后的原因是什麼,你就會發現你過去不曾了解的東西,你就有所學習、有所收獲,你就會在這種不斷學習中快速成長。同時,你對別人的理解和尊重,能為你贏得信任和友誼;你對愛人的理解和尊重會加深他(她)的愛意和眷戀,會縮短你們的心靈距離!
所以——
最深和最有益的傾聽意味著人與人的關系。這并不只是一個工具或一種戰略,而是一種看待世界的方法。
阻斷信息的交流就如同阻止血液流動一樣,這將威脅到我們之間的關系和組織的發展。不管是對個人還是對組織來說傾聽都是一種基本的生存技能。
中國古代對聆聽的看法
n 上學 神聽 骨髓 覺照 性之所至無不通
n 中學 心聽 肌肉 覺悟 事之所悟無不計
n 下學 耳聽 皮膚 覺觸 身之所觸無不知
聆聽的技巧:
1、停止說話——停止對別人和對自己說話,學習按奈住內心的聲音。當你說話的時候,絕對沒有辦法好好聆聽。
2、想象別人的觀點——假象你處于他的位子上,做他的工作、面對他的問題、用他的語言、和他有相同的價值觀,會是什麼樣的情況?
3、注視對方,觀察言語之外的信號——如肢體語言,搜尋言外之意,探詢他可能隱瞞或沒有解釋的部分。
4、不要打岔——再忍不住,也要坐著不動。
5、聆聽的時候,只能有正面的回應——別人發言時,千萬不要以批判性、否定性的評論打岔。克制自己,只提出建設性的回應。
6、重述別人發言的要點——確定你真的了解別人的意思。
7、停止說話——這是聆聽的第一條、也是最后一條守則,因為所有其他技巧都要靠這條才行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