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美籍匈牙利裔億萬富翁慈善家喬治?索羅斯(George Soros)制定了一系列計劃,通過東歐管理發展協會(CEEMAN)等組織的合作以及協助,將在未來5年內,斥巨資支持中東歐及前蘇聯國家年輕商學院教師“更為關鍵的發展”。 “對于經濟結構調整和社會變革而言,管理發展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工具。這兩方面也是索羅斯基金會(Soros Foundation)關注的重點” 。沃爾科娃教授說:“美國管理教材編寫的案例,對于占本地區企業總數90%的中小企業來說,這些教學工具只能得到部分應用。因此,如果想掌握新的管理技能、就必須編寫出適合本地化操作的管理案例進行教學,索羅斯基金會的資金介入將推動這些東歐國家管理實踐以及企業家管理水平的提升。從上述報道中,我們不難看出國際金融大鱷索羅斯不僅30年來縱橫全球金融市場,贏得全球知名的億萬富翁身家,更對本國未來命運所系的關鍵充滿了極具前瞻性的深刻洞察力。
中國中小企業家的課堂在何處?
索羅斯深知東歐國家在經濟的發展上,和歐美國家相比,不僅缺乏資金,更缺乏的是具有國際一流競爭力的高水平管理實踐的企業家和師資人才。所以才利用其基金會的資本干預,為本國未來發展埋下伏筆。
而根據最新數據報告顯示,中國教育培訓產業市值空間巨大。從宏觀上講,中國教育培訓產業的總需求達到1.8萬億元,除去正規的學校教育之后,市場化培訓需求達到7200億元。按照“20/80原理”,20%的優勢企業將占有80%的市場份額,這將會出現1~2家年銷售收入過1000億元的超級培訓企業,以及30家年銷售收入過20億元的上市公司。
據國家統計局、工商局 2005 年的統計數據,我國現有注冊企業 805.7 萬家。而專家分析: 2005 年中國高層經理培訓的市場價值為 2.5 億美元,并且還在不斷增長;到 2006 年,這個市場的價值已經達到 40 億美元。業內專家認為管理培訓的收入的主要來源是不授予學位證書的高層經理培訓課程,而并非 MBA。最近一項調查顯示,全球高層經理培訓市場價值達 3500 億美元。在美國,來自高層經理培訓課程的收入要占總收入的百分之六十至七十。而在中國這樣的比例會更高。
但是遍觀中國企業家的教育與培訓,往往隨機性比較強,缺乏規模化、系統化和實踐性。甚至許多走在前面的地方政府,在看到企業家的欠缺后,也會根據需要組織企業家的培訓。如:為了提升義烏企業負責人應對危機的素質和能力,義烏市財政專門拿出200萬元資金用于培訓企業家。并專門邀請浙江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和博士生導師及省經貿委的領導,給企業家們上課。有一位參加培訓的企業家說,過去他也參加過一些具有煽動性的所謂高級培訓班,使他似懂非懂就自我感覺良好,甚至于做了一些頭腦發熱、急功近利的事,教訓深刻。而義務地方政府組織的培訓就很了解企業家的需求,實踐性比較強。而江陰市政府更是啟動了企業家素質工程,從2007年起,從科技創新資金中安排1200萬元專項經費,在全市實施“百名企業家創新培訓計劃”。經濟發達地區的地方政府先知先覺,說明他們已經看到了中國高速經濟增長下,中國企業存在的短板。但是能夠真正滿足中國中小企業發展的專業化培訓教育又在何方?我們不禁要問:占市場經濟絕大多數的中小企業的課堂在哪里?
構建學習型中國是百年長跑
致力于培訓教育的北京人間遠景公司董事長和創始人劉景斕認為:“在全球化的今天,學習是企業家一生的使命。只有不斷學習,才能在全球經濟發展的快車道上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因此,企業家的學習是一場馬拉松。學習型的個人組成學習型的組織,繼而創建學習型企業,發展學習型城市,才能成就學習型國家。所以構建學習型中國是百年長跑。”
作為民間極具影響力的學習型組織——學習型中國促進會的創始人,劉景斕的感悟恰好在地方政府辦培訓之外,以民間辦學培訓機構的角度,從側面印證了中小企業家不斷尋找充電機會,希求突破企業發展瓶頸的極度渴望。而學習型中國發展十年的成功也充分說明了中小企業家的教育培訓不應僅僅局限于課堂,針對企業家的培訓應該更具有深度和廣度。
劉景斕說:“有很多中小企業家向我訴說種種苦惱,在目前競爭激烈的經濟環境下,資金、管理水平、人才,很多地方都有不如人意之處。而且對于一些對外貿易企業來說,還要承擔國際金融危機以及他國貿易壁壘的種種風險。他們不僅需要管理水平、管理技能,同時也需要方方面面的資源、平臺和人脈的支持。而后者往往是比專業技術的孵化還重要,同時也更稀缺” 。為此十年來,劉景斕以推動學習型中國,推動世界華人終身學習,推動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強國為使命目標,一直在做著企業家培訓教育體系化、產業化、平臺化的實踐性嘗試。
自從1999年劉景斕在成立了民間極具影響力的學習型組織——學習型中國促進會,他就開始啟動學習型中國-世紀成功論壇,希望通過十年的時間打造一個大規模、高規格、參與普及度最廣的平臺,一項智慧盛宴開啟幸福人生的事業。到目前為止,學習型中國論壇已經舉辦了九屆。論壇從最初的每屆區區三百人增加到如今每屆的三、四千人,直接和間接地影響了數千萬人。劉景斕認為:“以學習型中國促進會為機構,以學習型中國論壇為平臺,匯集全中國的最優秀名師和企業家以及經濟界、學術界的資源優勢,以推動中國乃至整個華人世界未來若干年可持續性發展的心態來做,學習型中國的產業化進程就會加快成形。”學習型中國論壇的迅速發展不僅順應了時代的潮流,同時也促進了中國企業界、經濟界中堅力量對學習活動的參與支持。
為了將學習型中國論壇持續、長久地辦下去,劉景斕還深度整合相關資源,以學習型中國論壇為整合平臺,劉景斕已經摸索出了一條打造精品教育盛宴的路線圖。他不僅持續十年組織大規模、高規格的學習型中國論壇,還整合音像產品專業高手、知名策劃人,立志做中國培訓行業的“滾石”,相繼出版了大量個人成長和企業發展類圖書,多部圖書已成為年度暢銷書。此外,他還利用互聯網平臺,逐漸將線下內容整理,形成了以個人成長、企業培訓、親子教育、團隊建設、課程發布、在線學習、課件下載為特色的精品內容,打造以推動學習型個人、學習型企業、學習型家庭、學習型國家為使命的中小企業成長門戶。
劉景斕說,“在學習型中國論壇的匯聚下,每年圍繞學習型中國論壇發生的業務合作交易額高達1個億元以上。產業化不是目的,只是一種手段,是一種可以讓學習型社會長久發展下去的支撐,僅此而已。企業家的未來決定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同時也關系著我們國家的未來和每個人的命運。人生短暫,如果用100年時間來做一件事的話,我只選擇做一件,這就是推動學習型中國,推動世界華人終身學習,推動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