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績跟蹤與質詢系統的構造:用事實與數據構筑戰略實施的基礎
既然效果與成績只有建立在數量化管理的基礎上,才能公正地評價每個人的行動,那么我們的業績跟蹤與質詢系統就應當從流程上,體現這種通過事實與數據來管理行為的思想。如何實現這一點?這里是我們提出的業績跟蹤與質詢系統包括四大部分:數據收集、報表填寫、質詢會和行動改進方案。
第一部分,數據收集
在業績跟蹤的過程中,數據收集是基礎環節,可以說,數據直接影響到業績跟蹤的成敗和能否解決真正的問題。這里的要點是:一:數據的來源必須可靠,真實可信地反映工作業績,二,數據必須有代表性,完整全面地反映工作業績,三,通過周期性的數據收集過程,及時發現偏差,監督工作業績的完成。
要做到這三點,關鍵是首先要明確收集數據的目的,然后是確定哪些數據具有代表性,確定好數據的來源和收集方法,最后還要注意收集的數據必須有時效性
第二部分,報表填寫:
每一個層次的業績跟蹤與質詢是建立在對實際發生的結果統計的基礎上的,因此,通過一系列的報表體系來體現結果是質詢的基礎。這時的要點是,一,報表必須全面具體地反映員工業績,二,報表應該簡潔,盡量減少不必要地事項關鍵點,明確報表的填寫者和閱讀者,三,設計報表時應該與使用者多作交流,將相近的報表合并。
第三部分,質詢會
質詢會由星期質詢會,月度質詢會,季度質詢會與半年度質詢會四個部分構成。分別為業務組/銷售點對個人(星期),銷售部對業務組/銷售點(月),公司主管銷售的副總對銷售部 (季度),總經理對部門(半年)質詢。
質詢會有兩大原則,第一,以事實為依據,以結果為導向;第二,對事不對人,以解決問題為目的,特別注意的是,業績跟蹤的內容不僅包括財務類的目標,同時也包括非業務組質詢和重要措施的完成情況,注重解決問題,提高效率。所以質詢會的要點是:1,一:通過業績跟蹤,做到對年度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進行事前了解和解決,使得工作能夠按照既定的計劃順利完成。二,業績跟蹤不只局限于“匯報結果”,更重要的是關注過程,通過發現差距,找出原因,并作出改進方案。三,業績跟蹤具有明顯的層次性和周期性。根據質詢內容和對象的不同,質詢的周期和參加人員不一樣。
第四部分,行動改進方案
質詢的目的是以數據和事實為基礎,對事不對人,因此,對可能出現的問題要列出修改,提出意見并列出相應的完成時間表和行動負責人,這里的要點是,一,確認意見具有建設性和實用性,二,將反饋的意見落實到具體部門,三,各個部門要認真對待所反饋的意見,不能“踢皮球”。
建立關鍵業績指標體系衡量與促進行動改進效果
行動改進方案是業績跟蹤與質詢的關鍵,因為我們需要構筑衡量戰略實施效果及管理者業績的工具,即關鍵業績指標體系(KPI)來監測戰略目標的完成情況。通過KPI,可以對影響企業業績的驅動因素形成交流和共識,使得經營管理者將精力集中在對業績有最大驅動力的經營方面。
也就是說,關鍵業績指標(KPI)可以幫助管理者及時診斷經營中的問題并采取行動有力推動公司戰略的執行,幫助企業客觀公正地衡量業績問題,使業績管理和上下級的交流有一個客觀基礎。
在我們的跟蹤與質詢體系中,關鍵業績指標分成兩大類別:財務指標與運營指標,通過這兩大類關鍵業績指標的考察,我們可以全面地衡量戰略實施的效果。
1、 財務類KPI指標:
財務類關鍵業績指標是體現公司價值創造的直接財務指標,是衡量行動是否為企業創造價值的重要指標。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很多情況下,管理者經常將利潤最大化或收益最大化作為企業的經營目標,認為利潤最大就相當于價值最大。但事實上,利潤最大化并不等于價值最大化,以利潤最大化作為企業的財務目標有其片面性。
所以,我們設計的關鍵業績指標體系中,財務類指標更強調了直接影響公司價值增長的關鍵財務指標。根據目標和任務,公司可以建立財務價值樹形圖,確定關鍵財務類業績的驅動因素,進而全面的反映企業的價值創造能力。
2、 市場/營運類KPI指標:
這類指標是要找出在戰略實施結果中,哪些營運結果與控制變量能夠對公司的價值增長起到重要作用?比如市場占有率,比如客戶開發,比如研發周期等等,都能對公司價值有重大影響。一般說來,公司利用市場和運營手段,可以從四個方面(產出、質量、成本和時間)影響公司業績,因此我們也可以從這四個方面來檢察和質詢戰略的實施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