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中國是一個前所未有的二元經濟,而且是三七開的二元經濟,我國這么多年的經濟發展,每一年GDP以10%的成長率增長的原因,就是二元經濟的過熱部門推動的,因此我們GDP的組成是非常扭曲的,超過一半都是固定資產,消費不到35%。因此,逼迫大量的出口,因此逼迫大量的積累外匯,因此人民幣升值厲害。這個匯率的上升,打擊到了二元經濟過冷的部門,尤其是出口導向為主的經濟。 一個意義及其重大的新《勞動合同法》倉促推出,造成雙輸,又增加了壓力,使得二元經濟的過冷環節更冷。
宏觀調控的錯誤,又打擊了二元經濟里面民營企業。在這個打擊之下,會使得二元經濟的資金流向由過冷的部門轉向過熱部門,使過熱部門更熱,過冷部門更冷,造成宏觀調控失敗。通貨膨脹除了二元經濟過熱部門通脹以外,過冷部門也一樣膨脹,再加上金融超限戰,國際大宗物資價格不再是供求決定,而是國際炒家決定,現在這些物資進口到中國,是二元經濟結構扭曲在一起,極難克服。
二元經濟過熱部門有膨脹,過冷部門,以豬肉為例一樣膨脹,再加上今天的國際金融炒家操縱大宗物資的定價權,供求和需求沒有用了,所以使得國際金融價格打漲,這幾個力量使得通貨膨脹嚴重。國際通貨膨脹所顯示的意義,使得我們走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金融超限戰的時代,而我國的人才是不足的,在這個金融超限戰之下,我舉例來說,透過建行的改制,他們輕輕松松席卷了1300億元,同時席卷了每一個支行20%的股權。
為什么我們制造業衰退?真正的原因是我們的國際產業鏈是錯誤的,我們在整個六加一產業里面只做了“一”,而沒有做“六”,但是“六”創造了90%的價值,“一”只是創造了10%的價值,而現在我們越生產,美國越富裕,而且是九倍的富裕。我們的制造業怎么辦?不能以過去的勞動密集為主要思考,因為整個產業鏈里面勞動成本已經不重要,那么你要怎么做?你必須從一進入到六的整合。所以短期之下,你要確保投資風險的降低,確保現金流的上升,中長期之下,要從一走到六,這才是我理解的產業升級,而品牌效應,只是產業鏈高效整合的必然結果。
今天的企業家難做,不僅進入到金融超限戰,同時還有產業鏈的戰爭,這兩個戰爭都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由于產業鏈定位錯誤,價值本來就很低,因此就特別經不起風吹草動,我前面講的匯率、新《勞動合同法》、宏觀調控會使得產業鏈定位錯誤突然一起的爆發,使得我們出現了躲避百分之二三十的企業。
中國經濟不是過熱,而是二元經濟環境,過熱和過冷同時存在。過熱的是對GDP有促進作用的行業、地方政府想極力推動的行業,如樓市。過冷的是民營制造業。
其實我們過去對于我們經濟的理解都是錯的,中國經濟根本不是過熱,也不是所說的過冷,而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二元經濟環境,也就是過熱和過冷同時存在。
我們以大家熟悉的GDP為例,這是非常畸形的GDP,和歐美相比非常奇怪的。我們以日本為例,他們的GDP組成是以消費為主的,為什么以消費為主?我想喝礦泉水就生產礦泉水,我穿衣服你生產衣服,這就很正常,因此他們GDP當中消費的比重是70%,而我們不是,我們的消費只有別人的一半,只有35%。那么我們的GDP是什么東西呢?就是我告訴各位的,二元經濟當中過熱的基礎建設工程拉動的經濟發展,因此我們GDP幾乎超過一半都是你們看到的高樓大廈、橋梁高架等等,叫做固定資產投資,而消費只有35%,因此我們是一個消費力嚴重不足的國家。這就使我們浙江的做出口的企業要轉內銷更困難,因為我們國內的消費太少。
出口過多,使得我國出口減掉進口的貿易順差驚人,而日本,他已經夠驚人了,他們的比例占到了4.5%,我們更可怕,我們幾乎是日本的兩倍。大家知不知道造成深入結果?那就是外匯大量的積累,2007年12月突破1.5萬億美元,現在已經超過1.8萬億美元,過幾天可能就達到2萬億,這一切都是流血的出口創造的必定積累的美元外匯。
這個新《勞動合同法》的推出,配合上面的匯率的上升,進一步打擊了二元經濟里面過冷民營企業部門,更不想干了。
但現在的宏觀調控問題非常嚴重,那就是跟隨著匯率上升,新《勞動合同法》的推出以后,宏觀調控對于二元經濟的打擊是不可想象的。宏觀調控什么意思?提高利率,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問題不是這樣的。在二元經濟環境之下,宏觀調控的推出將透過三個管道,使得我國經濟進一步惡化。
第一管道,那就是在宏觀調控的壓力之下,銀行從民營企業部門大量收回流動資金,然后打給過熱的部門,比如地方政府,去搞開發去,去修橋鋪路。這就是4年宏觀調控下來,我國的信貸規模增長率和廣義貨幣增長率依然維持在16%到18%的水平,而沒有因為宏觀調控下降。這是第一個管道無可避免的,使得資金從過冷的部門轉到過熱的部門,因此使得過冷的部門更冷,過熱的部門更熱。
第二個管道,那就是在匯率、新《勞動合同法》、宏觀調控的壓力之下,江浙、廣東的企業家更做不下去了,尤其是出口導向型的,他們也不想干了,把很多應該投資而不投資的錢抽出來,從過冷的部門拿出,打到過熱的部門,去炒樓、炒股。這個行為使得過冷的部門更缺資金,過熱的部門資金更多,所以更熱。
第三個管道,簡稱海爾現象,就是原先在過冷的部門做家電制造的工廠做不下去了,因為蕭條,因此從過冷的部門拿出大量的資金到過熱部門自己做開發商,這種現象非常明顯。第三個管道也同樣的使得資金從過冷的部門流到過熱的部門。
第一個管道通過銀行,第二、三管道是企業家自己的行為,這三個管道都不可避免的使得資金從過冷的部門轉到過熱的部門,所以過冷的部門更冷,更熱的部門更熱,而使得的4年宏觀調控失敗,就是這個原因。所以這個股市、樓市的泡沫,就是敲響了制造業的警鐘,回光返照。所以今年的股價、樓價的下跌,你不感到憂心忡忡嗎?因為我們中國經濟發展的主體——制造業產生重大的危機。
最近黨中央的領導到江浙、到廣東視察,我個人非常認可,因為我希望各級領導干部能夠真正的下基層,去了解我國制造業出了什么問題,不要簡單的用宏觀調控政策來應對,因為我國經濟太復雜,它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全世界獨一無二的二元經濟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