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養生,該如何調?
《黃帝內經》中說:“春三月,此謂發陳”。發陳的意思就是去舊陳舊故,發散發泄的意思。春天就是生發的時機,春應于肝,肝屬木,草木在春天生發。
中醫認為,春季與肝相對應,肝又為五臟之首。此季體內的肝膽經脈旺盛活躍,俗語說:“一年之際在于春。”若能在此時好好調養肝臟,生發陽氣,讓身體維持在最佳狀態。那么就可以提高身體抵抗力和包括肝臟及神經內分泌系統、眼睛等在內的器官得到 充分的滋養,調養肝臟不僅在飲食、生活上必須有所節制,還要保持著開朗的情緒。
1、保持開朗多微笑
盡量保持精神愉快,尤其要避免怒氣。科學研究發現,快樂可以增加肝血流量,活化肝細胞。而怒氣不僅傷肝,也是古代養生家最忌諱的一種情緒:“怒氣一發,則氣逆而不順。”新的科學研究顯示,如果經常回味一些好玩的、有趣的事,也會增加腦內啡呔的分泌,使你身心愉悅。
2、適當注意飲食
春天肝氣旺盛,綠色蔬菜是最好的春季食物。蔬菜含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恰巧可以補充冬季的攝取不足。比如,菠菜嫩極味美,亦有養血功效,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春天不需要特別進補,因為氣溫上升,溫補藥反而會加重身體內熱。體質較差的人,一般可用黃芪、白人參、山藥、茯苓等補氣 健脾、生津養肝的食材來燉雞湯飲用,個別容易上火的人可以改用太子參,增加潤燥滋陰的作用。
3、注意保暖
盡管天氣回暖,保暖還是很重要。春天因氣候變化大,加上陽光普照,常讓人忽略初春的善變與寒冷。因此衣著最好慢慢減少,不要一下子換上夏季的短袖短褲,寒邪傷肺,容易導致鼻塞、咳嗽、感冒等,尤其老年人不要急于減穿衣服。
4、運動鍛煉
冬季人體新陳代謝變慢,陽氣下降,春暖花開之時,適量運動正好可以重新補充身體的陽氣。
練習氣功,則可以緩和神經肌肉。可以試試以下我提供的練習方法:
雙腳站立與肩齊寬,慢慢地,用鼻子一點一點吸氣,雙手呈180度伸展、五指全部展開,把身體想象是氣球,慢慢吸氣意念用氣把身體灌滿,然后鼻子慢慢呼氣,五指隨之緊握拳,雙手回收至腋下并向后收肩夾緊脊椎 ,此為一循環,每天做9~18次循環即可,堅持一周即可見到成效。此功法適合所有愛好運動和氣功的人群練習。具有升陽補氣、疏肝理氣、補益臟腑的作用。在靜靜的全神關注呼吸調節中,呼氣、吐氣,并重復數次。通過這簡單的深呼吸可以讓身體獲得能量。
食養護肝保健康
1、脂肪不是肝臟的敵人
看著身邊得脂肪肝的人越來越多,不少人都以為脂肪是肝臟的大敵。實際上,不管有沒有脂肪肝,脂肪都是肝臟必不可缺的營養,少了它肝臟就沒法正常工作。
溫馨提示:“有些人查出脂肪肝后就開始只吃蔬菜和水果,這是很大的誤區。”即使得了脂肪肝,也不用徹底與肉類告別。要養肝護肝,每天吃的食物中,脂肪和蛋白質的比例最好分別占20%。
2、蛋白質能修復肝臟
蛋白質的功能:這些食物中豐富的蛋白質就像肝臟的“維修工”,能起到修復肝細胞、促進肝細胞再生的作用。
溫馨提示:正常人每天攝取的優質蛋白應該多于90克,對于肝功能受到損害以及減弱的人來說,適當多吃高蛋白的食物更有利于肝臟恢復健康,防止它進一步受到傷害。患有急性肝炎的人每天攝入的蛋白質不能少于80克;患有肝硬化的病人則不能少于100克
3、糖是保護肝臟的重要物質
每克葡萄糖能提供人體所需要能量的70%左右,如果一個人長時間處于缺乏能量的狀態,就會影響肝臟功能。糖還能合成一種叫肝糖原的物質,儲存在肝臟中,可以防止攝入體內的毒素對肝細胞的損害。
溫馨提示:除糖尿病患者外,普通人可以按體重計算每天自己應該吃多少糖。每公斤體重攝取1克糖,60公斤重的成年人每天可攝取的糖不超過60克。
4、肝臟喜歡綠色食物
綠色、白色、淺藍色有利于減輕肝病患者的心理緊張和對疾病的恐懼感。戶外綠色的樹蔭草坪、風平浪靜的湖水及幽雅的綠色環境,都能促進肝病患者康復。
溫馨提示:在辦公桌上擺放一盆綠色植物,裝修時選擇淡雅的墻面顏色,甚至多穿淡綠色的衣服,都有助于養肝。中醫說:“青色入肝經”,綠色食物能有益肝氣循環、代謝,還能消除疲勞、舒緩肝郁,多吃些深色或綠色的食物能起到養肝護肝的作用。
在此給大家推薦幾個食療方
1、健脾化濕方:
食材:山藥15克、茯苓15克、芡實15克、煨白扁豆30克、炒薏苡仁30克。
此方有健脾除濕、利尿水腫的作用之效。每日一劑,水煎代茶飲。
2、清肝明目方:
食材:菊花9克、決明子9克、枸杞子12克、山楂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或開水沖泡埠,不拘時服用。本方有清肝明目、輔助降血壓、降血脂的作用。
3、疏肝理氣方:
食材:黃花菜9克、玫瑰花6克、陳皮6克、薄荷3克、
用法:水煎或開水沖泡,不拘時服用。
本方具有疏肝理氣、化痰解郁的作用。
《內經》曰:大醫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一句話就道出了養生的核心,“未病先防,有病防變”。養生不僅是從飲食、運動來做調節,經絡與腧穴對于加強養生的作用也不可或缺。
春季對肝臟的保健正當其時。在這里特別推薦按摩“一個部位和三個大穴”。
1、一個部位:大腿內側,在大腿內側共有脾經、肝經、腎經三條經脈通過,按摩或拍打大腿內側部位有助于調節情緒、提高身體抵抗力和自愈力。
2、三個穴位:大敦、行間和太沖。
①、大敦穴
大敦穴是肝經的第一個穴位,它在大腳趾內側的趾甲縫旁邊。“大敦穴”可以按摩,也可以艾炙,能達到清肝明目之功效,可使您頭腦清晰,神清氣爽。
②、行間穴
“行間穴”在大腳趾和二腳趾縫上。它是一個瀉心火的穴位。春天肝火盛,會導致牙痛、腮幫子腫、口腔潰瘍、鼻出血、舌尖長泡等癥,這表明火已經從肝經進入到心經,多揉“行間穴”,就可以把心火從這里散出去了。
③、太沖穴
“太沖穴”在大腳趾縫往腳背上4厘米處,有人把它比作人體的出氣筒,因為它是肝經的原穴和腧穴,是肝經的火穴,能夠把肝氣肝火消散掉。所以通過按揉“太沖穴”,可以把人體郁結的氣最大限度地沖出去。
結語:春天來了,又到了萬物復蘇的季節,與此同時,我們的身體也在慢慢地“復蘇”,在中醫的理論中,人的身體五臟和四季相互對應,這是因為五臟和自然界同樣有著“生長”和“生命”的韻味在里面。
春季也被稱為“養肝季”,及時采取相應的養肝措施,調節身體的運轉和代謝,才能讓我們獲得更好的健康。春季養肝肝的方法很多,請大家一定要在專業機構或專業人員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