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又統不了,獨也獨不成。如何完成臺灣這樣一個跨時代的優美轉身呢?這要一個較長的時間,但也決不是遙遙無期。臺灣分裂割據已有半個世紀,再等半個世紀又何況呢?復雜的政商關系和他們所謂的游戲規則,也構造了臺灣政治經濟大的關系格局,并成為了臺灣“金權政治”的經濟基礎,重重地壓在了中下層臺灣民眾的身上,完全限制和約束民眾的反抗程度和反對的聲音。與此同時,他們為了爭奪各自更大的政治、經濟利益,也造成了彼此之間不少的矛盾和沖突。這些矛盾和沖突如果爆發,就會形成重大政治事件或是導致巨大的社會變遷。 團結臺灣同胞很重要 ,不僅團結同意大陸統一方針的臺胞,更要團結有臺獨傾向,有臺獨言行的,堅決主張臺灣獨立的臺胞。臺灣半個世紀被日本占領,后來又有半個世紀和大陸隔絕。大陸又比較落后。這些都影響臺灣同胞對大陸的態度,大陸的傳媒在臺灣受到嚴厲的限制。這些都決定了我們爭取臺灣同胞的工作是長期的、艱苦的、細致的。臺灣人民是我們的血肉同胞,我們要動之以情。增加臺胞對大陸的認同感,不能激化臺胞對大陸的對立情緒,統一能給臺灣人民帶來看得見的好處,他們就會擁護統一。大陸是大而不夠強,臺灣是小而比較強。大陸的面積是臺灣的二百七十倍,人口是五十多倍,人均國民產值約為臺灣的四分之一,但大陸沿海發達城市和臺灣就相差無幾。綜合實力,大陸就比臺灣強。大陸臺灣這種大小的局面是無法改變的。強弱是后天的,可以變化的。過去的四分之一世紀,大陸的人均GDP就增加了近六倍,由貧窮變成溫飽,正走向小康。 因為大陸大、臺灣小,兩岸發生沖突,如停止人員來往,切斷經濟聯系,大陸承受能力就比臺灣大得多。因為大陸大、臺灣小,大陸經濟發展的潛力就比臺灣大。臺灣當局鬧獨立,族群分裂,擴張軍備,和大陸關系緊張,島內人心不穩,經濟發展緩慢。 今年歐洲商會的藍皮書已出爐,措辭犀利尖銳,不客氣的批評比往年猶有過之。一連四五年,歐、美商會都異口同聲呼吁臺灣當局,一定要解決海峽兩岸的僵局,盡快開放直接“三通”,否則后果不堪設想。但是,數年來臺當局處變不驚,對歐美商會的勸告充耳不聞。臺灣若再不處理兩岸僵局、開放“三通”,則有喪失競爭力的危險!一年匆匆過去,歐洲商會據實以告,去年說的那個危險,現在已經成為現實了。從國際經濟報告中可以查到,臺灣的經濟競爭力逐年下降,穩居亞洲四小龍之末,而馬來西亞、泰國正急起直追。但臺灣當局一點不在乎,繼續玩政治。歐洲商會比臺灣當局著急,臺灣不能等到2008年,要立即采取行動,現在不解除兩岸管制,將來還會有越來越多的歐商撤出臺灣。去年歐洲商會有15個會員撤離臺灣,今年到目前為止,33個會員退出臺灣。不到兩年走了近50家歐洲企業,速度驚人。他們多數轉移到首爾、北京、上海等地,部分在臺的歐洲企業正在縮小營業規模。 歐洲企業在臺灣的投資超過了146億美元,是臺灣最大的外國投資集團。今年5月,美國商會發表的白皮書,重點也在兩岸經貿關系的解凍。美國商會會長坦率要求臺灣當局,盡速開放兩岸直航。他認為臺灣推銷自己的優越地理位置、語言文化等優勢,都沒有說服力,兩岸之間“人貨自由往來”才是關鍵。 歐洲商會說出了美國商會不敢說的話,因為美國對臺軍售關系到美國軍火商的利益,他們有行規,不能壞了自己同胞的生意。但是歐洲商會說明了真相,臺當局與美國唱雙簧,把中國大陸的軍事威脅夸張的未免過分,最后受害的又是臺灣的經濟。禁止直航、限制大陸人士來臺工作,2400多項大陸制造的商品不準進口、對臺資企業在大陸投資的上限為企業總資產額的40%等等。 倒扁、罷免、“倒閣”、“修憲”、查弊案一幕幕地上演著,經濟早成了無人問津的冷門,特別是被壓在社會底層的臺灣農民,更沒人理。上次臺灣果農上了新聞,還是因為臺灣水果首次銷往大陸,熱了一陣子又沒了農民的消息。如果與大陸農業交流效果不大,農民獲利不高又喜從何來?兩岸農業交流將替代臺灣農業的論調恐怕也嚇不倒人。臺灣多年來以出口貿易為經濟命脈,和任何貿易伙伴往來,都有被對方偷學、仿冒、搶走生意的危險,本身不求上進,很快就會被別人取代。祖傳秘方可以吃幾輩子的傳說已成了神話。臺灣數十年來有今天的經濟成就,臺商居功厥偉。發展愿景的實施方案重點在今后3年的發展規劃,即第一階段沖刺計劃,包含“營造優良投資環境”、“開創產業發展新局”。“營造優良投資環境”即提供土地優惠、充裕勞動力供應,提供資金協助,提高環評行政效率,建立企業投資機制。“開創產業發展新局”包括新興產業發展,產業升級轉型,產業均衡發展。“臺灣有經驗,大陸有市場。”立即開放兩岸直接“三通”是提升臺灣經濟的特效藥,這已經是眾所周知的常識了。在臺美國商會、歐盟商會,一連幾年都在年度白皮書中要求兩岸“三通”,但是扁當局一律不予理會。故此這份“行政院”核定的方案,又流入舍本逐末的文字游戲,只是這場文字游戲比以往的要仔細一點,略略要求當局要提高效率,枝枝節節應對一下而已。 這樣無止境的等下去,最后的結果將是滿盤皆輸。目前最可行的措施應當是,放寬金融業開拓大陸業務的資金運用限制。臺商多年來在大陸厚植人脈,島內的人才濟濟,蓄勢待發,再加上與大陸同文同種,幾乎立刻就能與對岸融為一體等,這都是別家所不具備的特殊條件。臺商們希望不要等太久,大陸的市場雖然大,但也不是無窮無盡的。苦苦的等待總不是辦法,眼見著大好時機在面前流失,讓人憂心如焚。有一個寓言,說龜兔賽跑,這大家都知道。當然兔子不睡覺,烏龜是跑不過兔子的,但如果遇到一條河,兔子就束手無策了,烏龜就能游過去。如果兩個能夠合作,兔子能背著烏龜跑,烏龜能幫兔子過河,就達到了雙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