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時間:6小時/天*2天
【授課型式】
講授法,討論法,問答法,實操法,案例分析法
【課堂布置】
學員分組。課桌布置:島型 椅子布置:雁陣/魚刺式
【教學材料】
v 老師:白板一塊。紅、藍/黑白板筆各一只
v 學員:每組二張大白紙,一只白板筆;每人二張A4紙。
課程大綱
v 我們看到、感覺到的社會、客戶、公司、員工變化有哪些
v 如果不在公司上班,員工還有什么掙錢養家的途徑
v 有沒有工作可以不在公司就可以做的
v 疫情下的在線辦公與以往在公司辦公室辦公有何區別
v 有沒有工作適合自由職業者做的工作
v 我們為什么要設置崗位?為什么要設置職責
1、 新時代 新政策
新員工 新要求 新思想
v 了解時代的變化
u 價值觀
u 物質基礎
u 生活習慣
u 經濟發展
u 行業趨勢
u 國家政策
u 城市發展
u 消費理念
u 科技與人的關系
u 公司生命周期縮短與員工離職率、忠誠度的粘性弱化
u 員工與公司的關系變化:機器的延伸——有要求的機器——人力資本
u 新的用工關系
l 工作與職業邊界模糊
l 工作與雇傭分離
l 勞動力即時對接
l 無差別就業機會增多
l 勞動派遣逐漸減少,但需求仍然存在
l 勞務外包換裝出場
l 產業結構調整性失業增多
l 勞資摩擦性失業增多
u 工作與生活的關系
v 理解員工的變化
u 人生追求
u 對自己未來的規劃
u 求職心態
u 工作心態
u 對領導態度
u 對同事態度
u 對工資的要求
u 對酬勞的態度
u 對獎懲的態度
u 跟隨性
u 自主性
u 自覺性
u 理性與感性
u 離職心態
u 對跳槽的態度
u 對技能的態度
u 對經驗的態度
u
人才斷層
v
新的用工思想
u
案例介紹
l
稻盛和夫的阿米巴管理
l
大批返聘的業務骨干、中層干部
l
共用的工程師
l
谷歌的用工管理
l
勞動派遣用工的泛濫
l
HR外包
l
每天5%員工缺崗的護理部
u
人力資本管理思想:合作、共贏、分利
u
平臺意識
u
自組織、自管理
u
正向激勵為主
u
充分的尊重
u
有興趣的工作
u
給予更多的引導、教練、機會
2.面向市場與客戶的敏捷組織設計管理
v 企業的三種模式
u 連接人與人:微信
u 鏈接人與服務:京東、阿里巴巴
u 鏈接人與物:人工智能
v 新的組織機構設計:敏捷的平臺型組織
u 傳統企業研究在已經被滿足的領域如何干掉對手;互聯網思維企業研究如何挖掘新需求,顛覆已有市場
u 滴滴和快的打架,地方廣播電臺被滅了
u Uber:世界上唯一沒有自己出租車的全球最大出租車公司
u Uber:軟件有個擴展區,各個城市運營圖案隨自己決定擴展的服務內容
u 把員工的工程師模式轉變為用戶思維模式:小米2999元的大屏幕液晶電視
n 其它公司市場價4000~5000
u 美圖秀秀的開發:磨皮、美白、祛斑:解決用戶曬圖的需求
u 高頻打低頻:高頻率接觸顧客,高頻率被使用,形成強粘性。不搞僵尸粉
u 物業公司:由一年聯系一次改為每天聯系一次。扔垃圾、代管孩子、家政服務、配菜
u 敏捷管理:不要把領導當評價者
v 面向市場與客戶的敏捷組織員工管理
u 員工要表達自己:京東的18分鐘Talk
u 萬科的員工持股和社區用戶股東化
u 韓都衣舍:單品全程運營體系:產品、運營、采購、談判、生產小組
u 讓用戶成為員工:特斯拉:開放超級充電站系統專利,但是所有電動汽車商必須接受特斯拉的經營模式。因為:技術領導地位不取決于專利,而是取決于公司吸引和調動人才的能力
u 員工——用戶共創空間:小米的粉絲文化;京東的自提柜;京東眾包
u 驅動戰略落地,提神運營效率:阿里巴巴中臺戰略;華為的眼鏡蛇組織
v 敏捷的平臺組織結構新思維
u 用別人的錢賺錢:京東“11元湊份子的房子”、“電商倉庫”
u 用別人的時間賺錢:博客的評論;字幕組;小米的程序開發;網龍的搶任務、贏積分、換禮品
u 用別人的空間賺錢:宜家讓用戶的家成為體驗店
u 用別人的智慧賺錢:滴滴打車、E袋洗、58到家;
u 用別人的分身賺錢:貼身教練;微課;錄播
u 京東眾籌:從電商上上游價值鏈延伸,成為產品孵化平臺;
u 京東眾包,把物流快遞眾包給外部物流、快遞公司、個人;
u 無憂保姆讓家政服務人員與雇主直接對接;
u 春雨醫生;
u 好講師網;
u 東易家裝:從家裝設計到家裝平臺;
u 漢能薄膜發電產品孵化中心的技術“七創服務”與新職位的“搶大單”;
u 公司好玩有趣,組織創新才會維持
u 結構洞支持想法流
u 平臺型組織縮短與彎曲價值鏈,跨界協同,打造新的商業生物圈:
u 建設平臺,整合價值鏈,跨界整合,提供用戶整體解決方案
l 小米成為用戶生活的管理平臺
l 微信不再是通信工具,而是社交生活平臺
l 上海K11中心集商店、餐飲、博物館、畫廊等文化活動場所于一體
v 平臺選擇戰略設計應主要考慮
u 剛性需求
u 高頻次交易
u 匹配企業能力
v 平臺需要的人才特質
u 遇見前景
l 全局觀
l 眼光高遠
l 換位思考
l 信念的堅持
u 鉆研雕琢
l 市場洞察
l 規劃路徑
l 引爆市場
l 資源配置
l 財務規劃
v 平臺轉型時期的人才運用與培養
u 搭建人才篩選、裂變、淘汰機制
u 讓人才更為流動
u 讓人才更自主
u 讓人才更跨界
v 大公司平臺上的小團隊
u 公司的角色
l 協調資源
l 制定規則
l 調動人才積極性
l 激勵人才
u 人的角色
l 發揮價值
l 創建個人品牌
l 與其他資源對接
l 發揮主觀能動性
v 新型組織架構的未來
u 個人價值快速提升
u 用平臺商業模式調動個人力量
u 新的忠誠——坦誠
l 領英:我培養你,是為了讓你有能力有朝一日跳槽到更好的平臺
l 華為: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
v 文化價值觀的未來
u 多元、柔性的價值觀和職業觀
u 在平臺中靈活地工作:營造自己的第二人生:Second Life
v 平臺型組織的合伙人制:無限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
u 愛爾眼科的內部創業計劃
u 萬科的事業合伙人
u 阿里巴巴的股權與控制權分離
v 適應合伙人制的企業特質
u 知識型
u 控制權穩定
u 輕資產型
u 初創期或戰略轉型期企業
u 信任文化
u 協同文化
u 去金字塔化
u 試錯機制
v 企業與合作者(自雇傭員工)供應的平臺管理
u 聯盟制:公司與員工的雙贏模式——員工幫助公司壯大;公司幫助員工提升自身的市場價值
u 人力資源平臺不是人才超市。平臺不僅要優化全職員工和自由工作者的工作組合,更要優化工作任務本身的設計
u 創業心態
u 人欲即天理
u 分清“職業”和“事業”、“經理人”和“合伙人”
u 老板電器的千人合伙人計劃
u 在2018年,美團、UU跑腿、閃送等公司建立了共享配送聯盟。聯盟里的“共享配送員”不和任何平臺簽合約,但是能利用閑暇時間承接幾個平臺的訂單
u 西門子與迪士尼共建兒童主題公園,借助迪士尼人才銷售兒童助聽器
u 編程大師網 工程師自由接單
u IBM的開放人才市場、藍云平臺、對外臨時調配
u “職業安全”或者是“職業想象空間”的選擇
u 員工流失率、職業前景成為過往語境
u 即插即用的U盤人才
u 細分的模塊化工作設計
u 平臺型企業的機制保障
l 明確的目標
l 共同的信仰
l 工作流程
l 管理制度
l 可靠地人才素養
l 可靠地工作質量
l 參與者能力開發
u 決定工作方式的三種要素
u 分解性
u 擴散性
u 脫離性
u 面向市場與客戶的敏捷組織合作伙伴五種類型
u 聯合營銷 思科與惠普
u 聯合研發 美國醫藥行業聯盟 阿斯麥與英特爾、三星、臺積電聯合開發
u 分銷型 勞斯萊斯與全球三大物流公司合作 保證噴氣引擎零件全球快速交付
u 供應商型 豐田與供應商
u 聯合生產 石油與煉化企業合作
u 其他類型 荷蘭國營鐵路公司與建筑企業合作 縮短項目工期 控制成本
v 敏捷型平臺組織要關注的風險
u 工作設計的模塊化與分解性
u 組織邊界的滲透性
u 工作任務的合作性
u 工作任務的靈活性與個性化
u 回報方式的及時性
u 回報方式的個性化與針對性
u 全職員工的“打工”心態弱化
u 合作者評價
l 知識產權保護
l 合作者自我管理
l 合作者素養評價
l 工作中遵守規范而不是自行其是
u 系統技術支持:員工項目管理系統
u 工作連續性
u 潛在合作群體的持續保有
3、敏捷組織設計的實用抓手
v 勞動關系:
u 聯合用工
u 臨時工
u 兼職工
u 勞動派遣
u 勞務外包
u 返聘
v
多元化員工配置
u 彈性冗余設計
u 多崗技能儲備
u 工作輪換(崗位輪替)
u 高配與低配
v
多元化工作方式
u 工作柔性化
u 工作擴大化
u 工作豐富化
v 彈性企業
u 數量彈性:人力需求數量的變化
u 職能彈性:可移動性、適應性、多技能型
u 工時彈性:工作與生活時間靈活性
u 薪酬彈性:薪酬結構、水平的變動與績效結合
v 三葉草組織
u 專業核心員工
u 外包員工
u 臨時及兼職員工
v 平臺化靈活用工的關注點
u 柔性管理
u 提高員工滿意度
u 緩解剛性管理的壓力
u 工作生活平衡
u 適應內外部變化
u 降低成本
u 增加利潤
u 滿足企業對人才的需求
v 平臺化靈活用工的環境
u 政策法規層面
l
《關于加快發展人力資源服務業的意見》
l
“大眾創業 萬眾創新”
l
《勞務派遣暫行規定》
l
放開二孩
l
延遲退休
u
企業運營方面
l 管理創新
l 提高競爭力
l 分享經濟
u 個人發展方面
l 關注自我成長空間
l 關注個人價值實現
l 不穩定就業