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導讀:要在考核時越像你的人,你越要加以注意,用關鍵事件法記錄。記錄這個員工真實的情況,好在哪兒,不好在哪兒。像你的人,你越要刻意地嚴格一點。什么叫像我呢?比方說,我們在招聘中可能見過,有的經理讀著這個人的簡歷眼睛一亮。為什么呢?發現跟我是一個學校畢業的,跟我有相關的地方,或者好像跟我父母是一個單位的。其實跟你沒有什么關系,只是你腦子里想:像我。 這里還包括前面的案例,如果發現你的員工跟你有某佩些共同點:都不愛做家務事,都愛上網聊天,都愛打籃球,都愛游泳等等,這個員工極有可被你給予很高的評價。因為他像你。在某種程度這是東方人特點,因為“我”字寫出來是什么,是一個圈子。在西方人眼里我就是我,我就是自己這個圈子,我的兒子、女兒、父親、朋友都是我圈子外頭的人。 我們東方人的心里并不一樣,這個圈子非常大。里頭包括什么呢?我的兒女、父母、朋友,還包括那些跟我千絲萬縷關系的,哪怕我們只是都愛吃辣椒,這也是相關的,因為像我,全都被包括在我這個圈子里頭了。為什么有人一個升官,把什么七大姑八大姨全都拉進去,都要做高官?你說天性也好,那是不能去除的,因為像我的人我自然而然就要偏向他們。 在績效考核中,給員工打分時,那些不像你的人就比較的不幸,可能讓你用比較客觀的方法去考評了。而這個像你的人,你就會偏向于他,給他打很高分數。這是考評中一個很大的誤區。怎樣避免呢?要在考核時越像你的人,你越要加以注意,用關鍵事件法記錄。記錄這個員工真實的情況,好在哪兒,不好在哪兒。像你的人,你越要刻意地嚴格一點。 這個誤區在面試中也存在,在考評中、在提拔人才中都是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