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微觀經濟主體的中國企業,已經跨越了簡單生產型和資本原始積累的階段,站在了探求新的成長方式的十字路口上。在不斷變化的內外大環境下,面對CEO熱、高新技術熱、信息增值熱等時尚的誘惑,企業感到迷茫和困惑。加上企業自身管理的基礎未能夯實,以及規范的管理制度沒能建立起來,致使企業管理的重點逐漸偏離。我們不能不看到,目前不少企業都存在著下列的一些普遍問題,怎么來看這些問題,我們來探索一二。
問題一、偏重于自然經營缺乏戰略發展眼光
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企業都需要長遠的發展戰略,分析自身經營的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作出具有長遠性、全局性的企業經營與發展的構思和規劃。但事實上,我國真正有戰略的企業并不多,真正重視戰略的企業更少,多數企業仍停留在低水平的自然經營狀態。走一步算一步,走走停停,幻想著車到山前必有路。他們認為面對千變萬化的市場,戰略太虛無飄渺,與企業的現實相去甚遠。即使要有戰略,那也是大企業的事情,中小企業連生存都是問題,還要什么戰略。況且市場瞬息萬變,戰略對于市場是站(戰)不了,掠(略)不走的。
缺乏戰略意味著缺乏思考未來的能力,企業不能以系統的觀點思考企業的未來,對自己如何發展、怎樣發展、主體架構、基本思路、目標與階段等方面是模糊的,就無法在經營中找準方向。武漢大學的陳春花教授認為,企業做好戰略管理,才能解決三個問題:①企業的主要方向是什么②企業將在什么空間內求得生存和發展③企業用什么相對優勢來累積企業的長期核心競爭優勢。
所以不要扼殺戰略思想,要問問自己,我們的方向是什么?怎么來達到這個目標?要用怎樣的狀態來達到?等等。
問題二、重視企業家的作用而忽視企業制度建設
普遍有一種現象,那就是我們的環境熱衷于樹立個人權威,把企業家等同于企業,甚至記住企業家的名字比企業的品牌還重要,企業的成功使企業家的成功,而失敗則成了企業家的失敗。企業有了成就,媒體及企業“一班人”前呼后擁,歌功頌德,這也助長了企業家把企業的影響力建立在其個人聲望的基礎上,造成舍我其誰的局面。企業的事經常是由一人拍板決定,當制度與企業家發生沖突時,制度就被束之高閣。
這樣的企業人們稱之為“能人企業”,即一個企業完全靠一個企業家的個人能力生存。而如果發生領導人更替則會給企業帶來強烈的地震,一損俱損。而在國外,企業的一個總經理調走了,企業里發生的變化只有一個:即坐在總經理職位上的人換了,或許領導者的個人領導風格也會有所變化,但其他的一切按照規定的制度正常運行。這種差別主要是因為缺乏制度的規范化。
一個成熟的企業應該是企業家通過建立一個有效的團隊和完善的制度來提供產品與服務,并以此提升其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一旦企業離開領頭人時,仍然能夠繼續生存與持續發展。
不可否認,企業家是企業的靈魂人物,他們有思想、有魄力、善經營、會管理,他們通過企業這個組織來實現其個人抱負,他們是企業的創建者、設計者和改革者。但是,在一個現代企業制度健全的組織里,個人的作用是不可能離開管理團隊和內部機制的。通過團隊貫徹和實施企業運作目標,通過制度激勵和約束有關當事人的行為。所以,在企業里構建出資人、經理人、管理者和員工之間互相激勵,互相制約的制度是最重要的。企業創建初期可能主要是靠企業家的膽識和威望,企業小的時候問題不是很大,一旦企業壯大后就一定要有規范的制度,這是企業走向現代管理的一個必要臺階。
由企業家所倡導、改善并為實踐證明是成功的企業運行的機制,體現了企業發展所需要的理念,一系列規則,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競爭優勢,作為傳統延續下來,穩定地支撐著企業的正常運轉。如美國通用電氣公司上百年經久不衰,經歷過多次領導人的更換,現在仍然是世界上最優秀的跨國公司之一,它并沒有依賴于某一個領導人。
沒有完善的企業制度管理,就沒有企業的持續發展。
問題三、希望讓每個顧客滿意而忽視鎖定忠誠客戶
在現代的企業經營理念中,不能不提到的是市場導向問題。市場營銷最基本的出發點是滿足顧客需要。對于某種產品或服務,顧客都會有自己的體驗,而這種體驗很容易通過各種途徑相互傳播,由此形成顧客群共鳴。所以,企業為了避免流失顧客,盡全力滿足每一個顧客的需要。多一個顧客,就多一份可能的收益。
對企業來說,要獲得一個客戶群,都要投入一定的成本代價,不僅包括廣告、工資投入上的花費,更多的是由于客戶目標不明確,以及目標太多為企業帶來的管理上的復雜性。事實上,我們不可能滿足每一個客戶的要求,畢竟不同的客戶有不同的要求,如果一味追求滿足每一個客戶的要求,很容易的犯的錯卻是傷害了對企業價值最大的客戶群,也就是忠誠客戶。當企業因有太多的顧客目標而對忠誠客戶的注意力不夠時,忠誠客戶極有可能失去對企業的忠誠。對企業來說,只有放棄價值不大的客戶才能集中到最大價值的客戶。而集中之后,一個企業才能真正為自己的忠誠客戶帶來超出他期望的價值并讓他體驗驚喜。
何謂忠誠?即是說對企業有強烈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并與企業保持長期的聯系,一般情況下不會發生變化。忠誠客戶是企業最值得重視的人,也是會給企業帶來長期利潤的人。忠誠客戶也是企業的核心性優勢。
視忠誠客戶為企業的戰略資產進行管理,企業將擁有持久的競爭能力。
問題四、注重全面管理而忽略關鍵環節
全面管理,是一種系統化管理的觀念之體現,涉及到的有全面成本控制、全面質量管理、全面營銷管理等。企業為了做到這個,勢必要求全體員工都來重視管理而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得盡善盡美。事實上呢?我們不能不說,不可能每一個環節,每一件事情都能做得很好。若要凡事都做得很好,就必然會分散管理層的精力和時間,更嚴重的是全面鋪開就會影響對關鍵環節的投入,實際上制約了這些方面的發展。因為一個企業的資源畢竟是有限的。
企業管理,其實就是為了獲取最大的效益利用有限投入得到最大產出而進行的。企業要把自己的人力、財力、物力投向經營管理的關鍵環節上去,而對非關鍵的環節僅要求做到合格,達到正常運轉狀態即可。只要關鍵環節得到強化,就能帶動其他環節的提升。從競爭角度考慮,一個企業各方面的工作都不錯,只能保證企業的一般性競爭力較強,只有企業某一關鍵環節比競爭對手優越時,才能使企業具備獨特的競爭優勢。
正如海爾的張瑞敏所說:“作為企業的領導者要有善于把握大局的能力。在眼前一堆事情里你能不能找出一個最關鍵的問題來?找出制約企業發展的根本問題來?解決這個問題是否會對其他問題產生什么影響?這種很快抓住主要矛盾的能力,是企業的領導者必須具備的”。
為此,企業應重新審視自己的產品及服務過程,從效益與成本的比較中,研究自己真正具有比較優勢和可能的競爭優勢,集中力量培育并發展這種優勢,把不具有優勢的或非核心的一些環節分離出去。如同杰克·韋爾奇說的:“NO.1,NO.2,Fix,Sell,Close(要么第一第二,要么把它整合成第一第二,否則就賣掉關閉)”
集中使用資源精力時間,創造關鍵環節上的絕對優勢,形成企業核心能力。
問題五、追求最新技術而忽略核心技術
定位自己的企業核心競爭優勢,然后采取相應的技術,這樣的企業無論在成本還是營銷都不會輸給對手。然而目前來看卻是不少企業就一味地追求技術的先進性。最典型的是,納米技術自問世以來,受到了各大企業的極力追捧。采用納米技術生產的服裝、家電產品和工程材料逐漸成為市場的新寵兒。人們始終認為運用納米技術代表了未來產品的發展趨勢,具有極大的贏利空間,因此不管有無條件,企業都想方設法大打納米牌。
看一個企業有沒有競爭力,說到底就是看企業能不能用較低的成本提供比別人更多更好的產品和服務。競爭功的概念永遠是一個成本的概念,是成本與效益的關系,本質上是成本問題。
企業戰略管理學里面有一個重要的概念就是核心技術,它要求的是最有競爭力的技術,是符合企業持續發展優勢的技術。核心技術是在企業所有相關技術群中,具有競爭優勢的關鍵技術。企業的核心技術如果在市場上處于較為有利的地位,企業產品就具有了很強的競爭力,并能獲取較高利潤。
企業應該做的是對自身的技術進行分解歸類,確定出哪些是具有相對優勢的技術;哪些是相對薄弱但在企業現有產品中又是非常重要的技術;哪些是對現有的產品優勢不那么要緊但對即將出現或未來可能出現的商機卻是至關重要的技術;哪些是經過重新整合和補充能使企業有發展潛力的技術等等。在這一分析和判斷的基礎上,企業就能制定出它的技術發展戰略,確定出哪些是要集中強化的技術,哪些是需要開發的技術,哪些是需要跟蹤的技術,哪些是作為一般安排、甚至要放棄的技術等等。通過對企業這些技術的整合,找出自己的核心技術。
核心技術,是一個企業區別于其他企業的根本所在。核心技術的缺失,競爭的落腳點就無處可尋。特別是當我們的企業從國內市場走向國際競爭的大舞臺時,對核心技術的追求要成為管理的重中之重。
定位企業競爭,先要學會定位核心技術所在!
問題六、看重外招人才忽視內部人才
一個企業的最終競爭力說到底還是人力資源!就這個問題上有不少的誤區。一些企業認為只要將一流的人才招入門下,就可以變成一流的企業;一些企業則片面地認為,學歷越高越好,牌子越響越好。而對人才的觀念不是博士碩士就是外語計算機。兩眼朝外看,對企業內部的人才視而不見。由此造成“招來女婿氣走兒”的現象。迷信外招人才,忽視內部人才,間接地使不少員工的外流,而由此將帶走先進的思想、核心技術、管理經驗、重要客戶、社會關系等一系列企業發展的重要資源,而這些資源的流失造成的巨大損失可能長期難以彌補。
其實高學歷人才對于企業來說并不一定是合適人才,因為用人的基本規律是指人只有處于合適的位置上并能充分發揮其才能,才是最有效益的。企業要招聘的人是合適的人才,只有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才會對人才有吸引力。況且高學歷人才對企業的工作環境,以及個人發展和條件要求相對苛刻,一旦企業不能提供相應的條件,這類人才就很難留住,造成人才資源的浪費和企業成本的增加。
企業目標的實現主要依賴于一些核心員工。他們有較強的專業技術和技能,豐富的工作經驗以及杰出的經營管理才能,對企業的生產經營起著關鍵作用。企業要著力營造一種吸納、激勵、留住核心員工的良好文化氛圍。由于核心員工有其獨特的心理、情感和職業需求,營造好的環境讓核心員工滿足他個人需求的同時實現企業運作目標是管理者的工作之重。管理者要和核心員工相互交流、溝通,共同制訂企業的目標和未來職業生涯計劃。作為管理者必須要學會如何把核心員工放在一個能夠讓其充分發揮才能的位置上。激發他們的創造性,給他們富有挑戰性的工作。 所以企業應該著力營造激勵、發揮專長的良好環境,使許多優秀人才被企業所吸納并沉淀下來。用心去對待核心員工,核心員工必定會全力報效企業。
核心員工就在企業內部,關鍵看你怎樣挖掘,不用一味地招外才了!!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宏觀環境的影響,面對時刻變化的市場環境,我們該有怎樣的經營策略,我們該怎樣挖掘目前企業存在的問題則是成為我們企業擁有什么樣的競爭力的關鍵。解決好目前存在的問題,挖掘企業的潛質潛力,只有這樣,企業才能進一步持續發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