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晚會上,劉翔毅然拒絕了“賣唱”的邀請,當時他說了這樣一句話:“我已決定不再當眾唱歌,因為我想告訴大家,我是一名運動員——無論過去做過什么,我的尊嚴在于跨欄,不是唱歌。” 這句話完全可以和他在奧運會上震撼世界的表現相媲美。 “我是一名運動員——無論過去做過什么。”但這時能說出這樣的話,表明脫去浮躁、洗盡鉛華后的劉翔對自己已經有了清醒的角色定位,他知道:我是誰?我應該是誰?他對“我是一名……”存在著一種敬畏的心,無論能給自己帶來多么炫麗的名,帶來多么豐厚的利,都毫不猶豫,斷然拒絕。
那么,劉翔為什么要這樣執著于自己的角色定位呢?為什么對自己的角色定位那么清醒,甚至保持警惕呢?這里面有什么道理和好處呢?
美國有一個很有名的AA戒酒協會(alcoholics anonymous),幫助了很多有酒癮的人,這個協會有一個很著名的信條:假裝戒酒,弄假成真!戒酒先從假裝開始,持續地按照假定的角色行動,就會真的把酒戒掉了!
我們想我們自己是什么樣子,我們強迫自己按這種樣子行動,我們就會擁有這樣的感覺,最后我們就成了這樣的人!
也許你會覺得這樣是不是太簡化了:做一次好事就會成為一個好人?極端害羞的人,會因為強迫自己與陌生人說話,突然變成開朗的人?
但AA戒酒協會的成功告訴我們,當我們面對酒癮這樣強大到難以克服的敵人時,給自己一個新的自我定位,然后行動,就會創造奇跡!酒癮都可以戒掉,其他的有什么不能?所以,劉翔可以成為改變運動史的英雄,不是沒道理的。
所以,少一點反省與討論,多一點行動吧,只有行動才能改變現狀!而如何行動?從演戲開始!人生就是一個舞臺,所謂的失敗,無非就是你應當扮演的角色沒有演好,無非就是在角色轉變的時候,你把其它角色的行為與情感帶入了新的角色!
所以,人生最大的悲劇不是失敗。失敗并不可怕,跌倒了,站起來就是!
人生最大的悲劇在于不知道:我現在是誰?我應該是誰?不知道自己現在是誰,現在就廢了,不知道自己應當是誰,未來也廢了!
不幸的是,“我是誰”“我應當是誰”并不是由自己決定的,而是由我們所選擇的參考背景決定的。我們選擇了父母做背景,我就是兒子,或者女兒。我們選擇了學校做背景,我們就是學生。我們選擇了地域做背景,我們就是北京人,四川人或中國人!我們選擇了社會,我們就是公民!
所以,如果你想知道“我是誰”,那么,你首先要選擇你現在所處的背景,然后才有真正的回答。如果你選錯了背景,比如在社會中,你卻選擇了父母做背景,回答自己是兒子或女兒,那么,等待你的就將是角色錯亂帶來的困惑:沒有人會象父母對待子女一樣對你,你要等待象父母一樣的關懷,你可以等待,但沒有人會理你!
我們應當選擇什么背景來回答:我是誰?我應當是誰?
業余球員與專業或職業球員的差別是什么?最重要的差別不是水平,而是角色差別!業余球員以球為業余愛好,既然是業余,做不好沒關系,只要愉快就好。而專業球員以球為生,既然是賴以生存的職業,做不好就不能夠生存,做不好是一種恥辱!所以,劉翔會說:“我的尊嚴在于跨欄,不是唱歌。”
人生最大的悲劇不是失敗,失敗并不可怕,跌倒了,站起來就是!人生最大的悲劇在于不知道:我現在是誰?我應該是誰?而一旦我們知道現在自己是誰,現在就不再重要了,因為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未來應當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