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走訪企業的業務經理或部門經理等直線經理時,會聽見他們有種種埋怨,其中埋怨最多的就是:“這些員工的表現總是不能讓我滿意,他怎么就不按照我的意愿辦事呢”?走訪了幾百家企業都會聽到一線經理們有這種抱怨。【案例分析】M公司是一家有名的培訓公司,這家公司用了五年的時間,走訪了世界各地各種類型的幾百家公司,招集了幾乎所有的部門經理,研究“為什么員工表現不盡人意”,而且不能回答只說“動力”這兩個字。因為,動力是比較含糊、摸不透的概念。回答的方式,比如:員工家里出問題了,他的表現就有可能不盡人意了;員工遇到糾紛,他的表現就可能不盡人意等等。將問題具體化后,部門經理們的思路就被打開了,大家滔滔不絕說出很多種原因。調查結果出來后,M公司發現,世界各地的部門經理們總結出來的原因非常集中,分為兩類:一類是員工開始工作之前的原因,另一類是員工開始工作之后的原因。員工開始工作之前的原因◆他們不知道該做什么◆他們不知道怎么做◆他們不知道為什么做◆他們認為你的方法不會奏效◆他們認為他們的方法更好◆他們認為其他的事情更重要◆他們預測到做這件事的負面結果◆他們預測到有超出他們控制范圍的事情◆私人問題◆個人能力限制◆也許根本沒有人能做這件事員工開始工作之后的原因◆他們認為他們是在做事◆做這項工作對他們沒有好處◆出現他們不能控制的障礙◆他們認為其他的事情更重要◆他們認為做了該做的事反而受到懲罰◆沒做這件事卻得到肯定◆事情做得不好也沒有負面影響◆私人問題◆個人能力限制預防性管理M公司走訪了世界各地幾百家公司,通過對成千上萬的部門經理進行調查,合并整理出16種主要原因。那我們為什么不設計一個好的績效管理系統,把這些隱患扼殺在搖籃里,這就需要做預防性管理。預防性管理是什么?就是吸取別人的教訓,防止你公司再出現這類似事情,這就叫預防性管理。而這恰恰是一個好的績效管理系統能給企業帶來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